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的第一份工作该去哪儿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年少轻狂,我曾做过一个梦:我要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记者,知时政、通历史,懂法律、明经济,面对任何复杂的新闻现场都能从容面对、不急不躁,面对再小的新闻线索都能纵横捭阖,从政经、文史等多角度进行深入解读。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架构全面的知识体系、通晓繁杂的人情世事,第一份工作可能不仅仅囿于新闻传播行业,甚至要尝试深入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在丰富的阅历里磨练出良好的沟通能力。比如在经济领域有过两三年的历练,在法律界有两三年的实践,而后再走进新闻行业,积攒做新闻的经验。这完全就是个好记者的胚子,起码是做硬新闻的一把好手。
  当初想到这里就很激动,这样的人物,即使不做记者,也能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吧。不过,时至今日,于我而言,这依然是个百分之百纯真的梦。一毕业我就进了一家报社,老老实实做纸媒的小编辑、小记者,直到今天都没有深入过其他行业,对经济、科技等职业外的新闻领域了解甚少。此外,心态上的迟滞不前更让人备受打击。当我研究过众多新闻线索,面对一个新选题依然一筹莫展的时候,当我写过数十万字的文章,开启新篇章时依然发愁如何起标题写导语的时候,我深深地理解了新闻业的本质: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焦虑的职业,一个凭再多从业经验和知识储备也消除不了确定性的职业。至于博古通今,更是凭自身资质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没有实现的梦想,也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在讨论人生问题时,还是可以拿出理想做标杆。所以,当看到有人讨论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该进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时,我内心的声音其实是:不不,这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好么。在理想的职业轨道中,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根本就是不要进媒体,而是要努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积蓄知识、经验,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在新闻业一展身手。
  说到这,有个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这个理想有个贯穿始终的隐形原则:新闻业值得作为终板选择。“万般皆下品,唯有新闻高。”学生时代理想至上的思维模式,可能导致这种“专业优越感”深度影响着我们的职业选择。很汗然,我也曾毫无事实依据地盲目坚守这个信念:“如果一个有理想的新闻学子选择其他行业,他/她就是在苦练内功,为最终重回新闻业做足准备。”
  有了几年浅薄的从业经验,又伴随着新闻业每况愈下的现状,专业优越感渐渐消磨,我不由得开始质疑新闻行业的人才吸引力。付出所有只为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似乎这个行业暂时还没有这么大的魅力。近年来,大批资深媒体人涌起了离职潮,就可作为一个佐证。况且,毕业生一旦走进政治、科技、经济、军事等专业含量高的行业后,还会将新闻业视作理想高地,并作为职业的最后选择、人生的最好选择吗?答案恐怕不尽如人意。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想的失败。术业有专攻,学什么做什么是最基本的选择,这无可厚非。新闻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待遇,还不足以让很多有志之士仅凭热情,就为几篇千字文章耗尽一生心血。“像当总理一样做记者”,权当精神追求吧。
  抛去不切实际的“新闻是择业终结者”的理想,老老实实回到现实的就业问题。实际上,业内方向之选也深深烙印着专业优越感,“公关、营销、广告?抱歉,商业味道太浓,不想做;网站、微博、微信?抱歉,脱离新闻专业主义,不想做”。传播学其他行业在新闻面前,莫名其妙地就理想性自降一格,新媒体在传统媒体面前也自觉专业性低人一等。多少新闻学子都坚持一种理念:新闻毕业就一定要进纸媒。因为只有纸媒才是坚守新闻理想、保留行业精髓的最后阵地。
  事实上,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口水战,我们已经听太多,也始终没有定论,也没有研究证明是新媒体拖累了新闻专业素养的培养。“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套用到新闻业上就是,资浅者才分新旧媒体,资深者只看传播质效。

相关热词搜索:学子 该去 第一份 工作 新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