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经营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资源状况、开放状况、运营状况、安全状况等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团队管理、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提升体育服务质量、加强社区联系,争取政府支持、扩大对外宣传,寻求社会合作等经营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经营管理策略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指高校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体育场馆和体育锻炼指导服务的实践活动。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运动和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但场馆设施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高校不仅拥有大量优质的场馆资源,还汇聚着众多体育人才和运动爱好者,体育文化氛围浓郁,理应成为居民体育参与的理想场所。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馆场,不仅利国利民,也有助于盘活高校国有资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更是联合了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试点,并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此项工作推进。但时至今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管理混乱、经营不善、场馆损坏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热情,甚至很多高校无奈关上了开放之门。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产业化经营不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更是自身功能多元化开发、服务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1]针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管理策略,对高校场馆实现全面有序开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
(一)资源状况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推算,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104万座,其中,教育系统约占65.6%[2]我国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除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系统、武警系统和铁路系统外,分布在校园的体育场地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其中高校就有28741个,占总数的3.4%[3]。全国近千所高校中,60%拥有室内体育馆,广东、上海、江苏等地这一比例达到 90%以上,田径场拥有率超过 95%,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网球场地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4]
(二)开放状况
文献检索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自身的基础上,绝大部分都能向社会开放,但具体开放程度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发达地区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开放程度高,资源丰富的较资源不丰富的高校开放程度高,拥有游泳馆的高校较没有游泳馆的高校开放程度高。场馆开放的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师生、校外单位和个人、社团团体等。对本校师生开放,绝大部分高校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对校外单位和个人,仍有相当部分学校态度消极,甚至完全不开放。开放的场馆类型,包含篮球场馆、足球场、健身馆、羽毛球馆、网球场、乒乓馆、游泳馆、田径场等,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育场馆。室内场馆多采用有偿开放的形式,室外场地则无偿开放居多。开放时间依据对象的不同也相应不同。多数学校一般只在节假日、寒暑假和双休日对校外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开放,且开放时间一般都有着特定的限制。
(三)运营状况
文献检索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大多采用“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内外有别”的原则开放场馆。场馆管理模式基本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多为规模较小院校;第二类是成立专门机构代管,如场馆管理中心,多为规模较大且场馆资源丰富的院校;第三类是混合式管理,即校内部门和校外商业化公司共同管理,多为综合性大学或拥有高等级场馆的院校。部分场馆如游泳馆、网球馆、健身馆等由校外公司承包,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从运营成效上,场馆资源较少的院校管理一般都表现为粗放型经营,管理相对混乱,经济效益一般不理想。大多数院校基本能实现以馆养馆的目标,但也经常性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管理水平决定着盈利与否。综合性大学或场馆资源丰富的高校管理相对有序,能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场馆资源,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安全状况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非把大门打开那么简单。安全问题始终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对外首要因素。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一旦实施对外开放,入校人员数量将大幅增加,人员成分也变得更为复杂,校园安全压力骤增。很多高校场馆开放最为头疼的就是安全管理。由于很多高校场馆开放都单靠学校单方面的监控和管理,缺少了所在社区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甚至社会中的不法分子借机入校,危害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安全隐患。[5]运动安全问题也令诸多学校感到棘手。因练习者的不合理运动、违规使用器械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比比皆是,一些激烈比赛甚至还会出现打架斗殴等恶劣事件的发生。作为经营者的校方,在出现上述问题时,往往都脱不了干系,甚至还要承担巨额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使得很多高校宁愿场馆闲置也不愿或不敢实施全面对外开放。
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经营管理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场馆管理部门要立足本校实际,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管理要求,制定科学、详细、合理的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场馆管理迈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保障各类开放经营行为的合法、有序和规范,以最终获得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场馆开放制度应规范、公开、透明,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制度制定及执行过程中,要落实好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以减少事故发生时校方的责任。同时,要引入激励性竞争机制,场馆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全面落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偿服务”的运营模式,最大限度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