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流动现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国际学生流动更加频繁。在出国留学生方面,印度的出国留学人数在经历2011-2013年连续3年下降后,迅速恢复上涨;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国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出国学习的专业倾向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在赴印留学生方面,留印学生的来源国增加到208个,大部分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尤其是南亚和东非国家,但留印学生总数却一直增长乏力。许多国际学生选择进入印度西部半岛带的大学,卡纳塔克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三个邦吸引了全国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受留学生青睐的印度大学专业则是健康科学、文科、工程技术、管理学等。
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流动;现状
一、印度出国留学生
(一)印度出国留学人数及变化
印度因为大量人才外流曾被称作“一个向西方国家输送高级人才的净出口国”[1]。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网站统计,2016年,中印两国的留学生总和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49.8%。[2]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998年以来,印度出国留学的人数随着印度家庭“支付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印度的出国留学人数从2006年约15万稳步上升至2010年的近21万,但在之后的2011-2013年中,出国留学人数连续3年下降。下降通常被归因于经济衰退和印度卢比的大幅贬值。出国留学人数在2013年跌至谷底后,从2014年起开始回涨,直至2016年,印度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一直保持上涨趋势(见表1)。
(二)印度学生的首选目的国及变化
在殖民时期,绝大多数印度學生赴英国留学,也有极少学生赴法国、葡萄牙、德国、美国学习。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富裕家庭或是社会杰出人士。印度独立后,优秀的学生开始得到政府的支持,许多人通过参加文化交流项目出国留学。与此同时,印度父母支付孩子教育费用的能力也在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学生越来越多地去美国和欧洲国家接受高等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留美学生在印度出国留学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最高,达87.6%(2000年)。直到2005年,这一数字才下降至50%左右。说明这一时期有部分印度留学生逐渐分流到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但美国依然是印度留学生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
根据印度大学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德国是排名前7位的印度学生留学首选目的国。2006至2012年间,印度到上述国家留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约25%,其中变化显著的是:赴新西兰留学的学生增加了3.4倍,赴加拿大的增加了3.1倍、赴中国的增加了2.2倍、赴美国的增加了1.5倍,赴英国和德国留学的印度学生分别增加了64.3%和60.3%,而前往澳大利亚的学生却急剧下降了约44%。[3]
美国一直是排名第一的印度留学生首选目的国。2006年,作为印度第二大留学目的国的澳大利亚,到2012年已经下降至第4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媒体持续报道澳大利亚大学的教育质量问题,以及对印度裔学生的人身攻击的新闻。英国的印度留学生人数自2008年超过澳大利亚后,至今一直是印度留学生的第二大目的国。而由于加拿大宽松的移民政策,2009年后,加拿大的印度留学生人数明显增长,2010年赴加拿大留学的印度学生人数比前一年翻了将近一番,之后持续增长,在2012年成为排名第三的印度学生留学目的国,去加拿大留学的印度学生人数直追英国,并且有赶超之势(见图1)。
新西兰提供了完成学业后永久居住的机会,中国在医学领域提供英语授课教育,德国教育质量高且有移民的可能性。因此,新西兰、中国、德国的印度留学生数量稳步增加,成为印度新兴的留学主要留学目的国。2012年,印度高等教育留学生在各主要留学目的国所占比例见图2。
(三)出国留学专业选择
全球高等教育专家周大涵(R. Choudaha)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去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开阔眼界的愿望,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愿望会被搁置,原因在于费用不足或缺乏充分的学术准备。基于经济情况和学术准备,周大涵等人把潜在的留学生分为以下4类:一是探索者,指高财力但学术准备不足的学生;二是野心家,高经济实力和高学术水平的学生;三是奋进者,低经济实力和高学术水平的学生;四是挣扎者,低经济实力和较低学术准备的学生。周大涵认为,印度留学生大多数是奋进者,虽然现在一些野心家正在加入。印度学生偏爱STEM课程,有75%的研究生选择了STEM方向[6],这是印度学生前往美国留学的主要专业选择。
二、赴印留学生
(一)来源地和人数及其变化
自1990以来,印度大学联合会负责监测国际学生到印度的流动,并对当年的状况定期发布报告及评价趋势。根据大学联合会的统计:印度留学生的来源国从1988年的92个上升至2015年的208个,涵盖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但留学生总数量不容乐观。留学生人数增长乏力。
留印学生来自世界各大洲,但亚非两洲的学生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南亚和西亚,东非和西非,有极少数来自欧洲、大洋洲、美洲。这一点从印度高等教育留学生排名前十的来源地中也可体现,排名前十的来源地中大部分是南亚国家,有两个是非洲国家。2014-2015学年,来自亚洲的学生有18352人,占60%;非洲学生有5880人,占20%;美洲学生(1033人),欧洲学生(490人),大洋洲学生(138人)和印度裔以及海外印度人(4557人),共占20%(见图3)。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洲范围内,来自南亚的留印学生占最大份额。根据印度大学联合会的统计,2014-2015学年,来自亚洲的学生共18325人,其中来自南亚的就有10214人,占比55.74%;西亚学生4896人,占26.57%;东南亚学生1924人,占10.50%;最少的是中亚学生,仅174人,占0.95%[8]。来自东亚的国际学生有1144人,占亚洲留印学生的6.24%,排名倒数第二。在这1144人中,中国学生815人,其中有532人来自西藏自治区。[9]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