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教育改革的探路者示范者引领者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成效明显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近年来,上海市紧紧抓住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管理水平
本市全面落实《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继续争当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本市制定实施了《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三大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统筹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同时,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初步形成上海高校“二维”分类发展体系,进一步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中争创一流;完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由地方高校自主安排和使用的经常性经费占比达到70%左右;积极推进市属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形成市教委、原行业主管部门共建共管新模式,在保证行业特色优势的同时提高了行业高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合教育资源 优化布局结构
本市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优化整合本市医学类高等教育资源,合并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合并组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服务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组建上海公安学院;提升城建类应用技能型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合并组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任务,剥离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学历教育,并委托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承接管理;创新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探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舞蹈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等二级学院相对独立运行的体制机制,推进同城教育资源的协同共享。
同时,本市主动适应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集聚效应和协调效应进一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落实“双一流”建设计划 提升办学水平
本市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通过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政策支持等形式,引导在沪部属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此,本市制定实施了《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围绕人事薪酬、财务资产、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基本建设等5方面14条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重点支持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展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带动提升地方高校整体水平。
本市还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优化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布局结构,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2015-2017年第一阶段,先后支持了26所高校102个学科点建设。其中,I类高峰学科建设的12所高校中,有11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本市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卓越教育”计划,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高职贯通” “中本贯通”等多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8项重大措施,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
在学科设置和制度建设方面,本市率先探索应用型本科新专业设置和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实施了《上海市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省级审批试点方案》;建立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毕业生就业等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促进高校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本市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稳定在较高水平。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本市致力于全面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十二五”期间,本市高校共承担“973计划”9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9项,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23项(含参与),有效发明专利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领衔的4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本市建立完善科研分类评价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了从知识创新到知识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技术转移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高水平智库建设,发挥高校在政府决策、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政府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签署共建协议,依托上海大学共建上海研究院,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教科院共建教育经济宏观政策研究院。
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合作办学
本市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一方面推进建设高水平新型中外合作学校(机构),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先后新建了中美合作上海纽约大学、中法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一批高起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实施高校国际课程师资海外研修项目,为高校教师出国进修提供了更多机会;实施“海外名师项目”,资助高校遴选一批优秀外籍教师,引进国际课程等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每年资助一批市属高校在校学生赴海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学习或实习;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实施面向外国留学生全英语示范性课程与专业建设,创办了外国留学生预科学院,完善了外国留学生服务支撑体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