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生观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大学生的人生观篇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论文
摘 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观”教育,对他们一是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发展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三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看到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反映到高校中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的错误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想以及腐朽的思想文化,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而诱发或强化“金钱至上”、“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图谋的加强,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他们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维护学校发展大局,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提高,眼界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活跃,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趋于理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不能很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且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发展的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上工作不顺、上岗挫折、爱情失意,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面对这些新情况,如若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他们的头脑,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就看不清社会的前途,认不准前进的方向,走不好人生的道路,担不起社会的责任。我们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充分认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倍努力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有真理、、有正义、有科学、有人格,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良知。
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推动人类解放和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人民富裕幸福,中华民族走上了振兴之路。尽管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但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制度遭遇的坎坷和挫折,那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失误和挫折的问题。
加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当今的全球化经济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预见到了的。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同资本主义相联系,也同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相联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不仅越来越社会化,而且越来越全球化,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所以全球化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必然经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否定资本主义并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的正确的方向。
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就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可见科学的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理论,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地实践这些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成败。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邓小平同志认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坚持正确的行为取向的内在要求。因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呼吁全党同志要善于学习,最基本的就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强调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他明确指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要把“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修课,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还强调,高校理论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对当前急需进行理论引导或说明的突出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
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
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不能自发的产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因为这个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世界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就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有高尚的情操,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的科学世界观,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认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因此,要使我校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会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又多次就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它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着重让他们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过去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经过20年的奋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也意味着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而今后的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20年,就必须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建设实践与具体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指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西京学院也及时把跳跃式发展战略调整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锻造一流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提高是正确解决国内诸矛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城乡、工农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沿海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东西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对此,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五个统一”和“五个坚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发展观。对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不拍手叫好,真正体现了民意和人心。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如果我们不坚持科学发展观,而是任其发展,必然导致人口剧增,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人文失落、价值失衡、社会腐败漫延,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失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带头保持学校稳定,协调、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学习进步,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的人生观篇二: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左 云,陈冰俐,乌进高娃
内蒙古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探索开展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倦怠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提高其素质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
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含义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已经成为大学乃至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与高考制度恢复后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刻苦读书相比,进入21纪后的大学生群体似乎并不重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生管理人员也反映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逃课、 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广大教师对在校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越来越低,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表示担忧和失望[1]。
据调查,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从年级来看,大一的出勤率相对较高,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够理想,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
国内学者连榕、杨丽娴等研究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的编制》。对量表统计分析后表明:学习倦怠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⑴ 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
⑵ 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
⑶ 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2]。
1.2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是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在学生身上的综合反映,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生的个体因素[3],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因素是决定性的,但直接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则是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主导因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更是导致其学习倦怠的关键所在。 ⑴ 社会因素方面,就业压力和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偏难,待遇偏低的现象已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确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差距很大,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同时社会上流行的经商潮、出国潮、英语热等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其他不正之风,影响和迷失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向。
⑵ 学校因素方面,学校的管理及教学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学校招生规模迅速增长,教学资源十分紧张,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教学条件都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总需求,教学效果呈下降趋势。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但在具体落实上仍存在许多漏洞。教学内容的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实际需要,过度强调理论性,轻视实践性,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 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只注重知识的培养,对技能、品质、素质的提高尚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方法,无法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⑶ 个人因素方面,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等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自身专业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对大学环境和生活等方面过于幻想;一些学生脱离了中学教师、家长式的管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学生面对各种竞争、各种挫折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失去学习动力,从而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2 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是世界观在人生目的和意义上的具体运用。它在人生道路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人生观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正确的人生观会指导人们追求真理、成就事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错误的人生观则会使人庸碌消沉、游戏人生,把追求私利和向社会、向他人索取作为价值取向,不同的人生观会使人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涉及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也是检验高等教育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又是时代青年的先锋,他们的价值取向对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虽然大学生直接接触的社会活动较少,但是他们己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我们无法消除各类消极因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环境,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抵制腐朽没落的道德观、金钱观,提高学生的抗诱惑能力,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学生们对自己有较准确的定位,加强对环境适应能力,明确努力学习的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理性地面对各种失败,增强抗挫、抗压能力,努力提高前进的动力。
3 加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教育的对策
人生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过程,大学生经常处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选择与社会需要等一系列矛盾之中,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必须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解决自我与社会关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一旦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追求,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可靠的接班人。
3.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应当做到经常化、系统化。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素质,鼓励他们艰苦奋斗、自主创业,依法获取正当物质利益,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他们了解我国国情,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使他们懂得历史的重任、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3.2 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融汇在教学过程中[5],改善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要的尴尬局面。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的能力。要不断创新高等教育手段,利用高科技先进的网络平台,增加传授知识过程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服务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寓教育于管理之中,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和行政措施来协调、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3.3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是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风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政工干部的考核,建立合理的约束、监督、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改进管理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政工队伍。同时,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责任感,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融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内容,教师既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做到“生之表率,师之楷模”。全体教师结合本职工作从点滴入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4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形式,良好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进行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抓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引导他们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体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霞,高慧云,刘文堂.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534 (2):38-39.
[2]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34
[4] 范文俊,庄岚.再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36-138.
[5] 姜宁,张竞文.当代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8, 308(8 ):122-123.
作者工作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个 人 简 历
大学生的人生观篇三:大学生论文《我的人生观》
十几年的生命经历之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在象牙塔里孜孜地为自己未来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原始积累。盲目的生活或许也会有些滋味,但我们已日趋成熟,距社会不远了,且正处于能力培养、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此刻一个用来来指导生活、学习、乃至长期人生规划的人生观,亟待形成。
形成一个东西往往从反思开始,那我们就开始反思吧。离开父母,独立的我们如何活着?我们被称作:“大学生”、“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要做怎么样的人呢?我需要给自己一个答案。生而为人,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也即我们要在这样一个人与人组成的组织中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物品和更高层次的追求,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自问我们能给这个组织,给这个社会带来些什么,专门的技能是必要的,不管是出于心底的爱好还是外界的强压,仅仅是对社会给我提供生存下去条件的回报,这样,社会才得以成为一个人与人构成的共赢的组织。但生命本身的意义并不在此,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古往今来,多少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并不在生存本身,还有某些超越了物质的东西,它们,究竟是什么?我又不得不继续追问下去。
西洋有谚说有个东西,比我们珍视的生命还要可贵,但若为得到另一样东西,纵然失去生命,身体也灰飞烟灭,也是值得的。这是什么呢?答案是自由。自由,据我的理解,应当是服从最高的自我的理性,在社会公认的秩序内,不屈服于外界。这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准则,对于个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价值;反过来,对于社会,有个和谐的、使最多人的自由得到保障的秩序,无疑对发挥整体创造力,对这个种族自身的发展壮大,都更有益。作为一个已经有民事能力的公民,我要追求自由的人格,以及人身的自由。此生当(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大学生的人生观)自由,是我的人生观。
两千年多前的孔老夫子给他的学生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此同时,墨子讲“兼爱”,引导人具有博大的爱,不分敌我,仅仅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世的感恩;即使逍遥自在的老子,也对每个世间的生灵说你们要遵守着“道”,要多想想别人,那样万物才能和合共存。我身上流着这个民族的血,健康的每一天让我无法不对给我生命,把我养大的人们更加热爱。作为漫长时间轴线上一小段的过客,我应追寻先贤,把爱传给他人。仁爱,是我的人生观。
曾经我一直觉得一切本来就是这样,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就不是你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生活中却处处见到优胜劣汰,强弱分明的界限让我开始怀疑,真的平等吗?奋斗,当我发现这个令人振奋的答案的时候,我正面临这高考,身边不同的人付出的心血、精力迥异,当然最后的结果也相距甚远,生命的轨迹从此开始分岔。在这个庞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自己不同的付出,在这个可能是金字塔状的社会中找到一个位置。
然而,当我们总是在不满于当下,在以别人制定的参数的坐标中,一味寻求更高的位置,以金钱、权力这些无止境的东西,作为衡量自身的价值的标准时,我们的欲望会有止境吗?古人留下的俗语中有“知足长乐”,西方也流传着渔夫和商人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其实生活的本质仅仅是生活,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就好。工作应有之余,追逐理想路上也要有歇脚的时候,当然,个中平衡,还须自己拿捏。老子说 “不欲盈”,即一晚水,满到八九分就最好了,再多,会让你端起来战战兢兢,一不留神,“咣当”一声,碗碎水洒,况且覆水难收,而生命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所以我要平缓的对自己说,不欲盈,也是我的人生观。
以上仅仅是我生活成长至今形成的并且能够讲述的部分人生观,在我一生的人生观上可能这只是一部分小小的拼图。未来,我会保持思考,不断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观 大学生 论大学生的人生观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