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分析】 舒曼钢琴价格表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本文从时代背景、总体创作风格、代表性大型曲目分析及其它作品介绍几个方面阐述了舒曼钢琴作品中浪漫因素的独特性,便于学习者更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舒曼的钢琴作品。 关键词:浪漫主义;舒曼;狂欢节;大卫同盟
中图分类号:J605.516 文献标识码:A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了剧烈变革的时代,新的社会、政治思想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同时产生的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提倡歌颂本能和情感,音乐领域的作曲家们也在努力地发掘着自我,试图与作品融为一体。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繁荣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与同时代其它作曲家的不同。本文通过大型套曲《狂欢节》来分析他作品中浪漫因素的独特性,从而达到在演奏中更好地把握这一特点的目的。
一、关于舒曼的音乐创作
对舒曼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体现,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化浪潮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本身是浪漫主义的,同时又与当时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评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他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诗人和评论家。
(一)作品中的“文学性”和“隐喻性”
由于出生于书商家庭,舒曼自小勤读诗书,涉猎了大量文学名家的作品,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修养,当时一些德国作家的小说常常成为了他灵感的来源,例如根据德国作家让•保尔的小说所创作的《蝴蝶》及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霍夫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启发而创作的《克莱斯勒偶记》。在他的作品中,“富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两个笔名时常出现,前者个性大胆冲动、直言善变,后者则寂寞内省、敏感而富有幻想,这两种具有强烈对比的性格其实也是舒曼内心世界的代言,使得他的音乐常处于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冲突中,深刻地呈现了人性中的热情与痛苦。除此之外,隐喻性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除了《狂欢节》中的字谜游戏外,早期的《阿贝格变奏曲》中的ABEGG就是以冯•阿贝格伯爵夫人的姓作主题的,第一次显露出了他在创作上的隐喻性才能。
(二)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特征
旋律的“可歌性”强是舒曼作品的一大特点,在诗学的影响下,他的旋律多由方正的二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组成,在钢琴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进行,呈现出极为热情而含蓄的线条,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像“朗诵诗”一般耐人寻味。
“节奏”是舒曼钢琴音乐中另一重要而有力的表现手法。在他的作品中,重音常常是拖延的,加上切分音的大量使用,造成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于是,当节奏重音与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平衡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的个性。
“和声”也是他体现特殊风格的表达手法之一,虽然他的和声理念主要承袭自贝多芬和舒柏特,但追求多样化和富于特性效果的他在和声的运用上仍然独树一帜,例如时常使用转位和弦、和声外音、副属和弦和拿波里六和弦造成调性的扩展或用扩张终止式以造成音乐的漂浮性。
舒曼音乐创作在曲式上表现出的独特性同样来源于“音乐诗化”的理想,这种铭刻于心的理念使他的音乐如同充满幻想的诗,在创作中总是在固定的形式里寻找自由发挥的途径,《f小调奏鸣曲》OP.11就是一首运用自由变奏创作手法的古典奏鸣曲,舒曼性格中的两重性很适合用奏鸣曲式中的主部和副部来表现,然而对于古典奏鸣曲来说,感情中的矛盾冲突是需要用理性和逻辑加以控制的,显然这不适合舒曼,于是他采用了变奏手法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思想;还有《交响练习曲》,是一首名为练习曲的变奏曲;此外,运用奏鸣曲式加回旋曲和变奏曲的创作手法写作的《C大调幻想曲》OP.17也属于这类作品,它充分显示了舒曼对音乐素材的运用和组织能力,是一种独创性的自由曲式,既有即兴幻想性,又有整体协调性。
二、有关钢琴套曲《狂欢节》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贝多芬和舒柏特两位大师相继去世之后,欧洲乐坛上弥漫着一股因循守旧的保守风气和小市民气的庸俗趣味,一些趋炎附势的音乐评论家自己似懂非懂,却对有创新精神的年轻音乐家的创作予以否定,理由是没有按照某种规范去写。
(一)《新音乐杂志》的创办与《狂欢节》的创作
处在这样的时代,舒曼感到很压抑,他经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论音乐和诗,发表对时事风气和对音乐的见解。1834年,舒曼与几位年轻的音乐家和诗人一起创办了一份《新音乐杂志》,由他担任主编。这是一个音乐周刊,宗旨在于呼唤音乐中的伟大与崇高精神,为年轻而有才华的音乐家提供舆论支持,抨击庸俗守旧、玩弄技巧、内容空洞的平庸之作。这份刊物很快成为浪漫主义音乐阵营的一面旗帜,得到了包括肖邦、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海涅在内的许多音乐家和文学家的支持。除了音乐评论外,舒曼的音乐作品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批判观点,钢琴套曲《狂欢节》、《大卫同盟舞曲》、《克莱斯勒偶记》都可划入这个范围,其中1835年创作的《狂欢节》是最主要的代表。舒曼将这部钢琴套曲取名为《狂欢节》,是借用了西方狂欢节上化装舞会的习俗,通过21首有标题的小品,描绘出充满戏剧性的节日场景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当中代表进步力量的“大卫同盟”(舒曼虚构的一个组织)向代表庸俗保守势力的庸夫俗子展开战斗并最终获得胜利。
(二)隐喻性――《狂欢节》中的“字谜游戏”
在这首套曲的第八首和第九首之间出现了一段名为《三个谜》的标题,它是由四个字母所代表的音符的变形所组成的三个音乐动机,第一种排列(bE C B A)是舒曼自己姓氏Schumann的缩写;第二、三种排列(bA C B / A bE C B)是艾斯特列娜家乡的地名。这是舒曼在与克拉拉相爱之前倾慕的一位姑娘,她的父亲在得知两人相爱的事后,把她带走了,舒曼为此十分伤心,还两次去她的家乡Asch找她都没有如愿,于是他怀着对初恋的回忆将这一地名的四个字母揉合进整首套曲中,用它所代表的音符组成了大部分曲子的音乐主题。(在德语中,E音念[es],B音用“h”标记,“Asch”四个字母正好代表这四个音A=6[La];S[es]=3[Mi];C=1[Do];H=7[Si]。)
此外,第十首《跳舞的字母》中也明显用到了这一字谜,这首充满幻想性的舞曲描写的是传说中的精灵也来参加狂欢节,按ASCH的顺序跳起了奇特的文字舞,音乐以A、C、B三个音符(即Asch)为基础进行创作,用幻想圆舞曲的风格写成。
(三)人物
全曲中的人物大致分两类,即狂欢节上的演员和“大卫同盟”盟员。其中,演员有:
《彼埃罗》和《阿尔列金》
在第二首中先出场的是法国名丑彼埃罗,在演奏中要特别留意频繁的半音进行、顿音和连音的交替出现和力度变化,以表现他故作烦恼的神态。第三首中随后出场的是他的老搭档阿尔列金,灵巧逗人的意大利小丑,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衣,挥舞着长鞭,吆喝人们让路,在演奏到第三、五、七小节的大跳音程时要注意突出弧线以表现出他扬鞭的声音。
《潘塔隆和克隆宾娜》
这是一对17世纪意大利小丑的名字,是一对夫妇,常演出打情骂俏的滑稽场面,在演奏中,双手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十六分音符的跳音应弹的轻巧而灵活,在此基础上突出上声部的切分节奏和后半拍出现的跳音,这种起伏频繁的舞蹈性配乐可以展现出生动的表演场景。
《卖弄风情的少女》和《蝴蝶》
前者是描写一个在狂欢节舞会上卖弄风情的女郎向人频献殷勤的姿容,在演奏中要注意右手声部的弱起节奏及小弧线,以表现旋律的跳跃性和少女妖艳妩媚的姿态;后者则是描写在舞会上出现了一个装扮成蝴蝶的舞蹈者,表现了轻盈飞舞、往来穿梭的“蝴蝶”的形象。
人物中的“大卫同盟”盟员有:
《约塞比乌斯》和《佛罗列斯担》
在第五和第六首中最先出现的这两位“大卫同盟”盟员实际是舒曼的内心写照,在演奏前者时因应注意保持右手的旋律平缓,触键应轻柔,遇到半音进行时音色应作适当变化,表现出漂浮闪动的效果,体现出约塞比乌斯温和的个性和富于幻想的诗人气质;在演奏佛罗列斯担时要注意两个对比,即力度的对比(从sf到p),速度的对比,三次riten(渐慢)到a tempo(回原速)再到最后的acceler.(加快)等,这些对比可以表现出佛罗列斯坦才思敏捷且狂放不羁的叛逆性格。
《基阿林娜》和《艾斯特列娜》
基阿林娜是当时作为舒曼未婚妻的克拉拉名字的意大利文发音,也是她作为“大卫同盟”盟员的代称,在演奏中要注意表现绵绵不绝的切分旋律和富有内在热情的附点节奏,体现克拉拉温柔多情、才华横溢的形象。艾斯特列娜就是上文提到的触发舒曼创作《狂欢节》的那位姑娘的名字,她的性格更为热情活泼,在演奏中应注意八度的大跳旋律,要弹得活跃而连贯,整首曲子仿佛在追忆两人的热恋情景。
《肖邦》与《帕格尼尼》
前者采用了“夜曲”所运用的典型曲调进行,节奏音型,和声织体,高潮手法的模仿都极其到位,在演奏方法上可以大胆地模仿夜曲,右手的触键应平滑,旋律应连贯而富歌唱性,情绪上稍有一些舒曼的不安宁与激动,使观众听到这段音乐就像看到肖邦亲临狂欢节一样;后者是音乐史上传奇式的人物帕格尼尼,在演奏时要用顿音模仿出小提琴跳弓奏出的断奏效果,应弹得轻巧而果断,右手轻快的断音弱奏与左手突出的重音强奏交错进行,以表现小提琴家辉煌而出神入画的演奏效果。这一段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在练习时要加强大跳音程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力度的变化。
(四)场景
《狂欢节》中的场景可分为整体场景和局部场景,其中整体场景有:
第一首《前奏》通过一阵嘹亮的号角,号召着四面八方的人群来参加狂欢节,通过对不同的舞蹈形式的描绘勾勒出沸腾的狂欢场面,第四首《高贵的圆舞曲》则为后面“大卫同盟”盟员的进场做了音乐气氛上的铺垫。这两首与后面的都伴以舞蹈场面为主的片段,在演奏中要把握好左手三拍子节奏的韵律及右手的抒情性与歌唱性,练习方法上可以模仿舒柏特的舞曲类作品和肖邦的圆舞曲。
局部场景有:
第八首《表白》是化装舞会上出现的一段爱情插曲,好像一位腼腆的青年正含蓄地向跳舞的少女表达爱慕之情,第十四首《重逢》则是描写在狂欢节集会中的一个生活场景:一对多年不见了的老朋友意外地相逢了,互相问候以后,便问长问短地亲密地攀谈起来。在演奏中间部分的主题时要注意听到高音与低音两个声部的对话,这一段仿佛两人愉快地畅谈着分别以后各自的生活情况,作伴奏的切分节奏,表现了他们心情的激动和欢快。第十八首《倾诉》描写的是在狂欢节舞会的一个角落里,一对情侣避开众人的耳目,在一边缠缠绵绵地低语,互诉衷肠。乐曲的旋律应表现地若断若连,妩媚动人。第十九首《散步》是狂欢节舞会中的一个优美的间奏性音乐,描写的是在轻松的圆舞曲声中,人们稍事休息,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的情景。
(五)关于终曲《大卫同盟进攻庸夫俗子的进行曲》
这是整部作品艺术思想的核心,为了它的出现,舒曼特意将第二十首《休息》作为一个长大的引子。在终曲中,舒曼用一首庄重有力的进行曲代表“大卫同盟”,两手的和弦与八度要弹得十分有力,表现出庄严而宏大的效果,符点音符的上下行级进要有推动力,像逐渐壮大的“大卫同盟”的势力;对于庸夫俗子,舒曼引用了一首17世纪的德国民歌《祖母怎么嫁给祖父的》圆舞曲曲调来影射他们,应刻意弹得呆板而笨拙,象征他们顽固不化的势力,乐曲的最后,庸夫俗子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强大,但是,在大卫盟员的顽强进攻下,最终还是被打退了。
(六)演奏提示
舒曼的《狂欢节》套曲,毫无疑问应属于古典钢琴音乐文献中将进步的思想性、生动的形象性与完美的艺术技巧结合得最好的作品之一。正如李斯特所说:“这部作品应当列为舒曼的和所有这类体裁作品中最成功、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对于学习者来说,在演奏中需要注意:一、频繁的弱起节奏和描绘人物形象的速度、力度、表情变化标记;二、不间断的表现舞会气氛的三拍子节奏的运用;三、对每个标题所表达的人物形象的细心揣摩和大胆想象,要把这份乐谱当作一本研究十九世纪德国音乐领域思想斗争和当时社会风俗的历史资料来阅读和体会。
三、结语
在舒曼的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他前半生内心生活的写照,在这段对他而言动荡不安的岁月当中,有三个因素直接渗透到了他的钢琴创作中:一是与克拉拉的恋爱经历;二是通过《新音乐杂志》向当时音乐界陈腐庸俗的市侩风气展开的尖锐斗争;三是舒曼本人的两重性格。这几点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是这种自传式或个人日记式的表达方式是理解他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线索。
了解了这些线索,再加上对舒曼整体创作风格的宏观把握及对其他作品的微观分析,把这些作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思考,相信我们在理解并演奏舒曼的作品时会有更准确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黄琳华. 古典之门音乐丛书――舒曼[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8.?
[2]周薇. 西方钢琴艺术史[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相关热词搜索:舒曼 音乐创作 钢琴 舒曼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分析 舒曼钢琴音乐学院 舒曼音乐学院在哪里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