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纽约》(二)】 纽约时间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编者按: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一座旧楼
  
  总领馆就在曼哈顿岛的最西边,哈德逊河旁。差不多在我们总领馆设立的同时,美国海军退役的“无畏”号航空母舰也开到了哈德逊河旁的岸边“定居”下来。航空母舰甲板上和“肚子”里停放了很多飞机,成为供人参观的航空博物馆。所以如果向别人介绍总领馆在什么地方,对方听不明白,你可以说在岛西岸航母斜对面,对方一听就明白。不少人说美方把航母放在总领馆对面是有目的的,我不以为然,但因为说这话的人太多了,而且很多是当地人,所以我不得不把此话写在这里。如有不妥,请美方朋友多多谅解。
  总领馆于1981年12月22日开馆,该楼还是总领馆建馆前由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经手买下的,花了700多万美元。
  说它是一座旧楼实为客气,实际上我到任时它是一座破楼,什么都破破烂烂,特别是水管,常常漏,弄得到处是水。蟑螂、老鼠满楼跑。不少访美团组到过总领馆,对此印象深刻。有人认为是总领馆的工作搞得不好,多年之后一提起来还对此大加针砭。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也很不满,说总领馆代表堂堂国家,如此破烂有失体面。据说多年未大修的原因一是没那么多钱,二是曾一度想把它卖掉(有一阵红灯区快扩展到此),结果拖拖拉拉,到我上任之前才决定花钱将其彻底大修一番。
  说来也怪,我是第八任总领事了,竟没有官邸。总领事就住在南翼的第16层,将4间房打通,一半居住一半办公,就这么一任一任凑合着。对我这样的人倒有好处,因为我有时夜里睡不着,就悄悄起来,穿过门就是办公室,想看材料、看书、写文章都行。而我这样做对夫人没有什么影响,她照样可以继续做她的美梦,于梦中同孩子们团聚团聚,了解一下大儿子找到女朋友没有,二儿子学习有无进步?还有老人们、兄弟姐妹们,都能在梦中见到。我和夫人就在这样的房间住了一年多。我一直认为,像驻纽约这样重要的总领馆没有官邸不应该,足见我国在管理驻外使领馆方面的欠缺。我也不明白为何我的前任们都能对此忍耐。设官邸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是为了国家的体面,是为了给馆长开展工作、结交各方朋友提供一个好环境。
  最惨的是办公的地方,我们先集中到南翼,北翼修建,修好后再搬过来,然后修南翼。就这样两年多,大家天天在声音嘈杂、尘土飞扬的大楼工地中工作。这期间无法在馆内对外宴请,临时凑合的一小间会客室,后来也拆除了,更不要说对外开展大型活动了。
  可以说,当大使、总领事的没有几个愿在自己任内大兴土木改建馆舍的,原因就在这里。国内可从来不会因为馆舍修建、改建而减轻驻外使、领馆的任务,该做什么照样要做什么。国内来的访问团组也仍然希望大使、总领事能在馆内会见、宴请他们一次。
  当然了,如果借口修建馆舍对工作偷些懒还是很容易的。但我从祖父母、父母那里学来的就是好好干,国家教育我的也是好好干,要偷懒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学来的。更何况恰在这个时期,我在纽约遇见的重大事情接连不断,工作之繁重、任务之艰巨、情况之复杂、事发之突然,为我几十年的外交生涯所罕见,想偷懒也偷不成。
  
  做好主流社会的工作
  
  2000年7月第一次从纽约回国述职时,我向上级报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开展主流社会工作的。内容有会见了纽约州等六位州长(本领区包括十个州,其他州长后来也见过)及其他官员;走访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集团公司、宝洁公司、联合计算机公司等十几家著名企业;会见了哈佛、耶鲁等十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或负责人;结识了几个有影响的犹太人组织和在纽约的著名民间团体和研究机构、知名人士;拜访了一些著名媒体。
  四年中我的确在如何做主流社会工作上动了不少脑筋。我的印象是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重视,对中美关系重视,希望与中国交往和做生意。不过我也发现州长们对外交不感兴趣,会见外交使节多属礼节性。如果想到国外访问,想让外国来本州投资,才会对见外交官有兴趣。他们最关心的是选票,是预算,是下次能否连任。由于种种原因,有两位州长准备访华但未成行,甚至有的访问计划都商定好了。内政才是一切,这是州长们的信条。
  同纽约市的关系得单独说说。从行政上说纽约市属于纽约州,在向州政府要钱时纽约市一点儿都不含糊,要谈到别的,纽约市可就不客气了。有人主张纽约市要独立,还有人不无骄傲地说,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市是世界的首都。
  我到任时市长是鲁道夫?朱利安尼,他是个意大利裔。大家对他管理纽约市评价不低,尤其是在治安方面搞得不错(这其实同他在任时美国经济很好大有关系)。1991年我第一次来纽约时,领馆同志告诉我们晚上不要出门。1996年我第二次来纽约时安全仍有些问题。而我这次到任时,可以在很晚时在主要大街行走。“9?11”事件后,朱利安尼成为风云人物,有人说当时好像他是总统似的。应该说他当时表现确实不错,能很快到达岗位,深入现场,组织抢救,很有成效,为此被《时代》杂志选为当年的风云人物。但他平时的强悍也引来不少非议,常受到各方批评,甚至弄到打官司。
  就算朱利安尼在市政管理方面什么都好,也有资格被美国人称为“9?11”事件中的英雄,但他的顽固反华态度却无法使中国人不反感。他中断了纽约市与北京市的友城关系,凡中国领导人来访他一概不出面,却出面接待台湾地区领导人和见“民运”分子。还有两件事,一件是有一次他竟把前来参加联合国活动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从某次文艺演出现场赶走;另一件是他竟把沙特阿拉伯王子捐赠救济“9?11”遇难者的上千万美元退回。看来此人确有些性格特点,但弄到这种地步也实在太过分了,至少是毫无礼貌、毫无风度。我简直有点儿搞不明白,看起来那么能干并显得颇为聪明的人,为何在另一些方面却表现得那么愚昧、固执?这样的人能算得上政治家吗?充其量算个性格人物。
  经过在美国生活这四年,我还悟出其中的一个细微之处,那就是美国的政治制度造就的多为政客,而难得涌现出若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治家。政治家能以比较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而政客们所想的就是眼前能不能当选和当选后能不能连任,长远的事情对他们用处不大。美国人崇尚利益,选票就是政客的利益,对他们来说选票才是压倒一切的。所以只有与他本人的选票有关的人他才重视,别的人那要看情况而定了,先在自己利益的小算盘上划拉划拉以后再说。难怪他们在整个人类中只把其中与他们利益有关的那一部分当人,而其他很多亿人都是被另眼相看,甚至是排除在外的。
  每年春天纽约市外办都要组织一次招待领团的新年活动,地点在市长官邸。这个官邸位于东端大道最北端与88街交接处,为一富豪所捐,外面院子有一临河大草坪,风光之美在曼哈顿是极难得的。但这座二层楼房并不大,已很陈旧,住在里面未必舒适。在美国就有这么一种崇古风气,著名的华尔道夫饭店价格非常贵,设备既旧又差,其暖气、空调尤其不好,夜里嗡嗡响,但人们提前竞相订住这个饭店。新饭店、舒适饭店有的是却不去住,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很多国家元首都非要住这个饭店不可,似乎住不上这个饭店就低人一等似的。
  我第一次到市长官邸就是参加朱利安尼市长为领团举行的2000年新年招待会。常年的外交工作使我养成了遵守时间的习惯,没想到在纽约严格遵守时间的人不多。我属早到的一员,四处走了走,留心看看所插的国旗中间有无差错,这在别国用不着操心,到美国却必须处处留意。还好,没有错。但左等右等,人们姗姗来迟。我有些急,因为当晚我还必须赶到另一地点参加另一场活动,一个晚上赶两场活动在纽约是常有的事。我原计划等市长致辞结束后就离开。时间早到了,却未见市长的面。又耐心等了一阵儿,仍没有消息。在中国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在美国却一点儿不奇怪。我最后对翻译洪红说,不能等了,咱们赶快走吧。后来我曾公开对别人讲过,你这个朱利安尼不见我们中国领导人,我是堂堂中国外交代表,你不遵守时间,我还不想等着见你呢。
  在我离任时有媒体采访我,提起朱利安尼,我又对他提出了批评,不过我又说,我对他可没有偏见,我对朱利安尼的长处仍充分肯定,只批评他不好的地方。有人对我说正在活动请朱利安尼到中国去看看,我说如果愿去欢迎啊。“9?11”事件后在一些公司考虑迁出曼哈顿时,我国海尔公司在曼哈顿买了一座楼,市政府很高兴,开张时海尔总裁张瑞敏和我及市府代表都出席了剪彩仪式。有人事先告诉我朱利安尼也要来,我说顺其自然吧。总而言之,我要不卑不亢。实际上他没有来,我们也没有等他。
  责编:谭 震

相关热词搜索:纽约 相知 《相知纽约》(二) 第二最好不相知 纽约之战第二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