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教育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心灵教育感悟篇一:《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后感
读《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有感
手捧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所著的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从目录上乍一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看里面的内容,却发现文字着实难懂,每封信几乎要读好几遍才能小有领悟,细细品读,不禁感慨万分。
他所讲的“教育”就是让人的心灵自由绽放,联系我们的教育工作就是让我们懂得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突破自我,不断成长。但反思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给学生教什么,学生就只能接受什么,教学过程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缺乏生气,这样的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潜能,也无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难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心灵从自我的有限能量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要认同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其自主发展为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构建,自主评价,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学习着、发展着,心灵就会自然地、完美地绽放,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
书中的“唯有学习”篇,让我很有感触。我们从一出生就在被动地接受人类积累的经验,都在积极努力地积累知识、获取信息,这是
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这样的学习是有必要的。但是知识总是有限的,要想把知识真正的为已所用,那我们必须学会另一种方法,那就是观察。通过观察,不仅能看清周围的事物,更能引导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通过观察自己和别人如何为人处事,进行比较判断,能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比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对自己的工作学习都是极为有益的,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就等于真正的学会了学习。在学习中,观察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活力。观察的范围要广,不要留下空白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才能突破局限,得来的认识才能印象深刻。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道:“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他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足以说明观察的重要性。观察还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活动方式,人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的同时,必然伴随有思维活动,对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地分析、加工、整理、总结、判断。这一系列
的思维活动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关于教育学生,很多人提到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具有坚强、刻苦、自信等品质,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却说要柔弱,“没有自我的中心,就会有非同寻常的力量和美”。这里的“柔弱”指的是敏感,敏感不仅仅是对自己生活中的伤痛、困窘的感受,更是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
言一行的及时感受。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强势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这种教育是一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和风细雨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看似柔弱,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书中还有很多引起我的共鸣的话语。例如:“我们已经过于强调考试和成绩了,那不是建立这些学校的主要目的。”“一旦金钱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因素,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出现失衡。” “在所有的职业当中,教育是最伟大的。”这些平和而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话题,把我带入了另外一个浩渺的思想空间,引我沉思,促我感悟,助我进步。
以上所谈只是自己的一点心得,这本书还需静下心来,细细地品,慢慢地悟,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张晓春
2014年8月
心灵教育感悟篇二: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有感
倾注爱心,关注学生成长
——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有感
庄河市大郑镇新兴小学 王丽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赋予教师更多要求、更多期盼,面对时代变迁,面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我们该如何去“教书育人”,如何使学生聆听到知识背后的道德声音。朱小蔓教授在书中说过,要学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学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师。是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往的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是班级管理的集权者。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是很严厉、高深莫测的角色。这种家长式角色往往使学生不敢随便把心理话同班主任交流,反而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无形的“代沟”,这就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正常的沟通。只有转换班主任角色,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摆正班主任位置,主动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真诚相待;与学生保持单重关系:课堂上是朋友,课堂后也是朋友;平时一言一行必须注意做到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温暖,和蔼可亲,愿意接近,愿意同老师说掏心话,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给学生在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才会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震撼心灵。
二、关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爱,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即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时,为之欣喜;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鼓励;当他们做错事时,多一份引导、少一份指责。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一种爱的温暖,爱的力量时时存在,并把这份爱积蓄起来,形成动力,不断驱动自己奋发向上,并在自己周围喷发出爱的火花。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主动接近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用爱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缩小乃至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差距,沟通师生感情。
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人的十指都有长短”,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差等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下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有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时,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只抓住差生训斥一通。这样,往往使这些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他们有理不敢申诉,只好憋在肚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感,渴望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渴望能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班主任应该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时刻注意尊重和关心帮助学生,给予他们兄长之爱,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碰到困难或生病时,班主任更应出处关心、照顾好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他们以温暖,送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对于后进生和问题学生,则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还要有耐心,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循循善诱,慢慢的教育和感化。这样才能得到全班学生的拥戴。
三、欣赏每一个学生。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教师为教育学生想尽办法,呕心沥血,但没有想到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呢?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教师总抱怨、指责孩子愚笨,不好好听课,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一个孩子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在欣赏他们可爱、娇憨的同时,也要容忍他们的任性与调皮;在享受他们给你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又要面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面对调皮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总是批评多于宽容,呵斥多于微笑,这些孩子看到我们也总是很怕,表面上,他们在我们面前,乖了许多,但实际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多变的,是多元的,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我们应该宽容孩子每一次的错误,欣赏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失败,让他们在失败与成功、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快乐地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繁琐细微,我们的事业从来不会惊天动地。但我们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我们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因此我们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才能雕塑出完美而没有缺憾的作品。
心灵教育感悟篇三:《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
长兴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白茹
教育是我们一直关注与探讨的话题,这段时间我读完朱小曼
教授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让我颇有感触。心灵的世界有多大?是无限大!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
道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作者在人的情感培养与道德发展这一教育领域多年探索的理论成果,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重点探讨了道德与价值观教育、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等教育理论热点问题。其中我想对下篇的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朱小蔓教授说,要学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学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师。是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教师应把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与对学生的爱融于一身,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打造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感染学生。因此,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心灵的成长。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
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
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
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四)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
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臵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时就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沮丧的心情,一起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就会包容学生的的过失。更重
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做好学生的 “人生顾问”。
(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不断的发现与
发掘。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赞美与肯定。教师的一句鼓励便能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区别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与认可,让学生以此获得自信,激发对学习的热情。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活动课中,对学生的成果不应拿好与坏来评价,学会尊重孩子们用心做出来的作品,只要是亲手创作出来的成果便会有它的价值,从中发现他们的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果的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人文素养去关怀学生心灵的成长。愿“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心灵 教育 爱的教育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短语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