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样态关照下的学校朴真课程实施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实施背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领域,课程实施是学校内涵發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路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实质就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美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南塘桥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893名,教师45名。在编教师34名,五级梯队教师共6人。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把问题变成课题,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我校通过课程的实施,一方面来提高学校的发展内涵,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等过程,来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新样态课程”在强化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基础性、均衡性的同时,更加突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差异性、创新性和可选择性,也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理论思考
“新样态学校”是创建纯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现代学校。是对学校发展状态“基于原点”的深度回归、高度提炼和个性认知。它强调办学者必须把学校当成一个真的“我”,时刻做审辩式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出发?我要走向哪里?”从而科学规划我们的办学愿景。建设“新样态学校”,“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要有自己的样”的教育生态要有“新样态课程”做支撑。
朴真:朴就是朴素、朴实。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和教师本身就比较朴实无华。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慢教育、静教育,静待花开的教育;是一种去掉教育的浮华,寻找最朴实的教育;是回归教育的原点,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和谐成长。真就是真实、真情。探求真知识,探索真规律,研究真问题。在引导学生“求真”的过程中“求善”“求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去功利化教育也是新样态学校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们打造新样态关照下的朴真课程,是一脉相承的。
课程是什么?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内容”;另一位美国教育学家毕特也说过,“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先宣称:“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实践探索
基本理念
国家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内容最终集中体现在学校个性化或者差异化表达的育人目标之中,甚至还可把育人目标具体阐述为核心素养和个性特质等。
我校在“朴真”文化的引领下,培养朴真的学生:公正诚朴、勇于实践、善于探究;建设朴真的课程:拓展、融合、多样。
逻辑框架
从根本上说,育人目标是课程体系的依据,它规定了课程的内容范围和功能性质。因为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因此,课程开发、科目设置、具体活动的策划安排,甚至是课程的评价,都要考虑到人的发展,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人格、提升素养等。
我校从培养学生“求真”为出发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三维素养”,即“求真、向善、尚美”,其建构的课程与育人目标一一对应、紧密衔接;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旨归,以综合、探究为主要形式,架构一体双级三维十类百门的“朴真”课程体系。
(如图)
一体:朴真
双级:基础课程加拓展课程
三维:求真、向善、尚美
十类:基础课程奠基成长
百门:拓展课程个性飞扬。
实施路径
1.做好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打造新样态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载体。我们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拓展课程进行梳理,完成学校新样态课程的顶层设计,由专家组进行课程论证。要实现新样态课程,就要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进入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通过开设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需求。
2.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打造新样态课堂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质是国家课程的内化与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好课程标准这一方向盘,组织教师深研课程标准,把目标细化,以区级课题《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施习作序列化训练的行动研究》和《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教多学”模式应用研究》为抓手,整合优化课程资源,让目标落地;用“调、删、合增、融、展”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并在各学科各册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形成校本化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资源库。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打造新样态课堂,从新样态课堂“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特征的角度入手,回到人,回到育人本质。
3.梳理课程文化资源,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梳理的同时,根据培养学生“三维素养”,即“求真、向善、尚美”,选取科学、合理的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了书法、国画、风筝、排球、彩塑、十字绣等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内容具体、生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有联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4.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实际体验
倡导教师即课程开发者的理念,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专长,在“基础课程”之上,建立“拓展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评价制度,开发实施必修(求真、向善)课程和选修(尚美)课程。在每周五下午开展选修课程,以合作探究实践为中心,开发适合各年级的必修课程,并在各相关学科中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校本教材,使学校的特色日益明显,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使校本课程真正成就每一个生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