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上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至上篇一:高中语文诗歌的审美观

高中语文诗歌的审美观

新世纪开始以来的诗歌界一直是比较沉寂的。然而,“恶搞梨化体”、“裸体诗朗诵”等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诗歌界持续已久的沉寂状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汉诗命运的又一次思考: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代汉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诗歌中蕴涵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但不幸的是,对于许多诗人,这还是一个常常被颠倒了的致命的问题,他们常常忘记了丢掉了人生就等于丢掉了艺术自己。”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所以孙犁说:“在创作中,不能吝惜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来的就越大。”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人生至上篇二:前言

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170至180万年的熟食历史。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性,继而也拥有着传承古老的传统性。民以食为天,俗话说,开了大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中国的饮食史,便是一部具体而微的中国文化史。

人类的饮食文化从早期“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的生食时代,到“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人工取火时代,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孕育了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吕氏春秋》如是说。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然而中国饮食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有诗言,红日寻过午迟,腹中虚实自家知。人生一饱非难事,尽在风调雨顺时。中国人将食的追求最为人生至上之乐,饮食成为人生第一大事。

中华饮食文化内涵贵在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中华的历史同饮食密不可分地糅合成亘古不变的文化传奇,是饮食带着人类慌乱而满载憧憬的脚步一路向前,也带着人类回到了最初的那个幸福原点。恩怀惆怅,适时馈赠,走遍天下的是满心写食的食客,布满暗巷的是桃李春风的一杯酒。以食思源,感恩回馈。

人生至上篇三:09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09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一)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与会/参与 坍塌/殚精竭虑 高亢/引吭高歌 ......

B.塑造/追溯 处所/处之泰然 骨髓/绥靖政策 ......

C.角度/角色 腼腆/暴殄天物 中间 /仲秋之夜 ......

D.纵横/横财 凋零/ 风流倜傥歼灭/阡陌交通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戴骁军冒天下之大不韪,曝光了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给记者发“封口费”的消息。 .......

B.村民们对司空见惯的珊瑚屋舍不以为然,一些年久失修的无人居住的珊瑚屋舍开始倒塌。 ....

C.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D.陈凯歌为《梅兰芳》上演作了大量宣传,并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湛江政府建造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观赏文化于一体的南国花园是我市公园中一座富有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B.从群众意见的具体内容看,群众关注的热点十分广泛,其中,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多。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在当前全球性经济波动对就业产生直接冲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D.一度因收益不高而备受冷落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在投资理财市场风险加大之时,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投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重新走俏市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②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⑤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A.④⑤①②③B.④⑤②①③C.④②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栻时.

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

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

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

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

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

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 .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选自《宋史 卷四百二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 除:免除 .

B.于是遂定君臣之契契:契约 .

C.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 右:崇尚 .

D.申说前命,中外喧哗 中外:国家内外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 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 ..

B.非取之于民也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 ..

C.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 ..

D.正恐反激武臣之怒 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 ..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栻)也

B.愿(上)益加省察

C.(孝宗)旋阅其实,果如栻言

D.明年出栻知袁州,(栻)申说前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栻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让他担任直秘阁。

B.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栻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且言辞激烈,使皇上感到不快。

C.宰相虞允文任命宦官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栻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文,终使虞允文收回任命。

D.张栻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文段断句。(4分)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

人生至上

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

②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注。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离坡:散乱的样子.

(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3分)

(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2) , 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F.我们的诗人“要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这样,现代汉诗才能免遭质疑,才能发展提高。

13.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3分)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14.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5.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6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相关热词搜索:至上 人生 木村拓哉人生至上 人生至上日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