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五个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战略部署,对加快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抓好“五个工程”是关键。
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必须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狠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推进林权体制改革,调动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严厉打击滥砍盗伐行为;在加快发展中要坚守几条底线: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只能增不能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只能下马不能新上马,生态环境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确保森林生态资源持续有效增长。严格贯彻执行《环保法》并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拟订实施细则,搞好“三废”污染控制治理。全面开展农村能源改造,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引导群众以电、以气、以煤代柴,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生态产业发展。按照生态文明要求,调整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坚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依靠科技,集约经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一是构筑生态效益型的特色农业体系。将生长期短、再生能力强的南竹作为首选产业;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杂交水稻制种、换季蔬菜、食用菌、天麻和中药材等产业;养殖业重点发展草食类放养型畜禽,确保农产品符合“安全要求和产地环境要求”。二是构筑资源集约转换的生态工业体系。立足黔东工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林产工业的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展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实施“林工一体化”战略,引导企业搞好原材料基地建设,确保资源永续利用。三是构建以生态旅游为牵导的第三产业体系。以森林生态和民族民俗为品牌,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加强整合包装,启动旅游业发展,并以旅游引商流、畅物流、带动信息流,拉动整个第三产业发展。
生态村镇建设。将生态村镇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坚持与城镇扩容提质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一方面突出县城建设。按生态城镇标准,进一步完善县城规划,以争创全省卫生文明县城为契机,搞好各街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人均绿地面积,搞好城市污水处理,在建好县与县、县与乡等级公路的基础上搞好沿河风光带的建设,建好民族公园和工业园,将县城建设成一座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区文明的山水园林式的生态城镇。另一方面突出生态示范村建设。选取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素质较高的村作为生态村建设的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始终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村镇立足各自优势,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
生态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三种文化。一是和谐文化。其主旨是各民族之间和谐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系统之间和谐共生;二是民族民俗文化。黔东南是苗侗文化发源地,有丰富的原生态人文资源,民风淳朴,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聚居了30多个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这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挖掘保护、弘扬传承,同时积极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三是绿色文化。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强化生态道德培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和以科学理念为先导的新人文理性。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层面,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黔东南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金融治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吸引资金和资本的流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有助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动力,推动金融创新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形成鼓励金融创新的外部生态环境,从而提升投资环境。一是要发挥好政府在引导和推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二是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金融企业在创新当中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活力;三是要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金融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要重视信息技术、金融工程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作者单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相关热词搜索:抓好 文明建设 和谐发展 抓好“五个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贵州重点抓好了这九件大事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