[“四大主力”博弈国际金融新秩序]主力和散户博弈公式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G20金融峰会召开,美国、欧洲、日本与新兴经济体“四大主力”纷纷就国际金融新秩序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著名国际问题、世界经济问题专家,试图破解国际金融新秩序重构过程中的谜团。
新契机:危机让全球牵手
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同,发端于美国的这场残酷的金融危机,让全球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管清友看来,与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核心国”发生了转移与变化。原本是“隔岸观火”的西方发达国家,如今却是“城门失火”,才致使西方发达国家联合行动挽救危机。另外,管清友认为,在2000年欧元逐步崛起、美元地位下降的趋势之下,欧盟也迎来了与美国争夺话语权的新契机;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产油国实力与地位的提高,也为参与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对话提供了实力基础。
在北京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金质看来,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对今后各国携手深入合作期待较高。他认为,美国糟糕的经济局势,让美国此前“单边主义”处理全球经济问题失去了威信,再加上经济局势恶化,这都为欧盟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
新交锋:众主角各有算盘
11月11日,在圣保罗举行的G20国财长会议上,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虽然表面上就克服金融危机的困难显示了团结姿态,但两者之间的对立也暴露无遗。发达国家希望保住自己的既得权益,而新兴工业国家则希望扩大发言权。在发达国家中,欧美间的鸿沟也较深。欧洲主张强化对市场的监督与管制,而美国仍固守“自由市场主义”。
为了筹备金融峰会,分属世界两大阵营的欧盟与美国,展开了激烈交锋。这种交锋,除了议题本身之外,还包括会谈的地点选择与参加国上。在参加国的选择上,美国进行了精心考量,曾考虑过以“8+X”模式,但在“X”上面临艰难取舍。最终,布什选择了G20集团――这个本来就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设的组织,体现了美国力图继续展示“领导角色”的努力。
另外,以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国家,则提出了从根本上革新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张。同样,对于这次金融峰会,日本也采取了积极参与的姿态。日本首相麻生还计划,如果G20国金融峰会后金融危机还不能缓解,日本将召集第二次金融峰会。
新博弈:美国主导权难撼
很显然,对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争夺,注定将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博弈。在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有所削弱与下降的情况之下,欧盟、日本与新兴经济体都基于经济实力成长形成的后发优势,都力图争取扩大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机会。
刘金质教授认为,从历史上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包括金融新秩序的重建,都很难在短期内得以实现,何况目前全球对金融新秩序还没有广泛达成共识,各国必然还要经历艰难复杂的博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美元独大的格局将被打破,以“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与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也日益得到西方大国政治家的承认,代表着新兴经济体正逐步参与到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建设中来。当然,这种参与是一个逐步而漫长的过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认为,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就等于动了美国人的“奶酪”,触动了美国国家的核心利益。欧盟欲趁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向美国发起挑战,但难以撼动美国的主导地位。他认为,美国同意召开金融峰会,不过是迫于压力下的“权宜之计”。当然,为减轻作为金融危机的“元凶”压力,可能在较容易实现的金融监管领域同意一些改革与修补。(毛玉西)
(摘自11月16日《广州日报》)
峰会成果
承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扩大新兴经济体发言权
G20金融峰会通过行动计划,承诺加强合作,对国际金融体系实施改革。与会领导人同时决定明年4月底再次会晤,商讨具体措施。
承诺加强监管、扩大合作
峰会发表宣言,承诺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加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
宣言敦促集团成员各自强化监管的同时,加大合作,“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受到相应监管和监督”。
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五个领域。行动计划呼吁成员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如增加政府开支等。但这一计划没有就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提出具体监管措施,只是宣示将展开积极磋商。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说,英国明年将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下次峰会因而可能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 届时,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已经就任。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将助推会议取得突破。
新兴经济体获“历史性突破”
峰会决定扩大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框架内的发言权。路透社报道把这一决定视为“历史性突破”。
二十国集团承诺研究具体途径,扩大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作用。
与会领导人同意改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以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渡过经济难关。(韩建军)
(11月17日《新京报》)
时评
国际金融新秩序还有多远?
从全球对二十国集团峰会给予的关注看来,国际金融合作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迫切要求。然而回顾历史便可知,“重建全球金融体系”、“新布雷顿森林体系”都不是新鲜说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金融合作同样被寄予无限希望,中国也曾举办过多次国际研讨会,但结果都不了了之。
此次峰会并未达成任何实质性进展也在意料之中。首先,金融风暴对各国打击程度不一,各国应对危机的需求也存在差别,彼此很难达成共识。而且,国际合作难以改变美国一家独大的单边格局,试图通过一次会议打破美国霸权、建立新金融秩序明显脱离现实。
最重要的是,这场金融风暴缺少真实与真相,如果真相仍然模糊,所谓的合作便难免陷入空谈。“恐慌”二字正贯穿全球市场,然而,对于这场复杂的金融风暴,各方在认知、判断上的争执还有许多。目前,全球经济现状是否值得人们这样恐慌也很难说,一些有价值的独立见解也容易被恐慌淹没或干扰。
那么,为何认识这场危机的真相如此困难?
其一,金融风暴在发达国家引爆,而且是在政治、经济方面都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其二,美国金融资产价格难免让全球对于世界金融市场的判断产生混乱、乃至错觉,这对所有人的认知都提出了挑战,还没人能说明,金融危机究竟对美国以及全球产生了多大影响,是否致命;其三,国际金融机构过于倾向发达国家,功能已经扭曲并脱离现实。
因此可以预见,这场历史罕见、难以看透的金融危机,延续时间将超出过去所有的危机。眼下,就连次贷危机,经济学界对其底线、影响及结果也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复杂的局面下,各国最应做的是避免外界干扰、凭自己的主见认识、应对金融危机,对于近期遭遇市场价格“过山车”般跌宕的中国而言也是如此。至于国际金融合作与改革,需各国以势均力敌为前提的协商,而现在,各国仍从各自利益出发讨价还价,在各方对危机的认知分歧严重的情况下,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愿望仿佛天方夜谭。
那么国际金融新秩序还有多远?不等到各国势力均衡之时,也得在人们对金融危机形成深刻认识之后。然而,这场危机是即将过去,还是刚刚拉开序幕?将持续多久?没人能回答。(谭雅玲)
(11月17日《国际先驱导报》,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相关热词搜索:国际金融 博弈 主力 “四大主力”博弈国际金融新秩序 国际金融的利益博弈与前景 欧盟剑指国际金融旧体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