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工作应改革开放而生_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外宣传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采访:申宏磊 于 淼 崔斌箴 沈晓雷 1978年,改革开放将中国与世界的大门开启。从此,东方文明古国的生命芯片被激活,亿万人民开始行动起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被书写。寻找30年外宣事业的时空坐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一任主任朱穆之首先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今年92岁高龄的朱穆之,先后担任过新华社社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从1980年中央成立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起,至1992年底离休,他一直担任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1991年4月至1992年底,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他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宣传事业的开拓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可以说,他的工作经历几乎就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和他交谈的时候,感觉他就是一部展开在眼前的新时期外宣历史书,阅读中,我们不断感受着30年来外宣事业脉搏的激荡。
对外宣传工作是应运而生
《对外传播》: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后不久就提出,必须进行对外宣传,那么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和改革开放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朱穆之:我常说对外宣传工作是应运而生。应什么“运”,就是开放之“运”。要对外开放就要对外宣传,越开放越要对外宣传。对外宣传是对外开放题中应有之义,要开放,而不对外宣传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开店铺一样,开张时就要悬灯结彩,敲锣打鼓,放鞭炮,否则,谁知道你开张。以后还要不时做广告。现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识,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容易为大家所理解。
《对外传播》:实际上,我们党做外宣工作有很长的历史了。比如说,延安时期中央和毛主席就很重视对外宣传,斯诺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建国后,毛主席提出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但为什么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才单独成立这么一个中央对外宣传小组?
朱穆之:那是1980年3月,中央书记处专门讨论了对外宣传工作,决定成立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协助中央统一领导整个对外宣传工作。4月,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正式成立。这个也不难理解,这是因为,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对外开放已成为把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问题,对外宣传的重要性也就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对外传播》:在改革开放之初,新成立的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主要有什么样的职责和任务?作为对外宣传小组组长,您当时首要的工作切入点是什么?
朱穆之: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的职责,就是协助中央指导全国外宣工作,不只是管中央对外宣传部门,而是包括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对外宣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其任务主要是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外宣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宣传意见,组织、推动、协调、检查各方面的外宣工作。
“文化大革命”前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就薄弱,“文革”中基本上被取消,仅有的一点就是把“文革”的文件、文章、言论等往外发。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造成普遍缺乏外宣工作意识。加上在极左思想的压力下,大家更把对外工作看作容易犯大错误的事情,不敢谈对外。更重要的是,对外开放是新事物,对它的重要性不了解,也就不容易认识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所以,对外宣传小组首先的工作就是解决认识问题。其次,要开展对外宣传,必须有一支有力的宣传队伍。开放不仅是中央开放,全国各地区都要搞开放,所以必须全国都来做外宣工作。对外宣传工作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形成全国全党上下左右一起来做。
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于1982年6月召开了全国地方对外对台宣传工作会议。胡耀邦、邓颖超、廖承志等领导同志到会讲话。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地方主管外宣工作的同志,而且有中央有关部门包括中央各主要新闻出版单位的同志。会议确定了全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任务和方针,以及中央、地方和驻国外机构的三部分的外宣工作任务。这实际上是历史新时期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对外宣传工作会议。
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主要抓大事。当时对外宣传小组每周开一次会,大体传达和讨论中央指示,请涉外部门的领导介绍情况,议形势,讨论全党、全国在对外宣传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指导对外宣传工作。
对外宣传是对外开放的先导和保证
《对外传播》:1988年至1989年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曾一度撤消,对外宣传工作归中宣部管,但您作为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仍负责指导对外宣传工作;1990年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恢复后,您继续担任组长,直到1992年离休。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从设立到撤消再到恢复,后来又成立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外宣机构可以说历经多次调整。最后才有了一个固定机构。外宣机构的不断变化也反映出中央对外宣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那么,请您谈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成立的过程。
朱穆之:中央对外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的确有一个过程。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当时是附属在中宣部的,由主要涉外部门领导成员组成,我担任组长。具体工作由中宣部外宣局负责,为此成立了一个外宣小组办公室。对外宣传小组归两个小组领导,一个是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一个是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因为对外宣传跟外事领域密不可分,跟整个思想宣传工作密不可分。到了1987年机构改革和精简的时候,考虑宣传部门头太多,又是对外宣传小组,又是中宣部,又是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因此决定取消对外宣传小组,工作归并到中宣部。当时,我还是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一个成员,负责外宣方面的事,同时我也是外事领导小组成员。
后来,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的时候,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在国际上更显出薄弱,这时我们认识到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外宣工作问题时,我提出三个方案:一是单独成立一个对外宣传机构;二是恢复对外宣传小组;三是搞一个像美国新闻署似的事业单位,专管对外宣传。
中央决定不仅恢复对外宣传小组,而且独立起来。1991年,出于工作的需要,中央又决定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在国务院挂一个名,就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以,在那个时候,对外宣传机构对内是“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对外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2年,我退下来后,“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变为“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前年,中央又决定成立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说明中央更加重视加强对外宣传。
《对外传播》:现在很多外宣工作者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后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朱穆之:这个记者见面会是在1991年6月13日举行的,我主要介绍 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的目的、任务。新闻办公室的任务是组织、推动、协调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好对外介绍中国的工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新闻办公室是国务院统筹协调全国对外介绍中国的综合性机构,它不代替任何其他部门的对外工作。
新闻办公室还为外国、港澳记者以及一切愿意了解中国的人提供便利和服务,它不设置障碍、限制,不搞新闻检查。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有的人只看到一个很小的局部。由于成见、误解或误信谣言,一些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并不符合中国的真正形象。新闻办公室为弥补过去介绍中国方面的不足,把中国的情况全面、如实地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的真正形象。
《对外传播》: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作为外宣事业的见证者,您感觉到30年来对外宣传出现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朱穆之: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对外宣传工作的地位、规模、影响跟过去大不相同了。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对外宣传是一个战略性的工作,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关系,只能越来越加强,不能削弱。从规模上讲也是大不一样了。外宣队伍和机构都比过去大大加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对外宣传队伍建立起来了:中央、地方党委对外宣传领导机构;中央和地方对外宣传机构,包括有关的报纸、通讯社、广播、影视、出版等部门;中央和地方各涉外部门、企业、团体,以及驻外使领馆和其他驻外单位,形成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三大块的对外宣传工作体系。还陆续创办了英文《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我外文书刊在海外的印刷、发行;开辟了对外电视频道,建立了大功率的发射台向海外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在西方国家开展了汉语教学,在一些国家建立了文化中心等等,还同当地友好人士和华人合作建立了一些海外电视宣传阵地,使我们的声音部分地进入其主流社会。中央对外宣工作也有较大的财力支撑,这为对外宣传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经费保证。
《对外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外宣事业走过了一段独特的历程,有无特殊的规律和经验?
朱穆之:除了前面已经谈过的,我认为,对外宣传是一门艺术,难度很大。最大的问题是针对性。内外有别,是最大的针对性。对外宣传还要区别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不同对象,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进行不同的宣传。对外宣传要加强针对性,必须认真研究宣传对象,掌握外国各类人的思想状况,对中国什么方面感兴趣,或有疑虑、误解等,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
《对外传播》:我们注意到您曾经担任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新闻发言人,您能谈谈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感受和经验吗?
朱穆之:“文化大革命”后,人们把接见外国记者视为畏途,一般不接受他们的采访。我国代表团出访外国既不见记者,也不开记者招待会。其实接见记者、召开记者招待会,是对外介绍自己的非常重要的渠道,拒绝运用这一渠道是十分不明智的。1982年2月,中央批准对外宣传小组的请示,决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央许多部门和省一级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外交部由偶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到定期召开记者招待会,逐步完善成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现在也已经常化、制度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开始设新闻发言人并举行记者招待会,我担任了党代表大会发言人。党的十三大也由我任发言人。同时还请中央一些部门的负责人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央新一届领导人选出后即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提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后,党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都设大会发言人并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央部门的负责人和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都出席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提问,这已形成定制,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实际对外宣传工作要善于利用外力进行宣传,特别是重视对外国记者的工作,要主动、积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向他们提供权威信息,以引导舆论。
《对外传播》:作为新时期外宣事业的开拓者、见证者,您能对当下外宣工作提几点建议吗?
朱穆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今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项重大任务,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工作加重了对外宣传的任务,要求对外宣传能让外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由于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十七大后,世界更想了解中国今后的变化。这的确给我们加强对外宣传提供了好机会。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是今后长时间对外宣传的总题目,要使外国人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并通过实践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世界不仅从物质方面而且在思想方面了解中国。思想方面的影响甚至比物质方面更深远。现在国外不仅注意中国的发展,也开始议论中国的模式。这因为中国的发展不仅有中国的一套特点,而且有一套不同的理论。这对世界将是有重要影响的事情。
做好对外宣传,我认为要做到两条。一是知己知彼,以我为主;二是有的放矢,放矢中的。知己就是要清楚自己最想要人家知道什么,有什么最能引起人家的兴趣。知彼就是要了解对方最想知道我们什么,什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找到双方的会合点,否则,就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以我为主,就是不能被人牵着鼻子,随人家的意思转。有的放矢就是要弄清对象,对象不明,就是无的放矢。放矢还要中的,放矢不中的,等于没放,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中央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组成了一支对外宣传队伍,建立了对外宣传体系,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打开了对外宣传工作的局面,这对我国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是十分有利的。
《对外传播》:您今年已经92岁了,“有力只顾往前走”是您的一个诗句。我们看到您心中依然跃动着一股热潮,您仍站在队伍中带着大家往前走,您用什么方式保持跟社会、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
朱穆之:没有什么特别,退了下来就轻松了,没有每天压在身上的担子了,那么就自己看看东西,特别是国内外一些重要情况,就不免思考一下,这是我长期工作形成的一个习惯。有的还记下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一些老同志交换一些看法。有一些已被媒体发表。我却有顾虑。我既已退下来,脱离实际,不要帮了倒忙。你们找我谈谈,我可以谈,但我也有这样的顾虑。
责编 乔 萍
相关热词搜索:宣传工作 而生 改革开放 对外宣传工作应改革开放而生 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外宣传 我生在改革开放的春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