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及其改善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 当前,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应该成为会计行业着重讨论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素质 培养
  
  会计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我国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在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化、快速化、持续化和协调化的今天,我国的会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集中表现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做出适应性选择,即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应对未来会计行业发展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实现会计业务处理准确化,会计信息提供及时化、真实化的目标。本文从明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入手,分析了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寻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具体措施。
  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结构模式
  在学术界,学者们对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内涵的界定有着不同的看法,由于审视角度的不同和划分方法的差异,产生了多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构成理论模型。研究者普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构成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会计具有多层面的素质要求:一方面,作为社会行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其他行业从业者所共有的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岗位要求、技能水平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又具有其特定的素质要求。概括而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精神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身心素质;二是知识层,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相关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以及会计工作经验知识;三是行为层,主要包括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
  实际上,会计工作是一种高智力活动,它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技能水平,因而在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结构模式中,知识层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必备基础。精神层则是会计人员从事工作的内驱动力源,是激发会计人员潜能素质的助推器,也是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它的健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层和行为层的合理建构与有效运作。行为层是静态知识层的动态彰显,是会计知识和会计经验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根本途径,是发挥知识层功能作用的重要通道,也是影响会计人员完成会计工作任务和实现会计工作预设目标的重要因素。
  会计是一项内容繁多、步骤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申报和缴纳税金等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日渐明显,来自国内外的资源竞争总是令企业“始料不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打破企业已有的发展目标、战略和策略,使得企业在面对和处理各种信息时表现的力不从心,支撑企业发展的传统会计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进而出现会计工作难以支持企业预测、决策、绩效考核、经营评估以及战略管理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存与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可见,会计工作较其他行业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上述三层结构中,最能体现会计工作职业素质特点的是精神层、知识层和行为层的三维一体性,它要求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紧紧围绕这三个层面展开。近年来,虽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但现有的一些有关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理想的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的出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从事于落后、贫困地区的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这表明现行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游离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具体准则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要求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出台,我国会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会计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然而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综合技能偏弱、知识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尚未达到新时期会计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三层结构模型比照整个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现状,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职业观念淡薄,人文素养缺乏。实践表明,会计人员的职业观念和人文素养是影响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素养往往会外化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处世态度、思想境界、人生追求以及理想信念等人格因素,并通过日常言行表现出来,成为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由于受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部分会计人员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职业观念淡薄,缺乏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从整体上看,会计人员的人文素养还比较缺乏,突出表现为人文知识不足、职业情感淡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
  2.学历层次较低,知识广度不够。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学历层次较低又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的制约性因素。特别是从教于农村、贫困地区的会计人员工作者,他们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这也正是会计队伍建设难以实现突破的症结所在。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量是会计人员职业要求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只局限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业务技能单一,创新能力偏低。现实中,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在工作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途径。一些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继续教育,会计工作的手段和技能单一,工作绩效不佳。长期以来,会计工作被错误定位成简单的记账工作,受此观念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这一重要环节,进而造成创新能力整体偏低的现实格局。
  4.职业理念落后,竞争意识较差。职业理念落后,竞争意识较差,是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与其他行业的工作相比,多数会计人员的发展长期依赖于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会计教育或者培训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创新的精神,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会计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会计工作者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面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落差,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转变观念,创建长效机制,寻求多种策略与途径,有计划、多层次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业素质理念的树立是前提。职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职业素质理念的正确树立、有效传播和规范运作。如何促进职业素质理念的树立与传播,把理念传播贯穿于职业素质提高的始终,真正体现其作用,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能否提高的前提。一般而言,职业素质理念的树立可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对内通过积极引导,潜移默化,群体认同,形成凝聚力,使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理念在认知中“入心”,在渗透中“落地”;对外通过弘扬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价值观,塑造典型,营造氛围,让社会真正感受到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切实提高,并加强外部的有效宣传,促进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理念在融入中“定格”,在交流中“升华”。
  2.回归教育的实施是关键。回归教育是一种教育和劳动相互转换、交叉互动的教育模式,具有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教育实践的交互性、纵贯终身的持续性、教育层次的多样性和形式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随着回归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回归教育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针对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特点及其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结合回归教育的特征,我们认为回归教育正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回归”, 会计人员可在“工作—学习”和“学习—工作”的双向互动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创新能力,转变职业理念,丰富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职业竞争力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会计人员的回归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3.自律他律的结合是手段。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依靠道德、法律和社会舆论,使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首先,发挥自律在提高职业素质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广大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其由外在制约进入内部自化,达到自觉的层次与治本的目标。其次,发挥他律在职业素质提高中的作用,通过立法形式,使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关的要求规范化、法制化,从而有效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此外,也要创造合适的条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发挥群众和宣传媒体的舆论监督功效。
  4.学历教育的改革是根本。针对当前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结构不太合理的现状,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各级学历教育亟待改革,应在明确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要求的前提下,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实际出发,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和现实适应性原则,准确找到制约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的症结所在,积极探索会计人才的学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我国的会计事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学历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运作。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期 会计人员 改善 素质 职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