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认同日趋分裂 台湾人认同是中国人吗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何以说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被认同为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印记。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多元社会,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冲击着、影响着。因此,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里如何获得自我、社会认同,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的两位研究人员陆益龙、邢朝国在《文化多元化与社会认同》一文中探究了相关的问题。  每个时代都会有主流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它构成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认同基础。如今,世界已进入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现代化意味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出现和形成以现代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与文化系统,另一方面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  个人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结构与变迁环境的影响。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利益格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态,其中较为明显的体现在价值观的分化和多样性特征之上。从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情况看,人们在职业期望、预期回报方面,以及对社会公认的不良行为评价和对待方面,虽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分化。比如调查表明,在职业期望方面,虽然希望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占多数,比例最高(24.6%),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人想当国家干部,比例为22.4%,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家,而期望成为工人和农民的比例相对较低,仅为1.4%和2.0%。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客观结构正发生分离。  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在社会的诸多方面都可能存在。在这些多样的文化价值观念之间,虽存在价值的结构和形式及功能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一定带来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在适度的范围内,多样的价值观同样能维持着一个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多元一体的主体格局。  社会认同是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或她)的价值意义。王春光认为社会认同包括对自我特性的一致性认可(如身份和职业)、对周围社会的信任和归属、对有关权威和权力的遵从,并从身份认同、职业认同、乡土认同、社区认同、组织认同、管理认同和未来认同这七个方面来考察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状况。  但无论是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还是社会层面的社会认同,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特定的文化结构制约着个体的社会认同的方向、维度和特点,而作为能动性的个体又通过自身的社会认同来建构着文化。  伴随着中国本土社会的转型、全球化的扩张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个体、社群、阶层,部门的利益界定越来越独立、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文化的多元化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文化多元化的另一个面相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因此,文化的多元化一方面使个体的社会认同在一些维度和面相上趋同,如强化对国家的认同、对法律权威的遵从等;另一方面使个体的社会认同在一些维度和面相上的差异愈加明显。以身份认同为例。在高度流动的现代社会,人们在身份认同上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自我身份认同的虚无化,一种是为了保持和强化自身的身份认同、阶层认同,对其他群体、阶层持有歧视和偏见的态度。总言之,多元文化使人们的社会认同的结构逐渐多元化。
  文化认同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其依据是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其核心是价值认同。罗森塔尔和费尔德曼认为文化认同包含主观自我评价、个体所属群体的文化实践(如语言、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个体对这些文化实践的依恋程度等。格尔茨则认为文化认同包括对血缘、语言、宗教、习俗和基本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
  我们可以认为在总体上人们过传统节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过西方节日的比例,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依然很高。但人们对西方节日的接受程度与年龄有较强的相关性。青年人群对西方节目的接受程度相对于中老年群体要高得多。
  随着现代化的扩展和现代性的成长,现代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注重科学技术等。“现代性……使得各个本土的、地方的分散生活场景逐渐融入了世界性、全球性的社会实践过程,成为了其中一系列充满意义、多种多样的环节和部分。” 而考察人的现代性是研究现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题中之义。 (侯福龙辑)

相关热词搜索:日趋 分裂 认同 “中国人”的认同日趋分裂 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中国人不认同香蕉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