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当如培植树木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成长背景,加上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和理念的不同,可以说,他们就像自然界中各不相同的“树木”。所以,教育,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经验。
  如此,并不是说教育便无从着手,也并不是说教育之于学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可循。教育,亦如此。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长为他们应该成为的那个“自己”。
  盆栽的树木容易枯死,而将其移到土壤里,则容易成活。这叫接地气。“儿童”这一棵棵树木,也只有接地气,才能更好地生长。接地气的教育,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充足而合理的营养。
  这营养,首先源于师爱。“爱”这个词,在教育行业里使用频率最高。而究其根本,却常常是一些“假、大、空”似的爱,口号似的爱,甚至常常是打着爱的旗号行着禁锢学生之事,明明是在贻误学生,却还念念有词——“我都是为你好……”
  童心永驻,让自己回归孩童时代,才知道孩子更需要什么。而他们需要什么就立即给他什么,也不是爱。我们应该悄无声息地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去获取、去赢得,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得到,让他们于得到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增强造血功能,享受成就感。一个学生摔倒了,什么样的行动才算是有爱?把他扶起来,安慰几句,或是告诉他以后走路小心点。这是不少教师的做法,但这不叫有爱心。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了,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一个小女孩看见了,先是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假装跌倒,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旁,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泪,又玩起来。这个小女孩的举动,才叫有爱。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像孩子似的老师。在教育所谓的“问题孩子”时,你要变得和他一样“有问题”(当然,这不是摒弃教育的原则),你才能真正接近他,与之成为朋友。再慢慢地让自己的“问题”消失,在慢慢消失的过程中,才能让这个“问题孩子”的“问题”也跟着消失。别动不动就端起个架子来教育他,这绝不是有爱的表现。同样地,别以“爱”的名义给学生指路和引路,要知道,孩子以后的路怎样,无法预料,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教师能做的,只是告诉他,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能走。所以,施爱需有智慧。有智慧的爱,才能真正成为孩子向上生长的营养。
  这营养,还源于课堂。学生来到学校,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把教材变成“教条”,一本书打天下,让学生不越雷池地去接受教材的点点滴滴。这是没有营养的教学。我们所应教给学生的是,让他们去思考,去智慧地思考文字背后所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教材无非个例”,教师只有将教材完全领悟,像学生一样“阅”与“读”,去亲历了,并将自然、生活、社会,乃至大千世界的一切融入其中,让教材成为教师的一部分,且是学生想知道的,才可以以此去教他们。真正有营养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都进入教材所构建起的课程体系中。这样,教学才为教学,学生才算学生,他们才能从课堂上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
  这营养,还来自好书。当下,电子媒介的普及,占据了儿童的世界。儿童不读书,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总是以“教书”为乐,把书“教”给学生,于是,教师便总是唱独角戏,学生便被书囚禁了。这也是学生不愿读书的原因之一。詹大年说:“教育,就是把自己最美的姿态拿给学生看。”这“最美的姿态”是什么,肯定地说,是教师读书的姿态。平时,我们总要求学生去读课外书,而自己却不读书,那就是一个无知的教书匠。教师时不时地捧起书来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旁征博引,用智者的形象感染学生;在课余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成为学生阅读征程上的同路人……如此,不需要你唠唠叨叨,你举着的火把就是最好的姿态,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愿主动地捧起书,那便是在吸收最好的营养。
  学生吸收了充足的营养,还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因为在“儿童”这棵树上,还有多余的枝,这些枝就像他们身上的坏习惯一样,只会徒耗他们的营养,让主枝得不到真正的生长。我们在教育中,需要有意而不露痕迹地剔除其无用的蘖枝。当然,到底何为无用?得靠我们用教育智慧去辨别。
  教育即生长,除此外,别无目的。培植“学生”这树木,让其更好地生长,就必须顺应其天性,讲究自然之道。“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林清玄《桃花心木》)教育学生,不是事事为学生想周全,因为“过度的保护,只會让学生无能”;也不是固化学生的思维,愚化学生的心智;更不是禁止学生做这做那。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给他们一个个平台,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平台上去龙腾虎跃,去独立地感受,独自地经历,哪怕失败缠绕,哪怕挫折相拥,依然独自去扎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水源,去汲水生长,去“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哪怕遭遇“生命的干旱”,也依然能够“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教育是百年的基业,像培植树木一样教育学生,他们才能自然地生长,才能赢得生长的本领,独立地长成参天大树。

相关热词搜索:培植 树木 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