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xpp/xxpp201705/xxpp20170528-1-l.jpg
  幸福的家庭总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小彭同学就是不幸的。她的父母从安徽到无锡来打工,在菜场做点小生意。由于忙于生计,2004年的一个早晨,四岁的小彭独自一人到门前马路上玩耍,不幸被人带走。孩子从此便杳无音信,失子之痛似一场阴霾,十四年来一直笼罩着这个贫困家庭。直至2016年春季,北塘区公安分局才在全国被拐卖儿童的比对库中找到小彭。此时的小彭已经是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在大别山区只上了几年小学。出于对孩子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人民公安的深深敬佩,我便主动和公安分局联系,希望小彭来校读初一。小彭入学以后,我们安排了一位十分优秀的女班主任,针对孩子过于敏感、自尊心极强的特点,召开主题班会欢迎她,发动班干部主动和她交朋友,并给予心理方面的抚慰。同时,我们协调所有任课老师,针对小彭学业基础差、过于急躁的心态,每天都进行耐心补课。小彭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操场上、社团里都能见到她活动的身影,她的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杨先生是一个从苏北农村来无锡打工的水电工,一家人就靠他两三千元工资维持生活。儿子杨霄小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上不起民办学校,主城区的优质公办学校看了小学毕业成绩也不录取。于是,他只有来到学区所在学校就读。因为家庭经济困窘,杨霄没有机会像家境殷实的孩子一样去补课机构里补课。但这个孩子头脑聪明,尤为喜欢社团的机器人,常常一下课就跑到创客教室。老师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发展,能够上最好的高中,连续两年利用周六时间为像杨霄这样的孩子“开小灶”,进行学科提优训练。杨霄因成绩优异,加之有科技特长,提前被市一中录取。
  郭晨宇初中升入我校,第一次期中考试三门课程均不及格。家长骂他没有用,同学都笑他太笨。他彻底懵了,开始自暴自弃,上课就睡觉,下课就滋事,老师办公室、学工部没少进。为了挽救这个孩子,黄冕副校长动员他加入校散打队。这是七年前学校和市体管中心合作的“市队校办”体育项目。从此,他就开始了半天上课、半天到体育中心训练散打的生活模式。不到三年时间,他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组散打亚军,也成为了张瑞平教练的助手。现在每周五的社团活动时间,他就来带领学弟学妹训练散打,俨然一个小老师,有模有样的。对于他的变化,家长开心得不得了,一见到学校领导就说,“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宝”。
  朱小磊、吴静、唐妹、王超、汪子豪等一大批同学也参加了市队校办散打项目,纷纷在省内外的散打比赛中获奖,分别进入苏州大学、上海体院、南京体育学院等高校深造,一批“学差生”也圆了大学梦。
  孙昌荣的爸爸妈妈是卖菜的,她既没有钱上特长班,也没有钱去补习中考各门功课。对这个家境贫困但资质聪明伶俐的女孩,班主任姜燕老师待她像亲闺女一般,经常带她回家玩,鼓励她要争气。根据这个孩子的特长,不仅在作文等方面加以辅导,而且推荐她参加学校“百灵鸟”合唱团和“少年女子军校”,孩子得以全面发展。经层层选拨,获得了2014年度”中俄中学生交流大使”称号并出访俄罗斯,也提前被重点高中录取。
  小黄随父母从苏北老家来锡就读,由于参加学校的机器人社团获得了科技竞赛獎,上了锡东高中科技班,圆了重点高中梦。
  ……
  以上孩子是亿万个进城务工人员孩子在城市学校生活的缩影,他们的成长也是我校十年如一日所坚持做的“新平民教育”大花园中采撷的几朵小花。十年来,我校非但无法挑选生源,还面临学区大量的优质生源被民办和公办名校“掐尖”。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家庭群体:家长皆为平民,家庭无钱补课,甚至大多数家长并不重视、也不配合子女教育,有的家长甚至自己都品行不端,甚至有的家长还吸毒、坐牢。学校独自承担起教育的全部责任,但在学校的呵护下,千百个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这是凤翔实验学校教育常态,也是教育的基本品相。
  近十几年来,中国大约有四亿农民进城,他们的孩子在农村读书叫做“留守儿童”,在城市流入地读书叫做“新市民”。而国家现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分布又极不均衡,名校、优质的老校毕竟是少数。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公平地得到优质教育,是对面广量大的普通学校,尤其是新市民占比较大的学校教育的伦理拷问:面对激烈竞争的应试选拔,基础教育究竟是精英教育还是平民教育?是为了少数人的升学还是面向多数人的素质提升?为此,我响亮地提出“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培养平朴而有尊严的自立者”的主张。我认为,教育不能等待,等待就是浪费千百个孩子的美好青春;教育不能放弃,放弃就是破坏千百个家庭未来幸福;学校不能平庸,平庸就是校长缺失了教育的基本良心。于是,“新平民教育”实践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我的“新平民教育”,主张学校永远充盈着理想。勇敢担当起“托住教育底线,彰显底层光辉”的重任,给学生着染精神的底色。有了这种精神的底色,学生一生都能够在任何困难面前挺直腰杆。“理想教育永远不过时”,我们鼓励学生克服自卑情结,学会永远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倒下,头也要向明亮的那一方”。给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装上一个“发动机”,让孩子们激情燃烧每一天。“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体面的再见,一个富有尊严的告别的毕业典礼”等教育仪式洋溢着育人的真情,让学生难忘。
  我的“新平民教育”,主张“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奉行“先懂事,后考试”价值,把分数当成教育的“副产品”,强化习惯养成教育,“专注把一件事做到精致”,主张育人的本质是传递精神的能量。着力于从四个维度培养十二个习惯。每一个孩子入学就需要练好三项做人基本功:抬起头来走路,面带微笑,见面主动打招呼。于是,我们形成了“自行车是一道风景”“扫地也要扫成无锡第一”“广播操做成江南第一操”的良好教育追求。从 “欣赏”入手,设计自我诊断、自我激励的“阶梯式评价法”,培养学生“精神自觉”,走向“知觉灵明”。坚持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教师传递的是信任,学生洋溢着自信。考出人格,考出学校精神。
  我的“新平民教育”,主张“过有品质的学校生活”。新平民教育是仰望苍穹的,学校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优质化。形成了学校基础课程、发展课程、探究课程、综合性课程体系。今天的“托住底层”的平民教育,不是要去加班加点“死磕”成绩,也不是死记硬背式的苦苦挣扎,而是在优质的生活中保住孩子双手与大脑,加强学生体育与科技教育,形成了学校体育“2+3”课程模式,以及“科技无锡教育模式”。
  我的“新平民教育”,主张彰显课堂即生活的意义。新平民教育是具有“现场”与“草根”意义的,是直面教育现实的,是本真的教育模式,必然依靠本真的课堂得以实现。因此,本色课堂是新平民教育贴切的教学诠释。针对传统课堂教师本位、话语霸权、华而不实等积弊,努力解蔽,力图建构学生为本、朴实清简的课堂,引导老师本本分分教学、学生本本分分学习。
  我的“新平民教育”,需要一大批“良心之师”来成就。于是,学校开展了“良师工程”建设。唤醒全校老师带着悲悯心做教育,胸有黎民、心系苍生。百名教师走进千家万户,和平民家长交朋友,做知心人。一次次唤醒、鼓励、慰藉、援助……家长和老师们成为了好朋友、知心人,形成了教育的同盟军。与此同时,学校还穿越自己的院墙,唤醒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开展教育社区的“五个一”建设。“百名教师爱阅读,牵手千名孩子共阅读,拉动万名家长同阅读,影响社区十万人的精神生活,创造“阅读北塘”的“百千万大阅读工程”推动了阅读型社区建设,潜滋暗长的教育力促进了社区内慢慢形成了重视子女教育以及参与文明社区共建的好风尚。
  新平民教育与“高大上”无关,也没有鲜花与掌声的热烈,没有阳春白雪的烂漫,但每一名教师都用生命书写教育的传奇。“真教育”与“假教育”其实是一场良心的较量。新平民教育是做有良心的教育,恰似一次旅行,既关注“目的地”,更关注“沿途的风景”与看风景的“心情”。我们深知世界上普通大众最多,生活也最不易,孩子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为此,我们在写一本“穷人教育学”,是一本将千百万穷人摆渡到理想彼岸的教育学,全部内容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故事。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校长)

相关热词搜索:我在 一本 教育学 穷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