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行业类别的需求差异分析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 现今农民工群体的产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国内学者从多方面对各阶段农民工群体进行研究,国家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出台相关政策,但仍然发现有些问题难以遏制。笔者认为,造成政策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忽略了不同行业类别的农民工在需求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政策的针对性减弱。
关键词 乡村人口 农民工 行业类别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快速增长固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人口资源,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紧缺。尤其是在农村,土地资源的有限对比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村生活日益艰难。与此同时,国家宏观城市建设又需要大量的劳工进入市场。这两种情况导致了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当今大量农民工极其相关问题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对乡村人口和农民工的结构分析,根据其职业特点评估需求,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 几个假设和相关指标
本文数据源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依赖于以下几个前提或假设: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出现几次大的政治变革,这些政治变革会对村镇数量和资源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难以用指标评估,因此本文假设乡镇数量变化的过程中其资源是一定的,即单位乡镇资源不变,且评估资源的指标是土地面积。第二,农民工进城原因是综合的,但国家城市建设和乡村资源匮乏是造成农民工进城的最主要原因。第三,乡村农业人中,农林牧渔的从事着不从事其他行业,且其他行业为农民工群体。鉴于这几个前提,笔者对农民工群体行业类别进行分析。
二、乡村人口变迁与农民工群体发展
农民工的产生和规模化发展与乡村资源息息相关,乡村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紧缩是造成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乡村人口增长和农民工政策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一)乡村村镇人口发展状况分析
从1949年至今,中国乡村人口和乡镇个数都发生巨大变化花。如表1所示:
1958年全国乡村人口仅有56017万人,至2008年,人口增至95580万人。按照资源分配来说,处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乡村人口应该享有持续增长的资源。但是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村镇数量尽管有两个阶段出现增长,但持续时间较短,并且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在整个变化过程中,1970年至1983年过程中乡镇个相对稳定,至1985年后乡镇个数持续较少,这种减少也比较均衡。但相比于持续的人口增长,单位乡镇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均享受的如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农民大量外流寻求生存之路。
(二)乡村人口外流及农民工发展分析
乡村人口的大量增多,乡镇个数的减少,导致人均资源分配减少,大量的农民不得不将眼光转入城市。因此,国家的城市建设政策以及对农民的限制政策成为了乡村人口发展成农民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政策也形成了农民工城市化的几个阶段。
1、职业城市化阶段,即离土不离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导致了绝对的城乡二元化,农民和工人具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农民只能从事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工人从事生产加工的其他产业。50年代后期,充分利用基层的力量来发展壮大手工业和副业,在农村合作社和生产大队成立了一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企业,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三就地”原则,称为社队企业(1984年改称为乡镇企业)。社队企业中的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在自己所在社队的企业做兼职工作,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同时又从事手工业和副业劳动,相当于现在季节性流动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典型的特点就是离土不离乡,既离开本地乡村“打工”,又不离开当地乡镇。如图2所示,在1979年以前,此类农民工人数已有2000多万人。
2、地域城市化,即离土又离乡
1978年以前,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导致农民不能外出就业,但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劳动人口的需求,国家适当放宽户籍的限制,导致大量的农民工流入城市,如图2,在1983年以前,这种变化并不明显,但从1984年开始,城市农民工人口逐年剧增,从1983年的3044.7万人增长至2008年的23662万人,其比例由7.12%增长至45.48%。
三、农民工行业分布
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农民工自身,也引发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各种问题。农民工自身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工资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后来新产生了新生代农民工干的教育问题、工作化境问题等;其他相关群体方面,不仅存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磨合导致的一系列犯罪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由此又衍生出新的问题。因此,农民工问题解决策略成为国家必须重视的政策之一。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尽管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终其原因在于,国家没有根据农民工行业差别分析具体需要,导致政策的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制定出针对性强、有效果的社会政策就必须针对农民工行业内别进行分析。
如图3所示,将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分为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零售餐饮业以及“其它行业”。从图中分布很容易看出,交通运输业农民工人数尽管在增长,但增速较慢,且在所有行业中人数比例最少,至2008年,全国交运行业农民工有1619.6万人。零售餐饮业人数仅多于交通运输业,但在1992年以前并不明显,当时仅有813.7万人,在1992年以后,才出现较大的增长比例,至2008年增至3800万人。建筑业人数比例高于交运行业和零售餐饮业,低于工业和“其他行业”,1982年时,建筑业农民工仅有378.9万人,但2008年却有4450.7万人,是原有人数的11.75倍。工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低于“其他行业”,但其自2003年增长率增大,“其他行业”增长缓慢,使2006年以后,工业成为农民工群体中人数最多的行业。“其他行业”是除了以上行业外,户籍仍在农村但工作于城市的群体,这部分群体职业相对分散,不便于统计分析,且单独分析意义不大,在此不做表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