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中的时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庄子》以其奇特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恣肆汪洋而著称于世,成为恢宏瑰丽的中国文化宝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思想源泉。《庄子》思想视野的深邃宏阔,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过程中拓宽生命教育视域、锤炼“教”理念和提升“学”效果都具有历久弥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庄子》;高等教育;精神成人;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19-02
  金圣叹称赞《庄子》为“天下第一奇书”,与《史记》《西厢记》《水浒传》《离骚》《杜诗》合称“六才子书”。鲁迅则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学术界普遍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而外、杂篇则出于庄子后学。但不管内、外篇还是杂篇,《庄子》文笔优美素为后人无可争议地津津乐道,然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纵横豁达也是先秦诸子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庄子》思想视野的深邃宏阔,对当下高校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过程中拓宽生命教育视域、锤炼“教”理念和提升“学”效果都深有启迪。
  一
  如果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半部《庄子》窥人生。如果说《论语》的内容重在修身齐家、治国安邦,那么《庄子》重在深情关注人的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的研究。
  1.悲悯众生,崇尚自由
  “在中国思想中,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地和全面地开始了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1]142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游于羿之彀中”、到处充满危险的人类的同情和怜悯!《庄子·大宗师》有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为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但与其这样在死亡边缘挣扎求生,还不如逍遥自在、彼此相忘地畅游于广阔无垠的江湖。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为昂贵的财富。《庄子·养生主》载:“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泽雉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甚至还有美味佳肴,在别人看来泽雉好像是精力旺盛和洋洋得意的王者风范,但其实泽雉内心并不感到自由和快乐。野生的泽雉喜欢自由自在地觅食,只有自由自在才是最快乐的。
  2.不以物喜,超然物外
  物质生活的合理追求无可厚非,但应该坚持量入为出和俭以养德的原则,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庄子》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和讽刺的笔调,抨击了拜物教者和趋炎附势者。《庄子·列御寇》载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宋王先赠车数辆,秦王后又加赐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向庄子炫耀所得赏赐。庄子鄙夷地说:“秦王得病召医,如有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难道你就是为秦王舔治痔疮的那个人吗?”极其尖锐地嘲讽了那些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和名利的人。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特遣使持重金造访并许以相位。垂钓于澄澈濮水上的庄子拒绝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当千金之利和卿相之位摆在面前的时候,庄子拒绝的是何等潇洒与撼人心魄。文化学者鲍鹏山动情地说:“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娉、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文化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2]136庄子富于远见卓识,他认为在乱世为官,虽能显贵一时,但极尽奢华之后,往往是像祭祀用的牛那样成为牺牲品。因此他虽然穷困,但坚守节操,极端蔑视那些贪求荣华富贵而亡身的人。
  3.瑕不掩瑜,悦纳自我
  《庄子·山木》说“贫也,非惫也”,表明重视内在的精神胜过外在的物质,内在的灵魂重于外在的形体。《庄子》一书中出现过不少残疾人,他们虽然身有残疾却自强不息,不仅能够自立于社会而且往往德艺双馨而备受尊敬。《庄子·人间世》篇里写到一位奇人支离疏,严重驼背以至面颊似乎隐缩在肚脐里,两肩高于头顶而又发髻朝天。如此严重畸形的残疾人却能依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养活了自己甚至还能为另外十个人提供食品。《庄子·德充符》里一共写到六位残疾人,他们都形畸德高而备受世人尊重。其中一位叫王骀的,他只有独腿但他的道德学识水准可与孔子并驾齐驱,孔子竟要拜他为师并且呼吁天下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王骀学习。其他五位虽有各种残疾,但都因品德和学识极高而使人们忘记了他们形体的丑陋。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独立。庄子历来重视内在精神而不重视外在形体,强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大学校园里有时可见残疾学生踯躅前行的身影,对此我们应该呼吁所有学生不仅应该给予残疾学生鼓励和温暖、支持和尊严,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无法人为改变的外在不足,悦纳自我,保持内在生命的健康和完整。
  4.珍惜生命,超越生死
  生死是人生最严重的问题,德国哲学家海格尔曾提出“向死而存在”,然而究竟如何面对生死?尤其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很难理解庄子为何面对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子之死“鼓盆而歌”?认为庄子此举非常不近人情甚至充當了不光彩的负心汉角色!其实这是对庄子的极大误解。歌者有乐极而歌也有长歌当哭,我们认为庄子在这里的“鼓盆而歌”应该属于后者而不属于前者。因为庄子在面对妻子之死时自己也首先反驳朋友惠子的批评说“吾何当不愀然”,庄子忧道不忧贫、粗食敝履于穷巷僻闾中固守一生,妻子与他同相厮守几十年如今过世庄子怎么会不悲痛呢?怎么可能不悲伤呢?鲁迅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庄子悲痛之余认为应该尊重自然,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而已,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气聚气散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季运行一样。他的妻子从广阔无垠的自然大气中走出,又回归到广阔无垠的自然大气里面去休息,最后她其实只是安静地回归到浑沌混一的初始自然状态而已,她躺在以蓝天为帐、以大地为床的大自然里,如同秋去冬尽,等候春天重新来临。这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最终与宇宙大道和大自然一起归为不朽。庄子的实质理念与中国民间操办红白喜事的观念殊途同归,与释家超度亡灵的低沉梵歌如出一辙。虽然庄子看透生死但庄子并不提倡轻生,庄子坚持认为人类应该珍惜生命、保全生命,极力反对轻生和害生。《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缘督”者,遵守自然规律之意。《庄子》认为生命犹如大自然一样自有发展规律而不可进行人为的破坏。《庄子·应帝王》讲了这么一则寓言,说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倏、忽经常相约到浑沌所居的中央之地去游玩,浑沌对他们俩招待得很周到。倏、忽私下商量要报答浑沌的盛情。倏说:“别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食息,偏偏这么好的人却没有。”忽说:“我们为他开开窍吧。”于是他们俩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花了七天凿出七窍,不料七窍凿出之后浑沌竟然死了。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的本意是好的,却导致浑沌的死亡,庄子以此说明违背内在规律的危害。浑沌之死表明,人类的生命成长犹如大自然一样自有发展规律,不能想当然违反其运行规律和随意破坏其内在的结构,否则将万劫不复[3]232。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庄子 价值 精神 大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