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肖斯塔科维奇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俄罗斯音乐界无可争议的领袖之一,他创作于1950-1951年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他钢琴音乐中的杰出代表,也是20世纪乃至整个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钢琴音乐文献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演奏,和巴赫的平均律一起作为复调音乐的必修教材。目前我国钢琴界对这部杰出的复调作品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音乐的风格特点对作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复调;平均律;声部;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肖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曲家。他于1950年7月在去民主德国莱比锡参加巴赫去世200周年纪念音乐会的旅途中,产生了仿照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样式,采用现代作曲手法与俄罗斯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一套《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想法,以表示对这位“音乐之父”的敬意;作品于1952年2月全部完成,于第2年12月由巴赫200周年纪念钢琴比赛的优胜者、苏联钢琴家尼古拉耶娃首次演出,很快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被公认为是现代复调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一、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钢琴音乐创作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生于圣彼得堡,1975年卒于莫斯科。他9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1916-1918年在格拉泽尔音乐学校学习,1919年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师从尼古拉耶夫学习钢琴,师从施腾贝格学习作曲。1923年和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分别毕业于钢琴系和作曲系,1926年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演出,引起轰动,为年仅20岁的肖斯塔科维奇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927年在波兰举行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他获得了荣誉奖,并在波兰举行了钢琴音乐会,得到很高的评价。1937-1941年他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教作曲;1943年定居莫斯科,并任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肖斯塔科维奇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他是艺术家博士,多次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的领导工作,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学府都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
作为作曲家他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他的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作为钢琴家他亲自首演了他的绝大部分钢琴作品。
他主要的钢琴音乐创作有《第一钢琴奏鸣曲》、《24首前奏曲》、《三首幻想舞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格言十首》、《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钢琴协奏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其中于1950-1951年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极大的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等古老的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
二、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到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
众所周知,在巴洛克时期,为了支持“平均律”这一新鲜事物,巴赫率先把自己的钢琴调成平均律,并且为之写了两集《平均律钢琴曲集》,这两集作品不但开创了钢琴写作的新样式,而且对后来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音乐界称为“钢琴圣经”,成为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认真学习的复调经典。自巴赫以后,复调音乐时代逐渐被主调音乐时代代替,奏鸣曲取代了赋格,对位法受到了冷落。到了20世纪,作曲家们重新认识了巴赫,对位法又以新的面貌复兴起来,特别是在1927年斯特拉文斯基公开提出了“回到巴赫”的口号,他掀起的这股思潮深深的影响了包括肖斯塔科维奇在内的一大批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本人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早在童年时就能熟练地背奏《平均律钢琴曲集》;1950年,德国莱比锡举办了盛大的庆祝巴赫逝世200周年的音乐节,肖斯塔科维奇被邀为音乐节钢琴比赛的评委。在钢琴比赛中,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必弹的曲目之一。正是受到了此次比赛的启发,肖斯塔科维奇一回到莫斯科便着手创作了《24首前奏曲与赋格》,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目的,一是表达对巴赫的敬仰,更重要的是借巴赫作品的形式进行自己的创造,关于这部作品肖斯塔科维奇这样说过:“最初,我打算作为技术练习写一些复调作品,但是后来,我又扩大了这个计划,我要按照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样式写一组具有明确形象和艺术的内容的复调作品”。这是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巨大的影响下诞生的又一部杰作,他创作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就是24首20世纪的钢琴杰作,而且首首不同。
三、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风格特点
前奏曲与赋格是如同二乐章的套曲,两者是在艺术形象方面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总是以同一调性和调式写成的,在这个曲集中的赋格有一首是五声部;十一首四声部;十一首三声部和一首二声部。在这部作品中肖斯塔科维奇采取了与巴赫不同的调性排列方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调性的排列顺序是:先用同名大小调,然后半音上行,既第一首C大调;第二首C小调;第三首#c大调;第四首#c小调;第五首D大调;第六首d小调,以此类推。而肖斯塔科维奇采取的调性排列方式是:先是关系大小调,然后五度上行,即第一首C大调;第二首a小调;第三首G大调;第四首e小调;第五首D大调;第六首b小调,以此类推。
尽管表面上看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一部模仿性的作品,其中几首在情调、技法上的确都极似巴赫(如第10首升c小调),但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独特音乐风格特点在此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他的艺术面貌是异常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整部作品中运用的调式远比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丰富:巴赫仅用了大小调,肖斯塔科维奇却不仅用大小调,也用各种古调式,如第一赋格曲便采用了七种古调式,呈示部为C伊奥尼亚和G混合利地亚调式,中部为E弗里几亚和B洛克利亚调式,再现部为C伊奥尼亚和F利地亚调式;《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大部分作品牢固地建立在清晰的调性基础上,是以古典式的复调对位手法及和声为基础的。例如整部作品的第1首C大调完全建立在自然音体系上,通篇没有一个临时降记号,因此它又有“白键赋格曲”别号;又如第7首A大调的赋格曲,主题完全建立在主和弦上,是主和弦分解而成的。每一个三和弦的出现都代表着调性的确立。不过,这也有例外,比如第15首赋格曲,运用了现代音乐中常见的复杂节奏、高度半音化的旋律,主题就使用了11个半音,对演奏者的要求极高。肖斯塔科维奇采用的多调式、甚至多调性对位显然也是20世纪特有的产物,比如,在第15首赋格曲的再现部开始处(第118小节)主题是降D 大调,与之构成密接和应的答题则是小二度上的c小调,在巴赫的赋格中,这样的手法是绝对见不到的。
在曲集中肖斯塔科维奇将前奏曲以自由的曲调形式加以处理,与赋格的严格复调形式形成对比,前奏曲的主题材料都与赋格有联系,赋格将前奏曲中所表现的乐思做论证和发展,肖斯塔科维奇还进一步将前奏曲和赋格的联系有意加强,使两者组成一个更为紧密的有机整体,前奏曲中表现的乐思在赋格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在一些曲子里,赋格的主题是从前奏曲中萌芽的,前奏曲在音调上为赋格曲做了准备,例如在第20首c小调中,前奏曲和赋格的开始部分完全相同;在#f小调、E大调、D大调等作品中,前奏曲和赋格的性格则有意构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效果。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强调音乐创作思想性,而又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表达思想的艺术家,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革新家,但他的创作又与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体系或法则之中,他的旋律富于朗诵性;他的和声很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有时又非常复杂,富于刺激性。他不倾向于色彩性的渲染,而着力于戏剧性的刻划,乐器的音色就像剧中的角色,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是表现矛盾冲突的有力手段。在他的音乐中,创作技术属于次要因素,表达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一样,肖斯塔科维奇借着24首前奏曲和赋格表达出了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从崇高的悲剧性到尽情的欢乐,从磅礴的英雄气概到微妙、细腻的抒情,可谓包罗万象:比如第3首大调前奏曲中史诗般的宽广气息和雄壮的力量就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从未有过的,它以八度齐奏开始,织体和音区的对比手法给人一种浩浩荡荡的感觉,好像听到一部大型作品;再例如在第7首A大调前奏曲中充满了明快的田园气息,犹如一首古典的舞曲;还有第14首降e小调前奏曲乐曲一开始的左手的震音,使人联想到钟声,右手的主题具有很强的悲剧色彩。而乐曲中所使用的旋律很复杂,不单是模仿巴赫时代的形式,肖斯塔科维奇还有意地在作品中渗进了俄罗斯民间风格,音乐素材有采自具有古老民歌形式的前奏曲到民族乐派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同时揉和了巴洛克式的乐思:例如第1首C大调前奏曲由平稳的主题开始,曲中有明显的萨拉班德舞曲的节奏和充满感情的旋律。赋格的主题来自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森林之歌》的第一曲“战争结束时”,最早是俄罗斯民歌《黄莺歌唱幸福》的旋律:第3首G大调前奏曲主题以3个八度的音程呈示,是俄罗斯英雄叙事歌的曲调,赋格带有谐谑曲和基格舞曲的节奏感觉:第5首D大调前奏曲具有稳重的小步舞曲风格,赋格以巴赫的结构进行发展;第10首#c小调前奏曲是类似创意曲的快板,主题一出现就使人联想到巴赫的“二部创意曲”的第一首,而赋格的主题旋律则充满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第14首降e小调赋格曲的主题是俄罗斯民歌《少女的叹息》的旋律;而第15首降D大调的赋格主题就非常明显的受到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影响,呈示部中已经没有调性要素;第16首降b小调前奏曲是舞曲形式,表情沉痛的主题有4个变奏,赋格主题含有俄罗斯民间乐器的音响;第18首f小调前奏曲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赋格是以具有浓郁俄罗斯民族特点的主题发展成的4声部的乐曲;第19首降E大调前奏曲采用俄罗斯教会合唱式的和声进行与固定低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类似祈祷歌的旋律,充满庄严的感觉;第20首降c小调前奏的旋律来自俄罗斯民间叙事歌曲《鲁斯兰》中的“首领之歌”;第24首d小调的赋格和其他的作品不同,他拥有两个明确的主题,以4声部的模仿形式发展为壮大的二重赋格曲,以庄严的高潮结束乐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幅度的对比、音乐形象的宽广多样、创作手法的新颖别致都只能出自真正的20世纪的大师之手。
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和赋格》是20世纪复调对位音乐中最重要的作品,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前后相映生辉,达成了跨越时空的心灵默契。在这部作品中,他挖掘出用这种曲式表现各种情绪的无限可能,展示了他在掌握复杂的对位技术方面的高超技巧。整部曲集在情感表达、形象塑造、调性运用上都比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更丰富,前奏曲和赋格曲的结合更为紧密、完整,复调写作同样炉火纯青,随心所欲。如果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那么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和赋格”就是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20世纪的时代精神、个性独创、传统手法、民族特色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叶东瑛.论平均律钢琴曲集对后世钢琴音乐的影响[J].钢琴艺术,2000,(4).
[2]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音乐述要[J].钢琴艺术,1996,(4).
[3]高晓光.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相关热词搜索:钢琴曲 平均 世纪 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被称为20世纪的巴赫 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