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8-23 来源: 民主生活会 点击:

 《人间世》读后感

 泡 1 杯清茶,读 1 本《人间世》,看 1 次人生百态,品 1 次酸甜苦辣,读书似读人,长知识,磨性情,长经验,明是非,让我们 1 起静静的感悟《人间世》。

 《人间世》通过 1 个又 1 个生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医学,让人们面对疾病的时候能够多 1 些思考,不避谈失败,不忌言生死,尊重生命。活诞生命的意义,爱每天每分钟,爱现在,爱进程。

 在疼痛眼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得病时多么向往自己能有 1 个健康的体格,只要是自己或家人能平安顺遂,无病无灾,没有任何能比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的身旁更加能体现出人生幸福。但恰恰相反,人又常常在平常生活中,肆意浪费透支着自己的体能。人应当规律生活,不能透支身体。

 《人间世》中提到的抗癌妈妈张丽君,看到她,我的心情 10 分的沉重、5 味杂陈,不由斟酌生死。

 张丽君曾说过这么 1 句话:“人生就像打牌,总有人会抽到几张烂牌,抓得手时,你就已知输了。但你不能毁牌,还不能丢掉,你只有任它左右和玩弄,这就是操蛋的人间人世。”我不由感慨万千,自己还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

 《人间世》中张丽君的公公说:“想让张丽君下辈子做自己的女儿”时,我相信没有 1 个人不为之落泪的,人间情未了,来世再相报。忽然由衷感叹:珍惜具有,活在当下。

 读《人间世》,我从中感遭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和当前医务环境如何,思考我们以后如何应对。同时当中所触及到的医患矛盾,究其本因,是不是可以免和解决,但是它让我看到最多的是无奈,是生死。生不容易,死更艰巨,由于它牵绊太多的情感和眼泪。

 骨肿瘤的“安仔”,为了活着,他截掉了手臂,为了活着,他做了 N 次化疗。他的生命如烟花 1 般短暂,但那种面对疾病的坚强和英勇,却给活着的人更多启示。我想,只有直面死亡和病痛,我们才能更加感遭到活着的宝贵,健康的重要。好好活着,比甚么都重要。

 医学发展到今天,虽然我们有精准医学,有 5G 互联网+医疗,但是医学在病魔眼前确切是渺小的且微弱的。我们经常会很无助,当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原来,医学的’真相就是高明的医生也有没有力回天的时候,在很多“伤医事件”的背后,是由于很多患者家属不能够接受对自己亲人生的渴望和现有医学水平之间的落差,这同时也给医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疾病眼前,希望患者家属能够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让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职责,尽力去挽救每位患者,也许这才是我们真实的寻求。

 《人间世》直击人心,是由于它上演了在医院里的悲观离合,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1 切情绪都被放大,喜悦溢于言表,悲伤难以承受,愤怒不可遏制。但是,在误解、冲突和寒心以外,又总有信任、尊重和相互理解。

 《人间世》它让人重温了 1 个道理:1 切都会败给时间,每一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归去。它也让人明白,世上没有甚么事,能大过生死。愿:大家都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由于 1 生太短,我们要多 1 点时间去感受。死亡总是不期而至,历来不会由于年轻或优秀网开 1 面,总是以无情和冷血的面貌示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眼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那是 1 束光芒。“1 息尚存,我当全力以赴。”对医护人员,我

 们要有这样的信任与信心。

 闲暇时读 1 本《人间世》,添 1 份情趣,长 1 份长智,享 1 份愉悦。记录读书心得,分享精神感受,在学习中进步,在顿悟中成长,1 起翱翔于知识的海洋!读 1 本好书,像交 1 个益友,让浏览成为 1种习惯吧!读书,可让人静心、养心,提高修养。人生至美是读书,让浏览融入生活,让书香充盈心灵,让书香飘溢每个角落。

 第 2 篇:《人间世》观后感人间世

 寒来暑往、生老病死,世界的规律浩浩荡荡,疾病、死亡,人类从未克服,但也从未放弃,除乞求上苍,医学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最后屏障,而医院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现场,“人间世”剧组将产生在医院的故事逐一显现出来,两年的记录,终究显现出来的只是冰山 1角。《救命》《理解》《团圆》《告别》《选择》《信任》《新生》《坚持》《爱》这 9 个主题通过视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巨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 1 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如片中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还清晰的记得第 1 集中:邹磊,男,24 岁,本来正值青春年华的年龄,应当享受世上 1 切的美好,却得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面对年轻的生命,父母恳切的眼神,医生想尽 1 切办法去救治,经过量名专家会诊肯定给予他血液净化医治,期间为了保证血液及时的输注,各位医护人员乃至不惜用自己的体温去帮助血液复温。不幸的是最后还是没能克服血液净化带来的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致使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负责抢救的车在前医生 48h 不眠不休的抢救仍然没有把这个花季的少年留下了。王建辉—心脏移植患者,他的癌症分散到了心脏,急需心脏移植,他是荣幸的,由于恰好常州市第 1 人民医院有 1 个和

 他匹配的脏源,50 岁的心脏外科主任赵强带病操刀,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王剑辉的手术很成功,第 2 天他就醒了。面对任何 1 个生命。我们都会不遗余力的去挽救。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忱。

 生命是 1 个终极问题,人总要面对死亡,生命就是 1 条单行线,将近终点,不甘、愤怒、挣扎、恐惧。这是 1 个人最直观的感受,由于我们来不及思考死亡的含义。

  “我的世界很小,我的世界都是我爱的人”,这是第 9 集《爱》的主人公—张丽君说的 1 番话,26 岁的她怀有身孕。却不幸得了癌症,迷茫、慌张、失望。在打掉孩子还在尽快接受癌症医治和等着孩子生下来后再进行医治之间,她坚定的选择的后者,她说:“生命终结了也应当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看看,好歹我活了 26 年,他还没有来世界看过 1 眼”,为了保证胎中的宝宝健康的生长发育,张丽君乃至还要保持心情愉快。当 2 斤多的“小包子”平安出世后,此时,医生发现张丽君的癌症竟凶险到没法开刀医治。当生命走到尽头,如果可以选择,你将以怎样的方式谢幕?她选择了笑着面对,保持生命最后的尊严。人生,就像在打扑克牌,如果不足够荣幸,总会抓到几张烂牌,但张丽君说:“烂牌抓的多了,也就无所输赢了”。生命不是喜剧,但她远比喜剧更有气力,直指人心。

 医学的任务不是起死复生,更不是消灭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人,是减缓人的苦痛,解救性命,但命不由人,有时候,医生拼尽力气也没有换来 1 个医治的机会,有时候,医生拼到了 1 个机会,却没有挺过最后的难关。在这场战役中,医生与患者本是同盟,误解、争吵、沟通,医学的征途荆棘密布,医生是患者最后的希望,在生死眼前,即便前程凶险,医生的天职要求他全力以赴。

 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

 次抢救,我们成功,我们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类切肤之痛,我们才能仍然坚定的守护着每一个人生命。医生护士患者本是战友,彼此之间需要信任与尊重,双方都多 1 点理解才能,还社会 1 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医疗环境!

 ‘’

 第 3 篇:《禅说庄子——人间世》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1)

 ————————

 第 1 讲、遭受人世间的阴暗面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2 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势必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庄子笔下的人间社会

 年龄战国时期,中国可谓是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常常产生,全部社会 1 片混乱。孔夫子对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道家学说,特别是庄子,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揭穿得可以说是入木 3 分的。从庄子的角度看来,当时全部社会极其险恶,全部人心也极其险恶。怎样在这类险恶的社会人心当中,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能够养生、全身、保命?这些问题就是《庄子·人间世》这 1 篇中很重要的内容。

 实际上,我们从佛教的理论来看也是如此。佛教学说把这个人类社会称为“5 浊恶世”,这与庄子在《人间世》中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契合的。人世间有它阴暗的 1 面,有它险恶的 1 面,但究竟是怎样“阴”、怎样“险”呢?《人间世》中通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就能够看出 12。

  ?

 另外,从本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中,事暴君,处浊世,与人交际,应当以甚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文章通过层层推动,层层辨析,最后引出了“心斋”的学说。所以《人间世》的这 1 段,在全部《庄子》的 3103 篇里也是比较特别的,由于《庄子》3103 篇里,只有这1 篇是大量地、深入地介绍了人世间的阴暗面。

 好,下面我们看正文。

 文章 1 开篇,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即是颜回去见孔子,向他辞

 行。孔夫子就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呢?颜回说,我要到卫国去。孔夫子又问他,你要去做甚么事情啊?颜回就说出了自己抱负,愿意以自己的平生所学,去救民于水火,治国平天下。

 颜回就跟自己的老师说了,“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我们来看看卫国的国君是甚么样的人呢?“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这是 1 个年轻气盛,办事独断的国君。其实,不光是国君,就是我们 1 般的年轻人,都容易犯 “其年壮,其行独” 的毛病。特别是既年轻又有权的人,常常不知道天有好高,地有多厚,本身也不明白怎样料理身旁的环境,自然就会“其年壮,其行独”。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2)

 ————————

 轻用其国的后果

 我这 1 代人,跟我 1 样上了岁数的人都不会忘记,自上世纪中后期的“反右”以来,从“3 面红旗”到“文化大革命”,当时弄的就是“其行独”,独断独行、独断专行,听不进意见,这个就会造成下 1 句说的“轻用其国”。我们只要看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等等进程,就能够明白甚么叫“轻用其国”。那个时候,那种状态确切惨不忍睹!但是呢,当时的领导者又“不见其过”,所以就会“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

 从历史的经验看,秦始皇统 16 国后也是这样干的。苗条城,动用 1 两百万人;南开南越,动用 510 万人;修骊山陵,又动用 710 万

 人,后来还修了阿房宫。那个时候,弄得全国再也没有壮丁在田里面干活了,老百姓只要略微有点过失,就充军发配!断送了秦代的汉高祖刘邦,当年也好几次带着服劳役的人到咸阳去,最后 1 次由于不能定期到达,会受惩罚了,才开始造反。再看楚霸王的战将黥布(后来称为英布),脸上刺了字,是犯人,也参加了骊山陵的工作,只不过他命大,逃跑出来了。秦始皇这些“其行独,轻用其国”的行动,弄得民怨沸腾,自己去世的第 2 年,全国就爆发了终究颠覆秦王朝的大起义。

 隋炀帝也是轻用其国的典型。他修大运河,还连续几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开运河以后屡次巡行江南,浪费浪费,不问国事,最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再往后,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他要地方上进贡“花石纲”,也是这个模样。从浙江弄到首都开封的石头,小则几吨大则几 10 吨,从陆路、水路 1 直运到开封。石头还要这样布置、那样打扮,弄得花里忽哨的。人民不堪其扰,沿途的老百姓简直活不过来!

 只要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上去看,轻用其国的,都是要把国家弄垮。这些都是远的,近的我们也很清楚。只要是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轻用其国的可怕!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这是肯定的,由于你不爱惜民众,那末“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人命就像草芥 1 样不值钱,死者如山。现在的户籍史料显示,秦始皇统 1 天下时,全国有两千多万人,到刘邦统 1 天下时,全中国就只有 ?

 5、6 百万人了,算算看,短短的 210 多年时间死了多少人?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是“10 余 23”。

 到东汉末年,全中国官方的人口数字是 6 千多万,为历朝历代

 (清代之前),所统计的数量最高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 1 个人口高峰时期,就算唐代“开元盛世”的时候,全国也才只有 5 千多万人。但是,经过了 3 国的缭乱,这么多人口到了“3 国归晋”的时候,全国又只有 5 百来万人了!在我们 4 川,刘备的这块地方,只有 810 多万人了,其中部队就有 10 多万人,且不说还有那末多的行政官僚。老百姓基本上5个人中就有1个是兵士,剩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在家,没有办法保持正常的生产,国家根本拖不动!东吴比蜀国好 1 点,那时候也不过 1 百多万人;曹魏实力最强,也不过 ?

 3、4 百万人。到了“3 国归晋”的时候,全国也就 ?

 5、6 百万人!相比之下,人口的骤减居然到达了 10 分之 9!

 隋文帝统 1 天下后,经过 10 多 210 年的疗养生息,隋朝其实已相当富裕了,文治武功其实不比唐太宗的时候差。但拿给隋炀帝像上面所说的那末 1 整下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唐代统计户籍也只有几百万人,不到 1 千万。因而可知,只要遇上了劳役瘟疫战乱这样的事情,就很可怕了!

  上面我们把远的和近的例子举了这么多,我们应当有所体会了。所以到现在,对历史哪怕是略微有点熟习的人,都生怕国家混乱!1 进入战乱、**这么 1 种状态,这 9 百 610 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真的就危险了!10 ?

 3、4 亿人到时候拿着这个烂摊子咋个办?所以,我们还是像古人说的那样,“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3)

 ————————

 自度而后度众生

 颜渊固然是随着孔夫子学圣贤之道,看到卫国的国君胡作非为,“民其无如矣”,老百姓都没有办法,没有可归的地方了,所以就对孔夫子说,“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你老人家不是常常教导我们吗,1 个国家如果治理得很好,你就没有必要再待在那儿了,你应当到乱国去,到那些没把国家治理好的地方去效率!高明的医生,眼前永久是病人多多。我愿意根据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些道理,到卫国去,帮助它解决政治问题。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把卫国的这些麻烦给解决了。

 颜回的这个发心肯定是很好的,儒家的观念里,1 个有理想的人,就是要去治国平天下嘛。但是,孔夫子这里却反对他去。为啥子反对他去呢?按理说颜回既然是依照他的教诲来办的,他不应当反对呀!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回答。

 “譆!若殆往而刑耳!”就你啊?嘿嘿,你要是到卫国去,严防挨上 1 刀!不但帮不了卫国的忙,反而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为何啊?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者忧,忧而不救。”注意了!这个是 1 个大原则。孔夫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单列出来看。道不欲杂,在道家学说里面,我们知道它有 1 个主旨,就是抱元守 1。道术忌杂,我们学、我们修、我们为人处事,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应当学会“捉住主要矛盾”。我们在任什么时候候,只能做 1 件事情。不可能此时你在北京,同时你又在上海。所以“道术忌杂”是我们用心、做事的 1 个根本原则。

 有的人是艺多人胆大。艺多了,你未必能精。你要专精,就必须要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投入。很多人像猴子掰玉米,今天干这样明天干那样,结果 1 件事情都料理不好。这就犯了“道术太杂”的毛病。所以庄子的这 1 句,就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为人做事,1 定

 要抱元守 1,不要去多想多为。

  “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个道理中间的因果关系是必定的。你 1 杂了就多,多了固然会扰,干扰你的心智,干扰你的判断。当你事情多了以后,你东边也在救火、西边也在救火;东边去踩、西边去压。如果超越你能力的半径,超越你的可控距离了,那末你心里面自然就会耽忧、忧愁。“忧而不救”当你从事上的麻烦变故意理的麻烦以后,谁又来救你呢?事情没干好,就是自己没有把自己料理好。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这里,孔夫子开始谈至人,谈人家在道上有所得的人是怎样来处理这些事了。人家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先要以道成绩自己,让自己得道摆脱,然后再去成绩他人,按佛家来讲,就是自度而后度众生。

 这又是 1 个根本的原则。就像带兵打仗 1 样,总是先要保存自己,然后再求消灭敌人。不先保存自己,自己牺牲了,就谈不上消灭敌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原则,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应当斟酌到的。在平常的修为当中,1 定要先以道来成绩自己,有了这个本钱,你才能够“存诸人”,才有资历去帮助他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如果自己还没有本事,没有本钱,在道上没有啥心得体会,那末哪有资历到”暴人之所”,去服侍这个暴君呢?用成都的丑话来讲,就是自己屁股流鲜血,却给他人医痔疮。这简直就是笑话!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4)

 ————————

 老庄哲学的根本原则

 下面孔夫子继续教导这位心爱的弟子,“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2 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孔夫子问颜回,你知不知道“道德荡、智虑出”是因何而起的呢?德之所荡,1 个有德的人,他内在的魅力自然会释放出来。不单单是内德会释放于外,而且是“智之所为出”,智慧一样也会表现出来。但是,道德是怎样释放出来的?智慧又是怎样样释放出来的?我们道德智慧的源泉到底在那里?“德之所以荡,智之所以出”,这个是我们修为进程中要认真留意的几句啊!

 孔子谈到这里,并没有继续说下去,马上话锋 1 转,说出了 1番德行与智慧的麻烦来。“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2 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我们看到这几句话,大家都千万要留意!德荡乎名,你的德行 1 出来就有了名望,有了名望,你这个德,也就有点麻烦了。

 中国佛教发展到南北朝萧梁时,有 1 个僧人慧皎写了部《高僧传》。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的僧人写了个《名僧传》。但慧皎不用“名僧”这两个字,为啥呢?他说 1 个出家人,本来就是要舍去名利的。我们修行,要脱离生死苦海,要舍弃名利,怎能拘泥于名呢!真正有修行的人,应当是高僧,不应当称之为名僧。所以,慧皎就写了中国的第 1 部《高僧传》。那末他的这个本意,也还是出自《庄子》的“德荡乎名”。如果大家都成了名僧,大家的名望都大了,恰恰名人未必就是高人。

 你看现在庙子头,这样职位,那样职位,今天坐飞机,明天当个 CEO,煞有介事。头几天,我还和朋友谈到了那个“旅行大师”,把某某某这样 1 个著名寺庙当企业来运作,常常坐起飞机去美国,去

 欧洲,带 1 批武僧到处表演,这些武僧些,能武打,但佛法修行的水平又如何呢?

 那天我这儿来了 1 个河北沧州的,也参加过河北的禅修夏令营。这位朋友 310 多岁,学武功,也学道术,也还很有成绩的模样,能水上飘。据他说到东湖去的话,他可以在水面上从东岸跑到西岸,不会沉下去。另外,他的龟息术也小有所成,能够 5 花大绑地在坑里活埋 ?

 5、6 个小时,没事儿!而且有脱逃术,一样 5 花大绑,脚镣手铐带上,他可以在 10 秒以内脱逃。但收徒弟的费用就不低了,1 万元 1 人,学 1 年,保证你能学会其中的 1 两样技能。他有这样的本事,都还想到成都来访高人。我给他讲了几位“高人”,他听了后说算了,不学了。

 固然我说的那些人,用的是术,不是道上的东西。我们再来看,德和智,是我们生活当中离不得的。德和智的修养,固然就是道上的东西了。但道上的东西,它又有所忌讳!德,因名而消失;智,因争而愈出!所以说“名也者,相轧也”,有了名以后,麻烦也就随着来了,比如在名次、排位上相争,等等。有些人啥子事都要争第 1,千千万万的人,你要踏下去好多?踩下去那末多人,累不死你啊!

 “知也者,争之器也”,我们的智慧,很多人也是用在对矛盾的驾驭上,用在争斗上。而且通过争斗,积累经验教训,这方面的智慧也会愈来愈多,愈来愈广,这就叫“智因争而愈出”。如果智和德牵扯上名、利以后,这个德和智也就不善了,就是恶了。所以“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2 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我们看《老子》里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在《庄子》里,他把老子的话更进 1 层了,把名和智也看成了凶器!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本来是很不错的,但是 1 旦有了名,出

 了名,就糟了。有些本来很浑厚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可爱,结果 1变聪明以后,也糟了。为何呢?由于开启智慧了,掌握了世间的争斗之智、谋略之智,用于相互砍杀,他人对他就敬而远之了。所以说名和智,的确是凶器啊!

 “非所以尽行也”,这些都不是究竞之道。我们知道在老庄的学说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弃圣绝智,这里也离不开这个原则。弃圣,就是要把孔夫子讲的那 1 套仁义礼智信等等,抛弃不用;弃智,智慧也不能用,由于用智就有机心,有机心就与大道不合。大道是没有机心的,是自然的,而我们人心之动,常常是违背自然的,违背大道的。所以老庄学说的弃圣绝智的原则,在《庄子》中表现得非常之坚定。

  ?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5)

 ————————

 以他人之恶显自己之美

 孔夫子给颜回讲了 1 通弃圣绝智的道理以后,又接着来洗这位弟子的脑壳,“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这 1 段到底讲的甚么呢?我们下面再来好好揣摩 1 番。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矼,作浑厚来理解,这句是说 1个人的德行淳厚,信誉笃实,但是呢,你还未达人气,即不懂与人意气相投的那 1 套交际工夫。浑厚的人是不善于玩这 1 套的,而灵巧的人,却最喜欢弄这些的,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善于勾兑。善于与他人相交的人,通过各种物资的、精神的、语言的、行动的等等方式,在观念和事物上与人交换,使彼此有所了解。但是,有些时候也未必

 须要这些进程,有时候突然 1 见面,就有了心心相印的感觉。

 “名闻不争,未达人心”。如果你不去争名争利,那末你就常常不懂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这里,孔夫子批评颜渊的工夫做得死板、僵化了,你既不晓得如何与人意气相投,又不了解他人的内心,如果你把仁义礼智信的那1 套拿来衡量卫国的这个君王,那就是以他人之恶来显自己之美。你在批评他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的时候,反过来讲呢,就是表现自己这也了不起、那也了不得!那末,有这类行动,就“命之曰菑人”。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甚么是菑人?就是 1 般人说的害人精!菑,即是灾害的意思。菑人,你可以这样理解,凡是栽赃、陷害、揭发、检举、投诉、控告他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菑人。你去算计他人,整理他人,那末他人也要反“菑”于你。

 “若殆为人菑夫!”所以孔夫子就说,你颜渊要是真的去游说、去劝说卫国的国君,如果你说他不仁不义,那他就 1 定会反过来整理你!你愿不愿意落到“菑人”或被人所“菑”的地步呢?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6)

 ————————

 仁义之道的窘境

 下面,孔夫子给颜回讲了 1 段更严重的话,分析他去卫国凶多吉少的道理。“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势必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我们在社会中生

 活,都是“悦贤而恶不肖”的。我们书院也是 1 个优秀的团队,大家都是相尚以道,而讨厌那些稀里糊涂的是是非非,这个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你如果过于地、固执地坚持这点弄下去,你想一想,既然人家已是“悦贤而恶不肖”了,已是亲贤人而远小人了,那末,“恶用而求有以异?”你又何必非要把这 1 套拿去,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呢?

 孔夫子把前面的理由讲清后,继续告诫颜渊,“若唯无诏,王公势必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意思就是说啊,你把仁义礼智信这 1 套拿到卫国国君处去说,反而表现了你种种揭人之短的心性,他人反过来就要整理你!你若因此而无言,“王公势必乘人而斗其捷”,王公大臣就会挑漏眼、找茬子批斗你。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你的眼光也游移不定了,面貌气色也低微了,自己固然就更没有自信心了。

 近来看到 1 些回想录,说庐山会议时,彭德怀上万言书,完全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狠批大跃进的种种毛病,气势如虹,这样说,那样说,很是理直气壮。但是毛老人家听着,也不开腔说话。等到第2 天,开彭德怀的批评会了,因而乎大家发言,这个来批你两句,那个来斗你 3 句。这时候你再看彭德怀,开头的那种精气神都不见了,眼睛的光看着看着就昏暗下去了。开始时觉得自己义正辞严,现在 1下心里没底了,那种亢奋的精神,那种为民请命的激动,也就耷下去了……基本上就是庄子这里描述的模样。目将荧之,自己也就迷惑了,到底我这个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对的为何人人反对呢?错又错在哪儿呢?色将平之,脸色也就和缓下来,不再义正辞严了,心里没底了。“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你们看,这全部的心理和行动状态也就随着“软”下来了。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这 1 部份的话,道理都很简单明了。我们看看白话翻译,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参考 1 下,也就能够明白了。

 这 1 段是说啦,如果你的德性纯厚,信行确切,但却未必能到达投合他人的意气的,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即便你不与他人争名夺誉,也未必能到达投合人心,不能让人家心悦诚服。如果你强用仁义规范的言论陈说于暴人的眼前,这是用他人的过失来显示自己的美德,人家就会认为你是在害人。害他人的人,他人一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要为人所害了。况且,假设卫君喜欢贤人而讨厌不肖之徒,何必须要你去显示自己有异于他人呢?你除非不向他人诤谏,否则,卫国的君臣们一定乘你言论的漏洞而群起攻之。这时候候,你就将眼目迷惑,面色平平,口里唯唯诺诺,态度恭敬低微,内心就会迁就他的主张了。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叫做愈救错误愈多。你 1 旦开始顺从了,顺从就会没有穷尽;假设 1 开始他就不信你忠诚的言论相劝,那你就 1 定会死在暴君眼前!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7)

  ?

 ————————

 古往今来的这些事

 孔夫子上面把道理讲完以后,大概怕颜回小视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下面又举 1 些了实际的例子,“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

 从史籍上看,夏桀杀关龙逢、殷纣王杀比干,应是有历史根据的,不然,诸子百家也不会常常谈论这些事。由于夏代的灭亡,商代

 的兴起,是历史上的大事,这样的大事情,肯定有相当多精彩的故事在里面。成汤为啥会兴起?夏桀为啥会灭亡?1 定会有种种的事理,来证明夏代的无道、成汤的仁德。夏桀杀害关龙逢,应当是史有其实的,虽然没有地下文物为左证,我们也没有必要怀疑大家都公认了的事情。

 为何夏桀会杀关龙逢?殷纣王为何会杀他的叔叔比干?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些贤臣们修身蓄德,以居于臣下的地位,去爱惜君王的民众;以居于臣下的地位,背逆了上位君主的猜疑之性。所以,这些残酷露的君主就由于他们的修身蓄德而排挤他们、最后杀害他们!

 当年为何会有《海瑞罢官》的大批评?当时明明是毛老人家点着吴晗说,海瑞不错哦,你可以写 1 写这方面的文章嘛。吴晗就老老实实、引经据典地写了,可没过两年,姚文元就在上海写《评新编历史剧》。你看这些东西,历史是惊人地类似啊!为民请命的人,你作为臣子为民请命,那帝王不就成了昏君、成了暴君了吗?啊,老百姓拥戴你了,你这不是踩着我的头来作为你捞取民心的本钱吗?如果再加上身旁小人的挑唆,君王就更是受不住了。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哪怕是在机关单位当中,都有这些现象。

 学了这个《人间世》呢,就会给我们 1 些相应的启发。我们在单位、在机关中应当如何处?对上应当如何对?对下又应当如何对?对左邻右舍又应当如何处?人际关系中有种种的忌讳。你要去“向善”,对他人就是“暴恶”,对他人就会不好。怎样使环境阴阳和合,像古人 1 样垂衣裳而天下治?在不露声色、不暴露自己意图的情况下,能够暗暗地把 1 些情况调控住?这需要相当高的技能与手段,不然,你去有所为,反而会“动则生咎”,弄成很麻烦的事情。

  桀、纣要杀关龙逢、比干,关龙逢和比干,他们都是由于修身,

 悯爱老百姓,不得已而越位犯上,因而乎君上不容。君上见你有这类美德,就会把你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就非把你除去不可!

 “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为何事情会是这样的呢?君臣都好名嘛!你做臣子的有了好名声,1 国之君就落下个不好的名声;你做臣子的把老百姓都收伏了,老百姓都拥戴你,只有你对,都觉得我是个暴君,那末,我就要把你整理住。古往今来的这些事情,这些是是非非,实际上是很麻烦的。

  ?

 题目:

 《禅说庄子——人间世》 ?

 (8)

 ————————

 圣人也难过的关口

 下面孔夫子又举例子,继续批评颜回。“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这里边呢,孔夫子又进 1 步说这个道理,其实,暴君诛杀贤臣是这个道理,大国灭亡小国,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寻求名、实嘛!

  过去,尧帝攻打丛枝、胥敖,后来的大禹又攻打有扈这样的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了废墟,国君也被杀掉了。我们看尧帝、大禹,都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圣君啊!老子说过嘛,“大军以后,必有凶年”,即使是尧舜禹汤这样的圣王,只要你用兵不止,寻求田赋而不停止,就会给老百姓带来灾祸。这些都是求名求利的结果。更何况,每个手头拿着枪杆子掌握了政权的人,都会给自己涂脂打粉,啊,我永久是奉天承运、替天行道的;你永久是背时倒霉,是逆天而行的,总之,是要把你从现实的到道义的合法性,全部都打压下去。

 所以在这里,庄子借孔夫子之口,说出了 1 句千古名言:“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这话如何理解呢?胜,难以抗拒、难以克服,我们看历史上那些当皇帝的人,都想自己成为尧舜之君;而当臣子的人呢,都想成为诸葛亮,都想成为魏征,都想成为包公,都想成为海瑞,都想留名千古,留芳百世。所以这个名实啊,是圣人都难以抗拒的诱惑,难以闯过的关口,“而况若乎”,又何况你小小的 1个颜渊呢!你自以为学了 1 肚皮的仁义道德,也想用这个去求名吗?去取利吗?哼,面子上还说是为老百姓请命。

 孔夫子在前面浪费地说了 1 大串,实际上,已把颜渊给批死了。圣人都难以抗拒“名实”这样的诱惑,你到卫国去又能怎样呢!不过,颜回毕竟是自己的学生,总还要给他留出 1 条转身之路,让他能在这件事上有所领悟,有所提高才行。

 “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不管咋个说,你既然敢去,可能你自以为还是有本钱、有能力的,那末,你把你的本钱、你的能力、你的治国方略说给我听 1 下吧。

 那末,颜回的治国方略是甚么?行不行得通?又得到孔夫子怎样的评价呢?我们下 1 讲再来讲吧。

 第 4 篇:《俗世奇人》优秀读后感“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浏览能沉淀心灵,有充实的内在,气质娴雅,浏览能增长知识,让人见多识广,自信萧洒。《俗世奇人》里的 1 个个能人那股争强好胜、热情肠的性情让我不由沐浴书香,倘佯书海。书中讲述了天津码头的能人与各种奇异人物性情迥然相异,如好嘴杨巴、狗不理、刷子李、张果老等人神态各异脾气禀性,我被他们心里发出的光芒而深深感动,被他们仗义精神而欣慰,被他们的心胸狭窄而感到愤怒,被 1 个个故事的道理而启发。

 我最感兴趣的是《苏 7 块》这 1 文,让我深受感悟。苏大师由于治病前必须要 7 个银子而被人说定是苏 7 块,他这样不但表现得斩钉截铁,而且人们也在背后议论他。钱难道有这么重要,可让所有患者置身死处?后来,通过 1 位年轻人帮车夫付钱而苏大师还钱这 1 事件才知道是由于苏大师的规矩不变,世界上真情无数,可是这类冷漠背后的爱让我实在佩服。

 仔细思考,《俗世奇人》讲的多部份就是人间的真情,当 1 盘硬币在你眼前时,你选择拿还是不拿?捐还是不捐?当走过这盘硬币的时候,有多数人把自己的硬币投进去,有那 1 幕能比这 1 幕更美丽?有那 1 颗心比投钱人的心更温暖? ?

 1 本本书陪伴我走来,由崭新至泛黄,从泛黄至陈腐。1 次浏览1 次收获,1 句话中 1 次体悟,这本书影响最大最多的,是真情与温暖。

 第 5 篇:在人间读后感《在人间》是高尔基在底层社会经历的 1些事。那末大家读完《在人间》有甚么样的感想和大家分享呢?下面是为你整理了“在人间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在人间读后感范文 1《在人间》主要写了高尔基从小孩子成长成了 1 个青少年。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 4 岁丧父后,她的母亲 11 岁时,便改嫁了,因而他住到外祖父家。11 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所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步走向贫困,自私、势利的外祖父 10 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任。可是外祖母却很爱高尔基,所以就和外祖父离婚了,但还是共居。高尔基被迫走进人间。他当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脚夫、据木工、园丁……年满 16 岁之前,小小的高尔基便从事过 7 种职业。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折磨。1

 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称为玛格特王后的优雅美丽的女人,她有很多书,也很愿意借给高尔基看。在高尔基看来,”玛格特王后”总是那末美丽、仁慈,并且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对读书的爱好。不像裁缝的小妻子那样,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

 高尔基还在他姨婆家呆过 1 阵子。高尔基在哪里受尽了折磨,而且每天都有着干不完的活。有 1 次,高尔基在学画画,而有个老太婆却阻止高尔基学画画,高尔基的鼻子撞在桌子边上,流了很多血。读完《在人间》我知道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在人间读后感范文 2 黛丽·赫本,平凡却伟大的名字,无数次出现在大荧幕上,印记在人们心中。虽然她已长逝,但她的存在,就像是弥留在人世间的天使。虽然她已长逝,但她的存在,就像是弥留在人世间的天使。有的人并未听过她的名字,有的人并未看过她的电影作品,有的人并未了解她的 1 生经历,但任何人只要看到她天使般漂亮的脸庞,欣赏过她的 1 部电影,便会把她牢记在心,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在举手投足之间征服所有人。《天使在人间》便是 1 本关于奥黛丽·赫本的传记,但与其他传记不同,此书是由她的儿子肖恩·赫本·费雷亲身撰写,相对其他传记中大量的文字,《天使在人间》有更多真实的,珍贵的图片说明,所写的每个故事都是最真实的,每段文字都饱含了肖恩对母亲最真挚的爱,这样的图片和文字让每个读者都能感遭到更真实的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是伟大的。她在 1 个单亲家庭中长大,父亲的离去让她幼小的心灵深受打击,童年中被挖去了 1 部份,那部份叫父爱。同时,她还饱受战争的摧残,落下了营养不良的毛病;梦想成为首席

 芭蕾舞演员而苦苦练习的她却被告知身高太高而被迫放弃;长大后很有名望了有过两段婚姻均以失败告终。这些磨难都纷纭砸向奥黛丽·赫本,众多的失败都考验着她,但她完善地回击。她把自己所受的痛苦,所缺失的爱都转化为忘我的爱来偿还社会。她把自己的痛苦缩小了,把她能为社会作的贡献放大了,这样的行动让她成了 1 位伟大的女性。她成立了国际基金会,晚年期间终年奔走与世界上 1 些贫困的国家,关心那些国家中由于饥饿而变得骨廋如柴的小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世界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呼吁更多的国家进行赠款。她是如此伟大的人,犹如人间的天使 1 般。

 奥黛丽·赫本是简单的。她因出众的外貌和高深的演技遭到了所有人的注视,在她的演艺事业仍在高峰时,她决然退隐江湖。当时的她面临了两个决定,事业还是孩子,结果可想而知,他选择了孩子,由这可以看出,她是 1 个出色的演员,但她更希望能成为 1 个出色的妈妈,这是她简单的心愿。对照与其他的大牌明星,奥黛丽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她只是想过着那些平静的简单的日子。《天使在人间》也有写到奥黛丽喜欢和好友 1 起谈话家常,喜欢做 1 些家常便饭,书中记载了她创作的 1 些菜谱。如此简单惬意生活的她,让人都出现了淡淡的涟漪。

 我想奥黛丽·赫本 1 生中演得最好的角色,不是《罗马假日》中的公主;不是;不是,而是母亲的角色,不管是对她的两个儿子,还是对那些饱受饥饿的孩子,她都倾心肠去照顾,《天使在人间》的讲述让我感觉到了 1 位出色的演员,1 个伟大的母亲正优雅地走出来。

 在人间读后感范文 3《在人间》是 1 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述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 1 本贫民贴心的读物。随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没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仿佛只能选择腐化。每人都

 有各自的生活经,晓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龌龊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仿佛成了大家唯 1 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爱情已完全扭曲为 1 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甚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

 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 1 双锋利的双眼,探访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前途与改变的双眼。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着,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被书引领着,生活在另外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恼,外祖母美好的心灵与玛戈尔王后高尚的情操成为往后回想的主角。

 对书籍的酷爱,开启了愚昧的头脑。1 个用书籍弥补思想贫瘠的人,反抗着周围的种种不调和。主人公,讨厌了身旁的丑陋与粗鄙,向往 1 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 1 种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会毁灭。”带着 1 种更高的寻求,走上了去学校求学的道路。

 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寻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什么时候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在人间读后感范文 4《在人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 3部曲中的第 2 部。

 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 1871 年到 1884 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生活,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 1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曲折,与社会底层五花八门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浏览大量书籍。生活经历和大量的浏览扩大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 1 个坚强的

 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心,离开故乡奔赴喀山。在小说,作者不只是再现了五花八门的小市民和他们的生活风俗、道德观念和精神境地,而且塑造了 1 系列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广泛深入地再现了广大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结,描绘了俄国社会 1 个时期的历史画卷。

 《在人间》不但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自传,不但是 1 个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 1 个时期艺术性的史册,反应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成长引发的小资产阶段手工业的瓦解进程。阿瘳沙的外祖父卡希林 1 家的破产,就是俄国 109 世纪 710 至 810 年代的真实写照。小说描写了普通俄国人的困苦生活和他们平常的苦闷,显示出这个少年对这类生活的反抗情绪愈来愈强烈了。而创造出 1 个能干、求知欲很强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书中真实地描述了人民下层的严峻的、阴暗的生活,也描写这个来自下层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观。

 在人间读后感范文 5 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地浏览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 3 部曲的第 2 部—《在人间》。

 《在人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被生活所迫到大街小巷,自己寻觅工作,自己赚钱某生的进程。在这个漫长的进程中,阿廖沙做过鞋店和圣像作坊的学徒;在两条不同的船上做过两次洗碗工;3 次在外祖母 mm 家做仆人。其中让我感到最难忘的是他 3 次在外祖母 mm家做仆人的进程。

 阿廖沙第 1 次做仆人的时候,男东家教过他绘画。但是,年老的女东家和年轻的女东家都不同意。为此,他们 3 个人还大吵了 1 架。以后,每当阿廖沙画画的时候,老太婆就跟阿廖沙捣乱。比如:把啤酒弄翻在阿廖沙的画纸上,叫阿廖沙去擦干净的窗户……而且,老太婆和女东家都反对阿廖沙看书。1 但看见阿廖沙的书,就烧掉、扔掉、

 撕掉,有时,乃至还把阿廖沙痛打 1 顿。当阿廖沙第 2 次做仆人的时候,他还是受着一样的痛苦。有 1 次,阿廖沙由于犯了 1 点点小毛病,就被老太婆痛打了 1 顿,虽然不怎样痛,但是,有很多小木刺扎进了他的背上。终究,医生帮阿廖沙 1 共拔出了 4102 根木刺,这是常人所承受不了的。

 阿廖沙第 3 次做仆人就好多了,他遇见了 1 个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的人—他的继父。因而他就每天与他的继父谈论书的问题。他的继父常常给阿廖沙推荐书籍。但是,老太婆和女东家常常在背后说阿廖沙继父的坏话,这让阿廖沙很生气。

 高尔基是多么伟大呀!他身旁的人都反对他看书、学习,但是,他通过对书籍的酷爱,认真读书。工夫不负有心人,高尔基终究成为1 名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家。而我们呢?有 1 个让我们学习的课堂,却不认认真真地学习,反而浪费了学习的宝贵时间。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会获得好成绩。

 当我读完了这本《在人间》时,让我深深的感遭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惨淡的。我们生活在 1 个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家长每天陪伴在我们的身旁。用天壤之别这个词语来形容阿廖沙和我们的童年之间的差别也绝不夸大。

 同学们,请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吧!

相关热词搜索:读后感 人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