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防控看中国制度优势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 民主生活会 点击:
全民抗疫下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周末窗外春光明媚,因疫情未尽却“宅”在家里。疫情中全国人民团结互助,虽宅在家,我却心存温暖与希望。疫情是一面镜子,它把整个中国社会的本真状况、真实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呈现出来。疫情防控对于城市而言,既是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群众力量的发动。以疫情防控为抓手,各个地方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防疫措施,助力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在资源、服务、合作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透过疫情防控案例,也可窥见社会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全面作用这其中,个人力量的充分发挥,起到了秉轴持钧的关键作用。
从实践来看,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主要以下面四种方式开展:
一是开展款物捐赠。这是社会力量支援防疫工作的最直接方式。一方面,大批企业和个人为疫情防控提供资金支持,捐赠总量在短时间内达到极高水平。另一方面,一批社会力量投身到为疫情一线募集物资的队伍中,奠定防疫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保障患者、医护人员们的生命安全而不懈努力。同时,防疫一线部分紧缺的大型医疗设备也来自社会力量的提供。由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牵头发起的“武汉银杏行动”一共为疫情重点地区筹集 2000 台制氧机,极大地缓解了湖北省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就医前的缺氧状况。
二是提供应急服务。在武汉采取封城举措之后,民间力量提供大量应急服务,包括医疗保障服务和生活物资服务。自疫情爆发后,多支民间自发成立的爱心车队开始运转,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联络,帮助运送民间捐赠的口罩、防护服、制氧机等防护物品,有的负责为医护人员输送生活物资和个人卫生用品,有的义务接送义务工作者上下班等。应急服务的主体除了公众个人也包括社会组织,如武汉物理协会就联合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壹米滴答等等大型物流企业及热心货车车主组建防疫志愿货车车队和志愿私家车队,向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单位运输保障物资。同时,面对国内物资短缺的情况,社会各方企业、人员等尽自己力量积极协调海外资源,从多个国家地区募集、采购防护物资和设备,向国内运输急需的各类物资。
三是关怀特殊群体。
。关怀的群体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困难群体,如面对疫情由于自身健康基础薄弱而存在更高感染风险的老人、儿童、长期病患者、残疾人等群体。第二类是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而在疫情中处于弱势的群体,以农民工群体为代表。第三类是受到疫情直接影响而转变为弱势方的群体,以小微企业主为代表。针对各类群体分别制定不同相关方案措施,由对应单位落实解决这些类群体的困难。
四是搭建协作平台。
。平台的类型可分为正式型和非正式型两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平台,基本都以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作为载体,形成快速稳定的互动沟通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从而帮助更多的个体投入到疫情防控事务中。通过线上方式对接志愿者及资源信息,形成服务合力。此外,在基层政府的防疫实践中,还出现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搭建平台的案例:湖北省英山县大别山青年联盟建立的线上防疫志愿中心微信群直接邀请当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加入其中,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并与群众沟通需求,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当地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和确诊病例均为黄冈市倒数第一,治愈率为全市第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实践证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是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遵循,更是坚定我们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的“强心针”。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今年以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疫情蔓延势头得到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成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抗疫工作全局提出的疫情防控总判断总方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坚持制度自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疫情防控是检验我国当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疫情,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
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对疫情防控战中暴露出的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上下实功夫、真功夫、苦功夫,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多元参与,形成基层治理的新的社会生态 。在社会治理领域,共建的力量、共治的智慧都来自人民群众,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面对疫情,我们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政府行政力量、群众自治力量与社会第三方力量有机结合。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支持或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组建志愿服务队,冲在防疫一线,捐款捐物,献出爱心;社会组织(团体),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力量,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应该是党委政府、群众、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履行各自权利义务,政府治理、群众自治和社会协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社会新生态的结果。
坚持资源统筹,提高基层治理的综合管理效能。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要坚持资源统筹,打破“部门壁垒”、覆盖“管理盲区”、融通“信息孤岛”,将基层管理主体、相关部门和社会多方资源的统筹起来,提高治理综合管理效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建立起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指挥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不分行政隶属关系,都接受属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联防联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的关键,就是要将政法、司法、交通、民政、市场监管、卫生、发改等部门力量、“大数据”“AI”等科技力量与人才资源等分散力量“握紧成拳”,逐步形成基层联合执法链、管理链、服务链、发展链等综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基层的综合管理效能。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疫情,我们要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契机,在疫情中把握住“机遇”,把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要改
革任务迅速推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把基层治理做精、做细,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全民抗疫,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乡村新闻官、社区工作者、身边好人……无数个奋战防控一线的身影,汇聚成源源不断的力量,构筑成严密堡垒。他们,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底气所在。现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仍慎终如始、防在治先,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绷住劲、稳住脚、牵住手,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