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均等化视角下的上海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均等化是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事关社区居民是否能够公平地获取学习权利和机会。上海在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已有初步成效,形成了多元化主体供给、多样化形式供给、优质化内容供给的局面,但以均等化的视角来审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用资源整合、优化结构等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推动社区教育学习资源逐步实现均等化。
关键词:均等化;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基本公共服务
作者简介:韩保磊(1987-),男,河南项城人,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李珺(1981-),女,安徽宁国人,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青年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践”(编号:CKA130191),主持人:李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2-0121-04
一、关于“均等化”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的发展任务就是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因如此,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此可以看出,“均等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未来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总体指向,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社区教育。所谓“均等化”一般理解为: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而是在承认地区、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所有公民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均等化既要保证公民享受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考虑差异性的存在[1]。
均等化是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目的和方向,事关社区居民是否能够公平地获取学习权利和机会,事关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从均等化视角来考量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需要从很多方面做出努力。学习资源通常被理解为能够支持学习的资源[2],包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资源。所以本研究认为,学习资源均等化主要可从学习资源主体供给情况、学习资源数量和质量情况、学习资源分布情况等方面来予以综合考察。
二、上海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公共服务供给状况
(一)多元主体供给:提供丰富而全面的学习资源
社区教育具有区域性、全面性、多样性、整合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为居民供给更为丰富、更为全面的社区教育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社区教育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政府推动向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团队或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教育的局面,学习资源的建设也越来越丰富。教育部门或社区教育机构是上海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主体,教育部门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支持,统筹规划领导,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承担大量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任务;社会公共部门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利用自身的公共文化资源优势,开设了大量的学习课程、知识讲座等,可供居民就近学习;高校、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在课程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师资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纸质教材、网络课件和微课等;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利用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专业资源,拓宽社区教育发展渠道,丰富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团队或个人挖掘自身潜力,自建一些学习资源为他人服务。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保障了居民能够获得较多的学习资源,是实现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
(二)多样化供给:多管齐下创新学习资源形式
由于建设主体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这些学习资源存在的形式也比较丰富。资源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为居民营造一个便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居民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成为可能。上海在推动市民终身学习过程中,注重打造学习立体空间,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保障居民能够多渠道的获取社区教育学习资源,促使资源利用的均等化。目前上海市民的自主学习方式已呈现出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学习、工作、生活相结合的多样化特征。课堂是居民在社区教育机构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网上学习、移动学习是学习方式创新的重要发力点,上海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创立了汇聚各类教育资源的综合平台,支持无处不在的学习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数字电视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到适应地域、人群、职业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的社区教育服务,解决了因为空间等因素造成学习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上海积极探索三级网络外的“宅基课堂”等学习场所学习。同时,还依托高校、行业、区的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建设多层次的市民体验基地,探索体验式学习,让市民在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中寻找到终身学习的乐趣并获得学习成效。
(三)优质化供给:推动学习资源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随着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的总量不断增加,做好社区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梳理现有课程资源,建设一个能凝聚共识的课程系统、课程标准,成为社区教育课程优质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些年,上海开始注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系统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发展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以保证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优质化供给,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首先,构建课程体系,引导学习资源建设系统化发展。2016年出台了《上海社区教育课程分类体系(2016版)》,分6大系列45类共计369门课程。该体系在完整性和分类合理性上有效地凸显了上海社区教育课程的特点。其次,集合100门具有较好基础的社区教育课程,编制《上海社区教育课程指导性大纲》,指导学习资源建设专业化发展。该指导性大纲的建设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使用的指导性、体系的完整性、体例的规范性和课程的代表性,对上海市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起到了专业化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再次,制定建设标准,促进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化发展。上海在多年的工作基础上于2012年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和《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設标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