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用户体验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 通过对多门网络课程论坛及技术论坛进行的用户体验状况文案法分析,总结出影响学习者用户体验的各种因素。以“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全过程为对象,通过可用性测试,探索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可用性问题。应用Web产品开发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从五个层面加以设计和完善。开发的新版课程的可用性得分较旧版课程有显著提高,学习者的满意度评价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 网络课程; 用户体验; 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衷克定 (1953—),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及研究。E-mail: zhongkeding@bnu.edu.cn。
新技术在网络产品中应用实施和逐渐深化的同时,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结构设计也在不断产生更高的要求。对网络课程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要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越来越关心系统是否具备其他一些优良品质,以期在自己使用这些产品时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如愉快、有趣、富启发性、富美感、激发创造性、有成就感等。我们将远程学习者使用网络课程学习时与教师、同学、教学材料进行交互所产生的上述主观心理感受称为网络课程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由于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1]尽管由于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模拟或再现的,但是对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的设计来认识到的。[2]这就导致相应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开发不再只考虑功能,而需要探讨如何将情绪情感体验因素融合到产品的设计当中,也就是用户体验设计。
一、网络课程与网络教育的情感
缺失影响用户体验的状况
自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始,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胡锦涛同志把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这就使得网络教育迈进另一个飞速发展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网络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成为国家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但是,出于远程教育学与教的时空分离的特殊性,一些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西北师大杨改学教授等人的调查研究反映:对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2005年秋季注册的200多名学习者展开的网上问卷调查发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效果非常好的和比较好的仅占26.7%,效果一般的占38.1%,效果比较差和非常差的占35.2%),其中由于师生、生生分离引起的情感缺失对学习者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占了53.4%)。[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远程教育中情感交流的缺失,情感缺失直接导致了多种消极用户体验。天津师大的王济军、马希荣等人的调研反映:在对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长春的五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一所广播电视大学的200多名学习者的调查中,60.5%的学习者在远程教育学习中经常感到孤独和苦闷。[4]宁波电大裘伟廷等人指出,目前国内外的网络教学,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情感交互性,也没能满足学生对情感交互的需求,这很容易引起网络学习者消极的情绪体验。[5]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通过调查指出,网络教育中情感交流缺失所造成的学习者不良用户体验(焦虑、孤独感等)和心理障碍对网络教育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种消极的用户情感体验对于学习和身心健康有重要不良影响。针对这种状况,将积极的用户体验因素渗透到网络课程设计中成为优化设计的重要参照要素,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二、网络课程的用户体验
设计理论和评价方式
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的核心资源对网络教育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解决网络教育中用户体验的问题,不仅仅要从学习者和学习支持入手,还要考虑网络课程在用户体验方面所起的作用。
1. 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各种观点
用户体验设计就是通过对使用者的用户体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改善或创造出积极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设计最早源于人机交互设计领域,在网络产品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已经有了许多设计方法体系可以用来指导网络课程设计。人们使用网络产品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取信息或者完成任务,还会重视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关于获得良好用户体验的组织和设计模型有很多不同的阐释。
信息构建专家Morville提出了用户体验“蜂巢”模型,[6]认为用户体验由七个方面组成,即可寻性、可用性、有用性、合意性、可接近性、可靠性及价值性,而实现其价值性是终极目标。“蜂巢”模型是一种极为实用的设计模型,且目标十分明确。
美国用户体验专家Robert Rubinoff提出用户体验应当包括用户对品牌特征、信息可用性、功能性、内容性等四方面的体验。独立的品牌、可用性、功能性和内容性等任何单一要素都无法说明一个网站是否成功。然而,当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用户体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Rubinoff还提出了用户体验的量化方法。[7]
此外,国外还有很多专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量的调查,从不同角度如可用性、可寻性、美学体验等探讨用户体验及其影响因素,很具指导意义。
2. 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一般流程模型
用户体验咨询公司Adaptive Path的创始人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的网络产品开发中的用户体验设计要素的模型,从五个层面指出了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形成网络课程用户体验设计指南。[8]
图1 网站界面设计的一般流程
图1显示的五个层次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分别指网页作为软件的界面和作为超文本系统,反映出一个将用户体验因素考虑到设计层面的网络课程既要拥有强大的功能,又要提供丰富的信息。软件界面体现的是功能,而超文本界面体现的是资源。即必须将每一个层面的各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虑,使它们相互作用才能完成该层面的目标。
整个设计流程从下到上,反映从抽象到具体。五个层次中每个层次都会对使用者最终的用户体验产生影响。
网络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是从战略设计到界面视觉设计按层次实现的,每个阶段的设计都必须以其上面的一个阶段的完成为基础。而每一个阶段的设计如何选择都和其上一阶段的设计结果有直接关系。
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就是在网络课程的各个层面上渗透用户体验设计的各个因素。在每一层中,那些看似抽象的问题就会变得很具体。在最低的层面,只需要关心网络课程如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同时这也是课程期待目标。在最高的层面,则要关心呈献给用户页面的细节。随着层面的上升,设计者要做的决策逐渐变得很具体。每一个层面都是由前一个低于它的层面决定的,层层递进。
3. 用户体验的评价测量
用户体验是用户与信息服务互动的客观反映,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信息构建的目标,因此可以把用户体验看作是网络课程成功与否的总体衡量标准之一。用户体验测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
(1)实地观察法。让用户执行真实的任务,在一个可控制的实验室环境里接受观察,通过观察用户信息搜索过程,总结用户的行为数据等。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