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浅论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建筑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的完善和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全面推行及大量新的工艺、技术、材料的出现,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如何高效地应对建筑市场的国际竞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
  一、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建筑行业体系,一大批技术力量雄厚的建筑企业应运而生。然而同时,建筑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1)管理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建筑企业,未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仍不完善,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经营模式
  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机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经营模式落后。很多建筑企业仍采用劳动密集型、粗放外延型的生产方式,产出的提高基本上是依靠各种资源的投入增加来实现的。
  (3)组织结构
  同国外相比,我国建筑企业规模普遍偏大,同时,其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相应的基础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造成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
  (4)从业人员
  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十分稀缺,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十分缺乏的人才有:富有经验的工程项目经理,精通工程法律的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等。
  (5)技术水平
  我国的建筑企业各有不同专业特点与优势,承接工程门类齐全。特别在岩土工程、综合爆破、混凝土施工等方面,有些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专利技术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建筑行业的研发投资不到GDP的0.3%,比发达国家的3%,相差10倍。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一)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体系
  建筑产品的完全形成是勘察、设计、施工、等企业通力协作的结果。建筑企业应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在项目的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收尾和运营阶段等各阶段管理活动中实践企业营销战略思想,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营策划。
  (二)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
  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的变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原则:(1)战略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分工协调原则;(5)有效管理幅度原则;(6)层级原则;(7)集分权原则; (8)责权对等原则。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水平,以上述原则为指导,进一步简化运作程序,减少管理层次,加强企业对项目部的直接管理。特大型建筑企业,可以试行地区事业部制或矩阵式组织结构,实现对市场的较快反应。
  (三)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企业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员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企业的信念及其对员工的吸引力。解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从过去关注生产资源的管理,转变为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一种能动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并处于中心作用。人力资源也是唯一发挥创新作用的因素,使其他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有效的开发以及充分的利用。
  2、规划创新。应根据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外部竞争环境的特点,对实现企业目标所需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预测,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规划和重建,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型的跨越性发展。
  3、激励机制创新。企业要根据考核评价提供的信息,作为薪酬分配和人才培养、职务晋升的依据,要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以满足人才“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完成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
  (四)技术创新。
  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研发、生产及推广使用密切相关。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資源,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借鉴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行二次开发;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新任务进行技术储备。本身成为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五)管理创新
  1、构建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建筑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的计算机数据库,构筑网络与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的管理服务。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项目运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从合同谈判、评审、签订开始,到工程开工、工程款支付、质量安全管理、施工进度控制、重大索赔、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合同纠纷处理等重要环节,都要明确主管人、经办人、责任人,规定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及完成时间。
  2、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专利管理。相对新兴的通信、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多数建筑企业很少关注公司专利申请保护和专利战略规划,在专利战场也很少看到建筑企业的影子。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接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将来的新的技术领域拥有话语权,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专利战略部署。对于建筑企业,专利技术挖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新的施工方案、工艺,进行检索,如果满足专利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即可申请发明专利。(2)涉及建筑领域的一些相关结构改进,如工程脚手架结构改变,建筑保温结构的改进等,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通过检索,掌握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针对其不足,提出新的技术方案,申请专利。总之专利技术挖掘,要做到在工程实践中,多观察,勤检索,及时申报,或者委托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协助进行专利挖掘。
  3、建立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制度。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进展,要遵循动态控制原理,不断地对项目进展和投资费用进行监控,判断工程项目进展中投资的实际值与计划值是否发生偏离,及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有效纠偏。投资控制,还需要从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考虑,进行项目全寿命的经济分析,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将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相结合,使建设工程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最小。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要按国家会计法律制度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通过独立台账进行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表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帐据相符、账实相符。发现闲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盘活,以避免自然损耗或丢失。
  5、建立分包商备选库制度和分包风险预警机制。对备选分包商进行严格、全面的考察,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分包商编入分包商备选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包商突发不利情况时,应及时预警,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和监控,从而避免或降低分包工程风险。
  6、要细化标准,落实责任,加强执行,畅通各项制度的运行。对失职者,对责任人追究责任,既能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又对增强执行力起到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的特性,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发挥全员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生产效益服务,使企业在经营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热词搜索:企业经营管理 建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