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本科应用性人才是当前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应通过构筑“基础平台与多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变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和方法搭建起支撑多纬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关键词: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英语课程体系 实践 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宽口径、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成为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要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专业特色等的学科建设进行优化和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科学与否是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21世纪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关键所在。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院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办学的实际,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一、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专业特色,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应用型专业的形势需求,及时实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思想的系列转变,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条件大有改变,教学质量得到较好保证,把英语这一应用性学科办成特色应用专业、品牌应用专业。在大力调整课程体系的同时,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使培养方案更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与社会需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打造教学团队,培养一支高素质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加强对校级学科带头人和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并以他们为领头雁,开始形成不同学科方向的教学与学术团队。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仿真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才能。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实习为主线,以学生社会实践、技能训练、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为补充,努力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努力做到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相统一,形成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应用专业为方向的特色课程体系。
  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打造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性和复合性。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就是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性。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案,必须认真按照厚实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制定教学计划,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学校的支持下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单一专业(Single Honours)、双修专业(Joint Honours)、主辅专业。
  二、构筑“基础平台和多个方向”的课程体系,搭建支撑多纬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基础平台”的课程主要为公共课程和宽泛的学科课程,是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主要途径。基础平台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大系列课程平行教学,为后期的专业教育奠定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平台所占的比重,来调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构成。但要注意的是,学科基础课程在本科教育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学科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和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左右,集中在一、二年级教学中完成。“多方向”是应针对人才市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提出的需求和个性发展所构成的课程板块体系。在设置上,要具有“灵活性、先进性、方向性和扩展性”的特点,可以由几大模块和若干分支模块构成,如基础理论模块、学科理论与实践模块和行业实践模块等。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不能削弱,还要增设有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后一、二学年教学中。
  另外,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补充在“基础平台,多方向”的课程体系的不足,我们还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任选课程模块,如专业方向类课程和特色课程,给学生更多、更大自主选择的空间。在选用教材上,要坚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突出体现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综合性、复合性等,建立适合本科院校特点的系列教材体系。在课程改革方面,设法摈弃内容上的难、繁、偏、旧和操作性差等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知识与技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
  1.课堂教学方式灵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
  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三种:主讲教师上的讲座式大课(lecture)、由辅导教师主持的课堂讨论(class)和学术类研讨课(seminar)。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跳跃式讲授的教学方式,并且允许学生打断讲课思路提问。如讲授时采用只讲要点,即时解释、提问、布置大量的阅读作业、鼓励学生参加专题讨论等,均值得我们借鉴、研究。在课堂讨论时,注重同学之间分析作品并相互点评,教师仅仅在重点之处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器材和创作手法,包括参观博物馆、欣赏有关电影、表演和戏剧改编制作等。大课时多媒体、幻灯投影及网络课件所占比例高,而课堂讨论和学术类研讨很少使用多媒体、幻灯投影及网络课件,但教学效果也很好。
  2.优化群体结构,整体推进教学改革,从各门课程“各自为战”转向课程间的“协商、对话与合作”。
  一方面,照搬传统本科院校教育模式难以达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我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习惯使然,人才培养的许多做法仍沿袭过去的传统。而且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改革大都集中在各门课程或某一局部领域“点”的建设上,为此整体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在教改中,我们必须注重课程的群体建设。课程群,指若干门彼此独立而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因此要通过开展课程建设,使更多课程的教学结构得以优化与整合,使各门课程通过共同建设都得以提升到一个新档次,从而使整体的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
  3.变革教学测试方法,加入课程论文写作的比重,调整教学评估体系。
  改变主干课程主要采用笔试考查的传统做法,采用平时短小论文写作与学期结束课程论文加笔试的方法,评估学习成绩可采用30%(小论文)+30%(课程论文)+40%(笔试)的模式,利用成绩杠杆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H.Douglous 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Prentice Hall Regents,Englewood Cliffs,1994.
  [2]修朋月,张宝歌.新世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2010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编号:104048

相关热词搜索:英语 课程体系 本科 院校 实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