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巴赫依附理论视野下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阿特巴赫的高等教育依附理论以“中心”和“边缘”作为其理论的中心概念,他认为在当下的国际高等教育之中,工业化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中心”,而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边缘”;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等教育间或地受到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的控制并依附于工业化国家的高等教育而发展。
  一、阿特巴赫依附理论概述
  1.大学模式与学科构成
  阿特巴赫认为,当下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学发展模式基本都是从诸如“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等西方模式派生而来的。自13世纪法国创建的欧洲大学模式诞生以来,大学的发展模式都是建立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之上,19世纪德国对于大学进行改革,使得大学之中出现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学位制度,并使得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又一项职能。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学发展模式无论是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还是办学观念上,都带有明显的依附于西方国家的色彩。在学科领域的层面上,阿特巴赫同样论及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在大学的学科构成上,发达国家的学科变化往往是第三世界国家变更学科构成的“风向标”。由于在学科研究中处于优势和中心地位,发达国家的学科构成往往被第三世界的国家认为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往往使得第三世界国家在学科构成上出现一种潜在的“依赖心理”。
  2. 国际学术语言
  在阿特巴赫分析工业化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等教育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中,国际学术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处在“中心”位置的工业化国家大多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北美曾经作为欧洲的殖民地,其语言也大都同欧洲国家相同或类似。因此英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者之间进行学术沟通、成果互换的一种普遍性的学术交流语言。相关重要的国际刊物、专业教材或者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都以英语为主。而对于使用非主流国际学术语言的国家而言,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为了避免自己被边缘化,也开始使用英语作为学术交流语言,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能够促进本国学术研究的发展,也不得不使用英语来进行学术交流。这就使得处于“中心”地位的工业化国家通过英语牢牢的控制着大学的学术领地,使得“边缘”国家的大学不得不妥协并依附于“中心”国家的大学。
  二、我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历程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缘起于洋务运动时期,同西方国家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相比,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大致是近百年来的事情。无论是清末所实行的壬子癸丑学制,还是民国时期推行的壬戌学制,抑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教育模式的全面采用;都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在发展水平上表现出一种依附于工业化国家教育模式的关系。
  1.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于清末的原因是当时内忧外困的时代背景下渴望救国的洋务派与维新派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中国当前现状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清末所实行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模仿日本学制为中介的西方式学制。这一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基本是完全套用日本的一系列做法,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作用有限。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由于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加之受到美国实用教育主义思想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转而开始学习美国的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国内外形势和地理位置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各个领域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潮。苏联的教育思想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对于苏联的教育模式也同样无差别的完全吸收,对西方一些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则全面否定,对解放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也全部否定。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的發展逐步同世界接轨,开始主动借鉴一些高等教育强国诸如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来有区别的加以使用。
  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如果说美国、德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行者”代表,那么中国毫无疑问就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后进者”。在相对于工业化国家几百年才构建起完善的高等教育而言,中国在一百多年里通过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借鉴与参考在本国建立起相对系统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同样也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
  这种发展与传统意义上的“依附发展”有所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始终由政府掌握着高等教育主权,引进西方教育方式的政策也都是得到政府首肯之后才得以进行的,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仅在教育发展水平上具有依附发展的特性,如果仅是通过发展水平的差异抑或是由于抗战时期部分沦陷区的教育主权问题而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是依附于工业化国家才得以发展,这无疑犯有一种以偏概全的错误。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制度可以说是国外高等教育制度经过翻版后的杂糅;正如美国当时借鉴德国和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后,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模式那样,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也处于由借鉴和依附发展逐步转变为带有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但相对与高等教育中的“大陆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而言,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模式。”1我国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后进者,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实属不易,而今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
  课题:
  本文系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阿特巴赫依附理论视域下河北省一流大学建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20174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珏 .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式发展的反思 — ——谈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J] . 现代大学教育 ,2002,( 3)
  作者简介:
  高伟航(1993-),男,汉族,河南信阳,研究生在读,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巴赫 高等教育 依附 视野 阿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