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化、社交化趋势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改进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文章调研分析了移动化、社交化趋势下用户网络行为的转向,提出了基于移动传播和社交媒体扩展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入口,构建协作资源推荐系统以丰富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源,以及嵌入学习激励模块以提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参与度的改进设计对策,以期提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移动化;社交化;资源推荐;学习激励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2-0078-04
当前网络学习的定义正在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包括: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基于视频资源共建共享的MOOC(慕课)的学习,以及基于各类社交媒体的互动学习(如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学习形式。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如何适应移动化、社交化的媒体浪潮,创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建立健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及网络教学平台内容规范及评价体系,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移动化、社交化趋势下用户网络行为的转向
工业革命时代,通常以机械技术的创造与变革作为划分时代的依据,而如今,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基于信息媒体技术的历史进程,几个时代概念相继被创造出来,例如纸媒时代、基于无线电波的广播电视媒体时代、基于固定互联网的数字媒体时代以及如今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媒体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传播规律及特点,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写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1.移动传播:中国的网络用户完成向移动端的迁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渐进与扩张以及国内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移动智能设备(如手机、iPad等掌上终端)进入人们的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8年1月31日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 年的95.1%提升至97.5%[1]。由此可知,中国的网络用户已经完成了向移动端的迁移。
2.社交媒体:网络用户完成从“门户网站”到“个人门户”的转向
在Web1.0时代,这一阶段从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设计开发的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 Wild Web)起,直至2004年Web2.0的概念被普遍认可和使用。Web1.0时期互联网的建设逻辑是以内容为中心,“门户网站”是信息的生产者、聚合者与传播者,其实现的是大众传播的“点到面”的传播模式,用户通过Web客户端浏览器实现与各类门户网站的连接,获取门户网站供给统一的信息资源。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平台也是以各种资源类课程网站为主,学习者获取统一一致的学习资源 ,“门户网站”拥有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霸权地位,如早期的Yahoo、网易等门户网站。
随着P2P、Wedget、RSS(简易信息聚合)、SNS、微博等Web2.0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建设逻辑是以人的连接为基础的互动网络,门户网站不再是唯一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用户也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中来,促成了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内容模式。P2P技术(点对点)使得网络用户之间不再需要通过其他服务器便可以进行直接的交流或信息互动,Wedget技术可以让用户在某个页面中选取不同内容与服务进行自由组合。如早期的论坛、学习社区与教育博客等,用户参与到网络空间的互动。网络用户通过发帖、跟帖或评论等形式参与话题的传播、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基于P2P、Wedget、RSS(简易信息聚合)、SNS、微博等技术,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搭建一个自己的个人空间,如个人微博、微信和腾讯QQ等,用户通过登录自己的微博、微信或QQ,获取资讯、连接关系以及传播信息。无论是微博广播模式的信息传播还是微信朋友圈模式的关系传播,个人空间已经成为网民信息获取和消费的主要入口。在个人空间,用户可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关系网,添加朋友,关注他人,也可以屏蔽某些网络用户等,类比“门户网站”的概念,我们将个性化的个人空间称为“个人门户”。
相较于“个人门户”相对稳定的社群关系、个性化的信息订阅服务以及完整的历史Web日志记录及档案存储功能等,门户网站统一的信息供给模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人们对于门户网站的依赖降低,门户网站与媒体首页的访问量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网络用户逐步实现了从“门户网站”到“个人门户”的迁移。
二、利用移动传播与社交媒体,扩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入口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传播与社交媒体时代,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如何响应时代特征,继续发挥其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优势互补的办学作用,是系统平台面临的新的挑战。
1.开发移动客户端,与浏览器模式的网络学习有机整合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又称为在线教育平台、网上课堂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教与学的服务。目前国内常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有:BlackBoard(毕博)平台,BlackBoard技术成熟,稳定性好,可以同时为上百万用户提供访问服务,但费用较高;Moodle平台,该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基于开源代码设计,用户可以对其服务和功能板块进行自由组合和改造,以满足个性化应用需求;以及Web CT 和ClassFronter(课堂先锋)等。另外,一些远程教育机构和企业也开发了一批网络教学平台,如清华大学研制的“清华教育在线”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人大”,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Vclass”等。
上述各类大规模的知名网络教学平台均以门户网站的形式存在,学习者通过各种浏览器登录学习。这种基于浏览器的访问模式,在界面设计上,遵循人类认知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在界面的深度和广度设计上,充分考虑用户17-21英寸显示器的Web站点的可见部分。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在1956年提出,人在短时记忆的限制下,视觉广度通常在5-9个项目宽度之间,而记忆深度通常在2-3层之间等。这也是目前各类网站深度与广度设计的主要依据。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