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教学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耕作学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作为经典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耕作学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已经相对滞后,亟需拓展和更新。笔者针对目前耕作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耕作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8-286-03
AbstractThe course of farming system is a specialized optional course opene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udents of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s a classical curriculum, a variety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ethods are emer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for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desig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lagging behind, so it urgent to expand and update the farm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y, func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urse of farming system,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general planning of the course reforms were enacted. Th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measures and examination modes were deeply explored.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nhanc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rousing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creative talents.
Key wordsFarming system;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基础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1]。耕作学自从20世纪50年代初由孙渠从前苏联引进到我国,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科的内容、体系及理论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耕作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并与作物栽培学一起成为全国农学类重点学科。耕作学科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对耕作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调整、改革、充实耕作学的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每一个从事耕作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专业自招生以来,就一直将耕作学作为农学专业必修课之一,历任教师在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安排、教学教改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均做了有益探索。笔者在分析耕作学教学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耕作学课程改革内容和实施过程,并对未来的学科建设加以展望。
1耕作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与耕作学在农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的是,其教学和科研目前面临着很大困境,特别在我国南方的部分农业院校,情况更为严重。授课内容重复,理论多实践少,不实用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黑板种田”等旧有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素质、多功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当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学质量被视为生命线的形势下,改革耕作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成为耕作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该学科存在与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针对当前耕作学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农业生产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拓宽专业面,加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总之,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与环境,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2耕作学课程改革内容和实施过程
2.1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耕作学作为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应采取多元教学形式,依据农学专业科研业务、社会的实际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大纲设计工作中,紧密联系我国国情,以适用、实用为基本原则,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导向[3],注意向学生传授先进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形成紧跟社会发展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学校特点,在保证专业课学时,拓宽专业面,加强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原则下,通过设置36学时的理论课、18学时实验、1周课程论文和1周教学实习,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克服旧的教学模式,适应高素质、多功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在相应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始终本着主体明确、结构合理和内容实用的原则,重视系统性、逻辑性和联系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