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应用研究]日本禅境景观pdf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佛教“禅”的理念是传达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存在的思想,利用“禅”的视角与文化达到美化环境及周边景观的作用。日本文化是以积极吸收新成分而获得发展的发展。日本传统庭园杰出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各种元素或造型元素的简单排列,而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与现实景象相适应的本质性要素,是以一种逐渐的形式来提炼庭园的结构表现。
  日本是一个非常盛行禅意庭园表现的国家,通过一些在环境中造景手段让庭院充满安静、空寂的氛围,以此来表达禅意的意境。其中,日式庭园经历了种种的文化变迁,但它的变化和发展同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一样,一种以积极吸收新成分而获得发展的发展。日本传统庭园杰出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各种元素或造型元素的简单排列,而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与现实景象相适应的本质性要素,是以一种逐渐的形式来提炼庭园的结构表现。
  而日式庭园的代表枯山水风格,正是恰到好处表现出这种通宁静与自然之美、禅宗清闲、洁净的氛围。
  1.禅宗的源起及分类
  佛教自汉代以来传入中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境内先后形成了如净土宗、密宗、禅宗、律宗、天台宗等十个宗派,在众多宗派当中,禅宗对于中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迦叶尊者,据说是印度禅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至菩提达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禅的最后一祖。而后达摩祖师来到了中国,便成了中国禅的初祖。所以达摩在佛教禅宗史上,可说是沟通中印禅宗思想的一座桥梁。 “禅定”作为佛教一个宗派的修持手段,用来平息人们内心的种种烦躁与痛苦,但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的推进作用。“禅”不再只是佛教中的专属名称,而是渐渐的形成为一种文化,也就是利用禅的观念来作为一种审美情态,这样的情态开始影响人们的观念。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禅意文化也开始被应用于人们对环境进行的改造中,这样富有禅意的景观便应运而生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便成了日本思想发展的借鉴。从隋唐、宋明等中日文化交流的事实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以及政治制度传入日本后,在其独特、执着的精神模式和不断提炼、融化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独特文化,并且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文化,而并非是实体的表现,所以在选择表现形式上我们只能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及关键词为载体和依托,在日本禅意表现中,禅意文化应用到环境中就不得不提及日本的禅意庭园。
  日本庭园的基本类型分为:宫殿式建筑庭园(794-1192)、净土宗庭园(1192前后)、禅宗庭园(1192-1573)、书院式庭园(1573-1603)、茶庭(1603前后)、回游式庭园(1603-1868)、大名庭园(1603-1868)。在这其中涉及佛教理念最早的庭园是净土宗庭园,所谓净土,顾名思义就是远离烦恼和尘嚣,神仙和菩萨居住的极乐净土,这样的世界正是当时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因此佛教的净土思想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迅速得到普及,人们开始憧憬这样的净土世界,这也是禅宗庭园的基础。随着时代变革和发展,在1192年到1673年日本进入武家统治时代,由于统治者对于禅宗的崇尚,禅宗思想逐渐渗透到一般社会的精神生活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禅宗思想也逐渐渗透到庭园的设计中,形成了新式的庭园――禅宗庭园。它是基于净土宗的庭园之上的,开始只是加入一些禅宗的思想元素,后来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日本禅宗庭园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池泉回游式庭园和枯山水庭园。首先,池泉回游式庭园中的宾客的游走方式从原来常见的可以乘着小船进行游玩的方式改为只能围绕池泉踱步漫游的方式,而这种改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人们在漫步的过程中进行冥想,而冥想这种极其富有禅宗色彩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主题成为了庭园变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和突出点。
  而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以山石主导庭园风格。枯山水的出现是由于禅宗修行者为追求“苦行”及“自律”精神开始摒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材料,营造枯山水庭园。(图1)
  
  京都长尾神社的小景(图1)
  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那么何为枯山水呢,《做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
  2.设计在景观应用中的表现
  利用“禅”理念及视角对景观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意在表达一种安静祥和气状态的理念。让现代人们在躁动、不安、压力重的环境中获取一种人文和谐的平静心,达到表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景观理念,并不断在设计中探索环境中动与静的融合方法。而日式庭园的枯山水风格,正是恰到好处表现出这种通宁静与自然之美、禅宗清闲、洁净的氛围。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的出现。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中央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的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事更加简单、朴素的武家早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这时日本近代住宅样式的萌芽,其最终源于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的武家样式。庭园也是一样,在镰仓时代的初期,可以看到收到寝殿式庭园的影响,多为较大面积的水面。(图2)
  
  庭园水景(图2)
  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看,水面也渐渐地变小,出现了建筑之间的内庭,湖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可以沿湖欣赏四周的景色,有可以某个建筑中眺望远处的景色。在昭和时代以后,以新的自然观为基础的景趣个性化创造的自然风格庭院,被称为杂木庭。这种形式的庭园一改传统的修建形式的造园手法,追求一种不加入人工修建,庭内的植被、花灌木、乔木等植栽都是以其自然的生长状态进行展示的庭园。
  在新一代日本建筑师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设计出许多具日本传统风格的作品。对于建筑中的庭园设计,他们并没有停留在传统“形似”的模仿,或者局限于日本古典园林的框框里,而是着重去表达对传统庭园意境的继承,从而充分地体现出传统庭园中抽象、简洁、意味深远的审美追求。
  著名的大师安藤忠雄的大部分作品是将一定的佛教禅宗韵味融入其中,表现的恰到好处。安藤忠雄大师的现代建筑,有着独特的韵味,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中,蕴含了许多丰富的感官效果。安藤在自己“水之教堂”的设计作品中,表达了一种几何、自然的“结晶建筑”。教堂前的长方形人工湖,用堤岸和西南向的L形围墙双重限定,而东北方向的密林开敞,水声和围墙将人们导向玻璃盒子似的入口门厅,再从门厅通过回形楼梯,进到礼拜堂。礼拜堂的大片玻璃窗、天空、十字架、密林,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实物与影像虚实幻变,构成一副旷奥的图景,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在这里,安藤通过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壁与水体巧妙配合,以及遮蔽、开放、转折、光影效果等诸种方式,塑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宗教气氛。他继承了日本庭园的美学传统和枯山水的直觉体验,并进一步“将自然还原为光、风、水和空气等基本要素,通过同几何形状的相互共振运动,作为抽象的存在而升华”。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以禅意为基础的审美观念,在当下仍然牢固地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是很难得可贵的。日式庭园中造型的运用、变化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步发展,而日本的古代庭院在点、线、面、体这几大构成元素的运用上更能够说明问题。(图3)日本传统庭园杰出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各种元素或造型元素的简单排列,而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与现实景象相适应的本质性要素,是以一种逐渐的形式来提炼庭园的结构表现美的庭园形式。佛教文化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以及设计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了整个景观中的设计区域。
  
  京都永平寺(图3)
  
  参考文献
  [1] [英]汤姆•特纳.《景观规划与环境影响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英]西蒙•内尔.《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日]安藤正成.《城市环境设计》. 上海文化出版社.
  [4] [中]王发堂,杨昌鸣.《禅宗与庭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5] [中]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
  [6] [中]李国超.《禅的智慧》. 远方出版社.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景观设计 表现 日本“禅”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应用研究 日本的禅意好的设计风格 论日本园林的景观设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