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业高校“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ps/ncps201812/ncps2018122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ps/ncps201812/ncps20181229-1-l.jpg)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ps/ncps201812/ncps2018122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ps/ncps201812/ncps20181229-2-l.jpg)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ps/ncps201812/ncps2018122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cps/ncps201812/ncps20181229-3-l.jpg)
摘要:主要分析了农业院校“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当前的“互联网+”背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高校;中外饮食文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8.12.029
Discussion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ood Culture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LIANG Jin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some problem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ood Culture classroom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unioversity,and took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Internet+”background,made full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and modern teaching methods,to explore a new mode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Internet+;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inese and Foreign Food Culture;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是农业高校食品类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对食品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和专业知识面拓展等方面尤为重要[1]。从一些课程教学质量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来看,目前高校“中外饮食文化”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从精选师资队伍、科学选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实施多样化考核体系等方面均值得进行有效改革与探索实施[2]。当前,伴随着我国科教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教育”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持续更新和调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讨农业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3]。为此,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针对食品类专业“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主要是借助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探讨其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不仅能提高农业高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1 农业高校“中外饮食文化”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1 教材和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
“中外饮食文化”教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也是开展该课程教学活动必备的前提和重要保障[4]。近年来,从表1所列举的国内大中专院校相关的参考教材可见。尽管目前有近10多个教材可供选用,然而大多数教材是仅供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适用于高等院校的教材偏少,尤其是面向农业高校食品类专业学生适用的参考教材相对更少。因此,基于农业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亟需组织编写适合农科类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所需要了解與掌握的国内外饮食文化科学知识,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随着国内外饮食文化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文化发掘,该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与不断补充完善,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中外饮食文化”课程相关参考教材见表1。
1.2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教学是高校的重点工作,而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就农业高校的“中外饮食文化”课程师资队伍而言,由于该课程不是专业核心课程,或许有的高校作为选修课开设,缺乏足够多的重视,这就造成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目前,农业高校中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大多是来自理工科出身,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过多偏重科学知识讲授,而缺乏一定的人文气息。若是人文社科类教师讲授该课程,或许会富含更多饮食文化内涵,然而与农业高校食品类工科专业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1.3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大量使用,尤其是以PPT等辅助形式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就“中外饮食文化”课程而言,由于该课程的学分小、学时相对较短(大多为16学时),导致这种仅用PPT辅助的教学效果难以让其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充分地得到发挥,还需要师生的课上和课下互动交流,或借助于互联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慕课,以及翻转课程等教学新方式,才能让课程教学内容变得既丰富多彩,也相对生动有趣。有效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换为主动获取知识和培养学习兴趣。
1.4 教学考核方式需要灵活多样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