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农垦是吉林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垦的任务依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集约化、集团化、股份化、产业化发展,向农业现代化迈进,建设国家大型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打造国际大粮商,发挥出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的优势。
  体制创新——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剥离企业社会职能
  吉林农垦经过多年管理体制改革,现今属于行业指导型的行政管理体制,规模较小,管理体制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未得以解决。
  1.农垦体制不清。农垦行业是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遗留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农场从生产方式上看相同于乡(镇)农村,不同于工业企业,从管理角度上看相同于工业企业又不同于乡(镇),农场场部似政似企,又不是一级政府,政府与垦区双管,权责不清,企业管理体制模糊、不顺;在落实社会保障等政策时,很难与城里产业工人相同对待,国家给工业企业优惠政策享受不到,给农村优惠政策也享受不到;企业核心资产,即国有农业生产用地,属性不清晰,承包关系不明确,职工子女(非职工)与职工同价承包土地,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2.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农场各自为政,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吉林农垦分布在全省多个县(区),导致场与场之间各自独立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行政管理企业的弊端没有根本消除,管理僵化。多数企业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办法运行,企业本身的行政化倾向没有根本扭转。
  3.社会事业发展权责不明。吉林省农垦企业管理体制经多次变动,表面上多部门管理,而实际上很少有哪个部门真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特别是涉及财政拨款、计划项目投资、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农村电网改造、道路、水资源利用等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具体问题时,享受不到应该得到的政策支持;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负担沉重。
  4.企业经济困难,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收入的85%来自非经营收入,而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且转移支付自2005年确定的标准至今未作调整,转移支付过低,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国有经济受行政干预过大,市场主体意识淡薄,所有制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突破。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多数企业长期亏损,发展后劲不足。
  5.用人机制不活。农垦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封闭的小系统,部分企业还没有引入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不仅系统内人员出不来,外面人才也难以吸纳。
  面对发展新常态,吉林农垦管理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集团化、股份化、产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农垦事业发展。组建农垦企业集团,在确保农垦管理机构牌子和人员编制情况下,把现在的垦区进行公司集团化改革,组建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以此激发活力、创新发展。集团化是农垦发挥规模优势,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当前,吉林农垦企业大而全和小而分散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积极打造产业专业化的企业集团,有效整合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获得较高的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实施农场公司化改造,农场公司化改造是垦区集团化的微观基础。没有农场行政化色彩的消除,没有农场真正实现企业化运营,就没有垦区的真正集团化。其次,国有农场社会职能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功能的提升。改革国有农场社会职能,绝对不仅仅是社会职能属地化以及属地化以后经费何来,这只是“瘦身”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强身”。“强身健体”,就是要增强农场经营能力,强化经济功能。最后,生产要素配置的载体是经营主体。无论是开展资本运作,推行土地资产化、资本化,还是建立新型用工制度,都需要由经营主体来自主实现。人财物这些要素要盘活,必须要有农场这个经营主体。经营是农垦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无论是集团化垦区还是非集团化垦区,都需要高水平地经营农业。解决农垦的民生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的经营体系,提高发展的整体质量和规模效益。
  调整农场经营管理格局,明确农场的职能定位。农场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有农场,也不能再保留原来各自为政的经营管理模式,要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内部的实业公司,其职能也要相应调整。要根据企业需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科学实行职工身份置换,实行劳动力重组,激励企业内部机制,引进内部竞争机制,改革用工制度,按照“身份必须置换,成本必须降低,稳定必须确保”的要求,激活企业内部机制,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既要保持稳定,又要充满活力,进而实现企业实力增强,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走产业化之路。产业化是强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充分发挥农垦生产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农业规模效益,同时通过企业带动地方分散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要在垦区内选择基础好的农场重点发展,整合区域资源,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动产业化发展。要充分对东部山区的人参产业、中部平原地区的水稻、玉米产业、西部地区的畜牧产业进行整合,打造专业化企业集团,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格局。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政府应按照中央要求,尽快剥离农场的社会职能,改变吉林农垦政企合一、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实现所属地行政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分离,实现农垦的社会性职能交给地方政府的分离。已经分离的教育和卫生,要继续巩固成果;尚未分享的环保、安全等社会管理职能,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分离;设立居民社区管理社会事务,使社区真正发挥承担企业社会事务的作用,使企业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改革发展,回归企业经营管理属性。
  积极化解企业办社会债务。对各农牧场的债务进行清理,分析债务形成的原因,分类列出清单,协调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严格审核。对根据政策规定属于政府应当偿还的债务,纳入政府统一管理,符合呆坏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能核销的呆坏账留到原农牧场,以此保证公司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农垦 企业经营管理 体制 机制 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