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广电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阵地,首当其冲应该站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沿,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新的重要的贡献。
建设大广电符合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希望。”这一论断,突出了文化在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价值,也更加突出了文化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关系。
广播电视是宣传文化战线的主阵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和国际传播的主渠道。为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类信息,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这是党和政府赋予广播电视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职责,是党和政府、是人民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建设大广电,就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建设大广电是全面加快
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广播影视”。广播电视必须要突出发展的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
这些年,贵州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快速的,成效是显著的。电视节目和质量前些年在全国就排到了第9位,2007年又跃到了第8位。但是,伴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面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文化贫困,按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我们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前进的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解决文化发展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解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靠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8%和43%,与2001年相比,五年间分别下降了2.1和4.7个百分点。2007年虽然价格上涨,消费总支出与食品支出同时增加,但恩格尔系数比上年平稳中仍有下降。我省城乡相对全国的恩格尔系数每年要高2-3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左右,可近几年全省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也在以1.5和1.3个百分点下降。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意味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意味着人民群众更加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2000年全国人均GDP约856美元,现在已达到1000美元,到2020年翻两番,全国的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这一历史时期,既是发展关键期,也是矛盾凸现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会更加旺盛。据2008年文化产业报告测算,全国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还不足1/4,差距巨大。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显得越发重要,越发前所未有。为此,广播电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牢牢把握“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始终贯穿繁荣发展的主线,着力转变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广播电视发展的突出问题,把握发展趋势,总结发展经验,研究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实新的发展措施。这是对广播电视工作新的考验,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全面推动
大广电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站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个新起点上,突出建设大广电的思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大广电必须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血脉和灵魂,建设大广电必须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广播电视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广播电视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导向要贯穿和体现在广播电视整个宣传、创作、生产、播映、传输、覆盖等各个领域、各个工作、各个环节上。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提高吸引力和公信力,提高艺术感染力,在增强可读性、可看性、可听性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大众、影响社会,才能最有效地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
建设大广电必须构建完善的体制和工作机制。从广播电视发展自身要求出发,一是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制度保障和队伍保障;二是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扩大覆盖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三是构建完善的现代传播体系,以数字化为龙头,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和发展新兴媒体,包括推进台内数字化、有线电视数字化、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和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电视等;四是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为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提供保障;五是构建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广播电视内容产业化和传输网络产业化,建立富有活力、竞争性强的生产经营体制。
建设大广电必须突出的重点工作。(一)安全播出、安全传输是建设大广电的政治生命。我们始终要把安全播出、安全传输作为头号任务常抓不懈,从组织、技术、制度和队伍建设上,努力构建能够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安全传输不出问题。
(二)扩大覆盖是建设大广电的基本任务。广播电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扩大广播电视传播的覆盖范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贵州山陵丘壑、地形复杂,覆盖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要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贵州广播电视覆盖规划,以科学的办法、较少的投资加快全省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以创新的思路、较快的速度、较短的时间扩大在全省以至全国的覆盖区域。同时,要理顺体制,完善服务,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三)做大网络、做强产业和提高广播电视影响力是建设大广电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广播电视数字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我省数字化转换还落后于全国,压力很大、任务很大。只有以数字化为龙头,把网络规模做大、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大力推进台内数字网络化、大力开发网络业务,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群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形成数字电视产业链,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高广播电视影响力。要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高度出发,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
(四)提高节目质量是建设大广电的长效手段。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外,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一般的听广播、看电视,希望听到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高品位、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现在我们已不能用“喜闻乐见”这个词来表述老百姓的要求,它仅仅是一个方面。我们要提高覆盖率、收视率,最终要跟节目质量说话。如我省的《阳光946》、《喀斯特交响》和《农民工》、《论道》等栏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会于栏目和电视剧中去,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入心入脑。优秀节目做起来、做好它很不容易。但我们贵州还是有很多题材,如贵州茅台、奢香夫人、夜郎古国、乌江盐商、喀斯特古镇、■阳河传奇等,尤其是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民间优美的传说和故事都是很好的题材。只要我们有一批善于策划、勇于创意、敢于创新的人才,舍得投资,就会有好成果。
(五)深化改革是建设大广电的动力。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有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从全国到省,广播电视系统规模庞大,占有的资源庞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深化改革,潜力很大。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及数字化转换,目的就是消除力量分散、管理粗放、服务单一、效益低下的网络经营缺陷,立足做强做大,形成统一管理营运的新体制。
(六)加强技术监管是建设大广电的保障。要维持广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作为保障。从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保证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保证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建设我省大广电的思路出发,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十分必要,要切实为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者系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相关热词搜索:广电 大发展 繁荣 建设大广电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繁荣农村文化建设 繁荣农村文化视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