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生态教学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其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传统的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景观生态规划课程为例,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摒弃以往课程学习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为研究生更好地开展设计项目与学位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126-0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基础环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将完成从本科阶段的知识学习向研究生后期课题研究阶段的过渡,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就不能仅是本科知识传授的延续,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并融会贯通,启发学生发现、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当是一种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2],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3]。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发展的速度的问题,表现为部分教材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目前,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续着本科阶段“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教师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比较侧重于知识的单方面的“灌输”。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笔者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的教学实践,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并对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研究生学制三年,其中第一学年学习理论课程,剩余两年完成学位论文。通常在学位论文研究这样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之后,学生的科研能力无论强弱,都已成定局,基本没有机会再改变。因此要想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就应当将科研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基础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诚然,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的要求,然而,如果彻底摒弃教材,单纯地以学科前沿研究组织教学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即导致知识缺乏系统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前沿问题的研究并重,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就需要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具有前沿导向的专题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兼顾,理论框架部分主要是以教材作为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能够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又不失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采用了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既强调了对经典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又兼顾了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和研究[4]。具体做法如下:
  1.授课阶段。在前期授课阶段,结合教材和专题内容,首先向学生阐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的课程目标和基本内容,给出课程的基本系统结构。针对教材,向学生深入介绍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讲座,对景观生态规划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方向进行梳理。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坚持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每一个专题内容,都以问题为导向,从如何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合理借鉴和引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一整套研究方法入手,重点向研究生阐明开展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方法。
  2.研讨阶段。随着授课阶段的进行,在学生逐渐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将結合教学内容提出研讨专题,如本次教学中给出的四个选题方向分别为:“绿道网络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管理”、“河流流域与滨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和“棕地恢复与再生”,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自主选题开展研究。选题与授课阶段同步开展,以便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查阅资料,梳理和撰写读书报告。待授课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陈述自己对所选主题的研究情况,为保证学生的研究质量,在正式陈述之前,教师还会事先组织学生进行试讲,对学生的成果予以把关,纠正其中较为明显的概念及原理性错误,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学生根据试讲情况对成果进行补充,最后再组织师生共同讨论。整个研讨过程如图1所示。
  研讨结束后,要求每位研究生根据报告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报告进行认真修改,并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整理,作为最终的课程论文提交。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之前采用的是单一的考核方式,即综合成绩主要由最后的课程论文成绩决定。这种评价方法较为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考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次改革中除了传统的考勤、课程作业成绩两大部分之外,还将学生在准备资料及研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最终考核体系。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在作学术汇报时能够提出有创新性思考的同学,以及在其他同学汇报中能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的同学均予以加分,作为对创新性思维的鼓励。
  三、结语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是风景园林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次课程改革摒弃了以往课程学习中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采用将硕士研究生课堂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实施后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为学生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依照这种教学理念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晓霞,姜德锋,王建林.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途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229-230.
  [2]孙友莲.试论新研究生教育模式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0(5):64-72.
  [3]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35(1):36-38,41.
  [4]刘国福,李慧,张玘,等.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37-38.

相关热词搜索:硕士研究生 教学模式 探索 生态 风景园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