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2020)
发布时间:2020-08-23 来源: 民主生活会 点击:
地 质 学 基 础 认 识 实 习系别:矿业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
目录 前言................................................................................................................................ 1
一、实习目的 ........................................................................................................ 1
二、实习时间 ........................................................................................................ 2
三、实习地点 ........................................................................................................ 2
四、实习内容 ........................................................................................................ 2
6 月 24 日天气多云 ...................................................................................................... 2
观察点一:
................................................................................................................ 2
观察点二:
................................................................................................................ 4
观察点三:
................................................................................................................ 5
观察点四:
................................................................................................................ 6
观察点五:
................................................................................................................ 7
观察点六:
................................................................................................................ 8
观察点七:
................................................................................................................ 9
6 月 25 日天气晴 ........................................................................................................ 11
观察点一:
.............................................................................................................. 11
观察点二:
.............................................................................................................. 11
观察点三:
.............................................................................................................. 11
观测点四:
.............................................................................................................. 13
观察点五:
.............................................................................................................. 13
观察点六:
.............................................................................................................. 14
观察点七:
.............................................................................................................. 14
观察点八:
.............................................................................................................. 18
观察点九:
.............................................................................................................. 19
6 月 26 日天气晴 ........................................................................................................ 21
观察点一:
.............................................................................................................. 21
观察点二:
.............................................................................................................. 22
观察点三:
.............................................................................................................. 22
观察点四:
.............................................................................................................. 24
地点二:宁夏地质博物馆。
.................................................................................. 25
实习体会...................................................................................................................... 26
1
前言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
2013 年暑假,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吴维义老师的带领下,去到了学校早已为我们安排好的实习基地花溪水库及乌当区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 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采矿工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煤矿地质学》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 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让我们了解及掌握地质层的分界,学习使用罗盘等地质仪器的使用,学会鉴别一些常见的岩石种类,认识一些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特点,理论联系实际,
2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为:2015 年 6 月 24 日——6 月 26 日 三 、实习 地点 路线一 银川——→石嘴山——→石炭井收费站——→大灯沟——→马莲滩——→石炭井老矿坑——→宁夏内蒙交界处——→松塔水泥厂——→塔尔岭水库 路线二 银川——→青铜峡黄河坛——→一百零八塔——→青铜峡拦河大坝 路线三 银川——→滚钟口景区——→莲花山——→娘娘庙——→笔架山——→宁夏地质博物馆 四 、实习内容 6 月 月 24 日天气多云 观察点一:
距石炭井收费站南偏东 20 度 2 公里处 内容一:
地质年代表 由老到新依次为:
○1 志留纪 ○2 泥盆纪
3
○3 石炭纪 ○4 二叠纪 ○5 三叠纪 ○6 侏罗纪 ○7 白垩纪 ○8 古近纪 ○9 新近纪 ○10第四季 内容二 石炭纪太原组砂岩、二叠纪山西组砂泥岩。
4
内容三:
层间滑动:石炭纪底层的顶部和底部岩层比较硬,中间煤层比较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层间滑动。
观察点二:
大灯沟西侧 50 米处。
内容一:
根据岩性的不同,石炭纪顶部为砂岩层,向上是煤层,再向上是砂岩,顶部灰白色和紫红色分别为砂岩和泥岩。
5
内容二:
主要的的成煤期为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等新生代的地层,宁夏新疆大多数是侏罗纪煤层。
内容三:
罗盘的使用。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观察点三:
马莲滩公路站对面 1 千米处。
内容一:观看岩层并数背向斜。走向 倾向 倾角 90 175 80 95 185 96
6
观察点四:
石炭井老矿坑。
内容一:
7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内容二:
石炭井主要产煤种类:主要有肥煤、焦煤和气煤。
内容三:
褶曲的类型:
1)直立褶曲: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轴面直立。
2)倾斜褶曲: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明显不等,轴面倾斜。
3)倒转褶曲:两翼岩层倾向相同,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发生倒转 。
4)平卧褶曲:两翼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岩层发生倒转(该翼老岩层覆盖于新岩层之上)。
5)翻卷褶曲:轴面翻转向下弯曲,此种褶曲在外观上是向(背)斜,实际上是背(向)斜,通常由平卧褶曲转折端部分翻卷而成。
观察点五:
距宁夏内蒙交界北偏东 30 度 3 公里处。
内容一:
侵入条带:元古代的混合花岗岩、换岗片麻岩、辉绿岩岩侵入到古老的片麻岩中(元古代地壳拉伸张开过程中岩浆侵入到裂缝中而形成)。
内容二:
分析片麻岩、辉绿岩的矿物成分:
片麻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 50%,长石多于石英。
辉绿岩: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
8
少量 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观察点六:
距松塔水泥厂西偏南 20 度 1 公里处。
内容一:
山顶为奥陶纪石灰岩,山下是侏罗纪的灰色石灰岩和红褐色的砂岩。
内容二 :
飞来峰和推覆体构造。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具有极高的科研教学和观赏价值。
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和下盘组合而成的整体构造 。冲断层总体倾斜平缓,常呈上陡下缓的铲状或下陡上缓的倒铲状,也可呈陡、缓相间的台阶状。上盘为由远距离(数千米至上百千米)推移而来的外来岩块,称推覆体。下盘为较少位移的原地岩块。推覆构造多发育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
9
松塔水泥厂西侧为推覆体构造: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
松塔水泥厂南侧为飞来峰构造: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内容三:
侏罗纪紫红色砂岩与奥陶纪石灰岩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
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内容四:
侏罗纪砂岩与奥陶纪石灰岩的接触面为断层带。
内容五:
侏罗纪砂岩与奥陶纪石灰岩两套岩层之间出现了超基性岩。
观察点七:
塔尔岭水库西侧
10
内容一:
推覆体构造 下部为侏罗纪砂岩,上部为奥陶纪石灰岩,中间为断层,水库北侧全为奥陶纪石灰岩。
内容二 白垩纪底部砾岩在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石林、石豚。
内容三:
单斜体构造:如果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其倾斜方向和倾角大体是一致的,则称为单斜构造(此地为砂岩与泥岩组成的)。
11
6 月 月 25 日天气晴 观察点一:
距黄河坛大门口 500 米处 地上的沙子主要是风化作用和风的搬运的产物。
观 察 点二:
距黄河坛北偏东 25 度 2 千米处 内容一 :
河流的冲刷与堆积作用:河流在凹岸冲刷,凸岸堆积。长期以往形成堆积平原(黄河携带的的大量泥沙堆积在凸岸,长期以往形成堆积平原)和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等地质现象。
内容二 :
平原与山峰的接触带是断层,黄河正好处于断层之上,其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
观察点三:
距黄河大转弯东侧 500 米处。
褶皱带 ○1 揉皱带
12
○2 断层 ○3 水平层理
13
观测点四:
黄河坛西侧 4 千米处 内容一:
观察地层的走向、倾向,观察岩层的走向、倾向(此处地层大多为南北走向)。
内容二:
测量并记录 3 组岩层产状
观察点五:
一百零八塔北偏西 20 度 300 米处 复理石建造:主要由泥灰岩、砂质、钙质页岩、泥岩,与砾岩、砂岩和硬砂岩等组成具有明显韵律层的岩石组合。
(此处为砂岩与泥岩多次重复性韵律层次,砂岩与泥岩重复性互层建造。)黄色为泥岩,灰色为石灰岩。
走向 倾向 倾角 16 124 38 271 176 77 175 251 85
14
观察点六:
内容一:
石箭层,劈理构造。岩体受力或因变质作用产生并沿着一定方向大致成平行排列的密集的裂隙或面状构造。
石英或方解石充填在裂隙中形成石英脉或方解石脉。
观 察 点七:
距一百零八塔景区门口北偏西 30 度 1.5 千米处 内容一:
观察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其中,前两种为浅水波痕。风成波痕多出现于沙漠、湖泊和海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15
内容二:
雁形排裂:
雁形排裂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构造形式,它是由一系列走向大致平行的断层或褶皱斜向排列而成的构造组合。按照雁列断层的错列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雁列构造可分为两种类型:当雁列断层受区域应力作用,其剪切错动方向与雁列
16
断层排列方向一致时,雁列部位应力呈拉张状态,称为拉张型雁列构造;而当剪切错动方向与雁列断层排列方向相反时,雁列部位应力呈挤压状态,称为挤压型雁列构造。
此处为石英脉充填的雁形排裂。
形成过程:左边岩石向下运动,右边岩石向上运动,形成二十个左右的张裂缝。
内容三:
等斜褶曲:
等斜褶曲的两翼与轴面平行,如轴面倾斜,则必有一翼倒转。这种褶曲常发生在岩性均匀的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
内容四:
x—节理:
x—节理是指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能切穿岩石中的砾石、结核和岩脉等,节理面光滑平直通常是闭合的,延长较远。
17
节理与断层的区别:
答:节理——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断裂面两侧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内容五:
波痕的作用:
○1 根据波痕延展方向可以判断流水方向; ○2 根据波痕尖端指向新地层可以判断底层新老秩序。
内容六:
斜层理:
斜层理(oblique bedding)若相邻层系互相平行,各层系中的细层均向一个方向倾斜,称为单向斜层理。它是当沙浪向一方向运动时形成的,其细层的倾斜方向指示水流的下游方向,常见于河流沉积及其他流动水的沉积物中。若相邻层系相互交错,各层系中细层的倾斜方向也多变,称为交错层理。斜层理在欧美文献中很少采用,在前苏联则作为层理的三大基本类型之一。根据斜层理与岩层层面的交角,能确定岩层的顶底面,斜层理与层面接近平行,这个面就是底面,与层面大角度相交,这个层面为顶面。
18
观察点八:
距离一百零八塔北偏西 35 度 1 千米处。
逆断层:
断层概念: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
19
构造形态: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断层分类:
1 按照断层两盘相对运动 正断层: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逆断层: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上升,下盘沿断层面下降的断层叫逆断层。
平移断层:又称横移断层、走滑断层,亦称为扭转断层(Wrench Fault),平移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位移,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2 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的断层。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
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层理等原生地质界面基本一致的断层。
纵向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的断层。
横向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直交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直交的断层。
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斜交的断层。
观察点九:
青铜峡拦河大坝。
内容一:
近距离观察黄河水。
20
内容二:
青铜峡拦河大坝为何建在此处 青铜峡拦河大坝的建成丰富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类型、大坝的坝型、泄洪效能方式、多泥沙河流电站的排沙经验、取水灌溉与发电的结合,丰富了祖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的经验,结束了宁夏川区自古以来靠天吃饭的历史,同时青铜峡拦河大坝建在了秦渠、汉渠、唐徕渠等渠首之上,实现了由五个渠道的渠首引水改由青铜峡拦河大坝直接取水的一首制,提高了灌区渠系的安全和可靠性,是唯一一座沿用古渠系继续发挥灌溉作用的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的建成把水害转为水利,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塞外江南增添了一颗明珠,给工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电力以促进宁夏地区的工业发展。青铜峡拦河大坝造就了青铜峡市这颗“塞上明珠”,见证了宁夏山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风雨历程和亘古变迁,它是青铜峡人民永远的骄傲,是宁夏自治区五十年辉煌的标志之一,是一张享誉中外的鲜亮名片。
黄河一出青铜峡,地势开阔平缓进入银川平原沿岸无山可依托建无地势落差发电,因此,选择在青铜峡修建青铜峡拦河大坝。
21
6 月 月 26 日天气晴 观察点一:
距滚钟口景区门口南偏西 10 度 3 公里处。
内容一: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图为主其次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互相交替,存在于此!形成于元古代末期,大约 16 亿年前。
内容二:
分析其矿物成分。
颜色,灰白色。
结构,中粒等粒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占 35%,云母占 12%,斜长石占 5%。
22
内容 三 :
青白口纪,黄旗口组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
黄旗口组有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下部为紫红色,灰白色石英砂岩,中部夹有细粒的石英岩、粉砂质板岩、及石英粗砂岩,上部为硅质的白云岩,顶部有一层块状的碎屑岩,呈灰色。
内容四:
黑云母花岗岩与青白口纪黄旗口组的接触关系属于角度不整合。
观察点二:
莲花山腹地。
石林或石豚形成过程。
白垩纪底部砾岩在长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质地比较软的岩石被剥蚀掉,质地比较硬的岩石流了下来形成石林、石豚。
观察点三:
23
娘娘庙东偏南 15 度 2 公里处。
内容一: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相互挤压,使附近的岩石破碎,形成与断层面大致平行的破碎带,叫做断层破碎带。
内容二:
断层面:岩层或岩体破裂错开,沿两盘发生相对移动的面,称断层面。
内容三:
断层性质、正断层、逆断层 断层性质:
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条件下,在压应力作用下,主要形成剪性破裂,只有在张应力作用下才形成张性破裂。因此,尽管岩石的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的作用,岩石中更多形成的是剪切破裂,而不是张破裂。
24
正断层: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逆断层: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上升,下盘沿断层面下降的断层叫逆断层。
观察点四:
笔架山。
内容一:
阶梯状构造:
地垒: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偶为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升的槽形断块构造。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地垒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常与地堑相间出现。
地堑: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多指大﹑中型的构造﹐大者延长可达数百公里。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其边界可以是平直的﹐但更常见的是折线状边界﹐一般由多条高角度正断层联合而成。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
25
内容二:
贺兰石: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滚钟口(在银川市西北 35 公里处,海拔 2600 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古为贺兰山胜境之一,现为宁夏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它孕育形成于 13 亿年前的震旦纪中前期,是地层中的杂色沙质板岩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自然应力的锤炼下,加上铁、锰、锌等元素的逐渐渗透,兼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块状岩体。其开采历史也已 200 多年。贺兰石的特点:一是名称定义具有地域性特点;二是贺兰石具有特定的岩石学特征,其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矿石结构具有区域浅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它是一种区域浅变质岩,成分以泥质矿物为主,含少量粉砂质成分;三是贺兰石的颜色独特,以紫色调为主,嵌以不规则分布的灰绿色条带、斑点、斑块,偶见褐红色、翠绿色斑块(俗称红刚、绿刚),这也是贺兰石的一个重要特征标志。
地点二:宁夏地质博物馆。
内容一:
一楼。
1.观察巨型水锌矿。
2.观察贺兰石,一吨重,龙型浮雕。
3.观察鸮头贝化石墙。
内容二:
二楼。
1.地球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
3.地球的地质作用。地球的内力地质作用,地球的外力地质作用。
4.地球的物质组成。人与地球。宁夏地质演化。生命演化。化石。
5.贺兰山成煤期。恐龙大繁殖。哺乳动物繁荣时期。
26
内容三:
三楼 宁夏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
内容四:
四楼 1.钻探互动模型。
2.地质相关工具。
3.宝石展厅。
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实习时间,但是时间的紧迫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质知识的巩固。
两天的野外实习结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我中学就会,只带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所蕴藏的涵意。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深切感觉到,只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只凭自己想象是很难把知识牢固的掌握,更不可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通过实习我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不足,基本理论知识的不熟练,所以我要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培养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关英斌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习的日子我们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警醒自己的惰性、使自己始终保持自强不息良好心态. 我觉得收获真是非常的大,同时我也感觉到了搞地质是非常幸
27
苦的,在野外没有水,又在炎热的天气中走不同的道路,真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耐力。同时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很多。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耳和手去感受外界环境机会,通过这次实习的机会,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因此我应该在学校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严于律己,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实践。还有就是,我想关老师也一定非常辛苦,在此,我要感谢老师对我们实习的悉心指导,如果允许我们提出要求的话,我们希望故地重游,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28
地质实习报告 2
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地层——————————————————————4 一、 太古界 ——————————————————————4 二、 元古界 ——————————————————————5 (一)长城系----------------------------------------------------------------- (二)蓟县系 三、 古生界 ——————————————————————7 (一)寒武系 ————————————————————7 (二)奥陶系 ————————————————————11 石炭.二叠系---------------------------------------------------------------- 四、 中生界(侏罗系)
—————————————————13 五、 新生界 ——————————————————————15 第三章 岩浆岩————————————————————16 一、 侵入岩 ——————————————————————16 二、 喷出岩 ——————————————————————18 第四章
变质岩----------------------------------------------------- 第五吧 章 构造 ————————————————————20 一、 褶皱 ———————————————————————20 二、 断层 ———————————————————————21
29
三、 节理 —————————————————————
24 (一)张节理 ————————————————————24 (二)剪节理 ————————————————————25 第六章 认识与心得体会————————————————29 第七章 鸣谢及参考文献————————————————30
第一章绪言 今年七月,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实习。7 月 1 号到 7月 10 号,美妙的 10 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通过岩石去探索地球的秘密。美妙的断层,可爱的背斜,数不清的构造在我们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我陶醉了。
下面我只能用我生涩的语言和不太规范的形式去解说我这 10 天的收获。
(一)实习的主要任务: (1)观察和认识内,外地质作用。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分析地质历史及地质作用的过程,并简要的分析他它们的形成环境。
(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和岩石。
(3)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
1.对典型的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
30
2.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3.使用地形图和 GPS 进行野外定点。
4.罗盘的使用方法。
5.标本的采集。
(二)实习的时间安排:
实习从 7 月 1 号开始,至 7 月 14 号。7 月 1 号到 7 月 10号进行野外地质路线观察,7 月 11 号至 7 月 14 号进行实习总结和报告编写。
7 月 1 号——虎峪风景区:太古界‐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观察线路 7 月 2 号——房山:燕山晚期侵入岩体观察线路 7 月 3 号——延庆燕山天池东线:百里画廊起点‐排字岭观察线路 7 月 4 号——延庆燕山天池西线:侏罗纪碎屑岩‐火山岩观察线路 7 月 5 号——门头沟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观察线路 7 月 6 号——门头沟妙峰山:构造地质观察线路 7 月 7 号——房山太平山南坡:石炭‐二叠系观察线路 7 月 8 号——因天气原因推迟一天 7 月 9 号——门头沟灰峪‐军庄:石炭‐二叠‐三叠系观察线路
31
昌平十三陵水库周边:地层及构造观察线路 7 月 10 号——昌平蟒山‐三合村岩性、构造观察线路 (三)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实习路线处于房山(官地村,周口店),门头沟(下苇甸村,妙峰山镇,灰峪村),延庆(六道河,千家店,红石湾,天池,黑峪口),昌平(德胜口,青松岭,沟崖村,天池)四个区县内,有京藏路,京拉路
第二章地层 实习地区位于京西房山,门头沟,延庆,昌平等四个区县,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一)太古界 太古界是最古老的地层,距今约 24~36 亿年,几乎占了地质时代的一半,主要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及片麻岩等中、深变质岩系组成。
此次实习观察到的太古界地层位于虎峪风景区。
32
(2-1-1)
太古界变质岩岩性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如图 2-1-1),浅色矿物为白色基性斜长石,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和黑云母,定向排列形成片理、片麻理。母岩为闪长岩、花岗岩,属正变质岩。
(二)元古界 元古代持续了近 20 亿年。此次实习我们主要观察中—上元古界地层,包括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震旦系(上震旦系,下震旦系)(其中震旦系未观察,青白口系观察很少)。
中上元古界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具有分选性最好、磨圆度最高、石英最富集、重矿物最少的特征,是长期、多次再沉积的结果。白云岩是主要由白云石组成的沉积碳酸盐类,在白云岩中常具有交代结构或白云化结构,即后来的白云石晶体交代原先的各种结构组分,
33
如交代内碎屑、鲕粒、生物组分等。灰岩主要分为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生物格架石灰岩,此次实习主要观察颗粒—灰泥石灰岩。
1、 长城系 (1)
常州沟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石英砂岩,底部与下伏太古界变质分界,顶部与上覆串岭沟组页岩过渡。此处地层早期形成于分流河道或河口湾环境,中期为滨海—潮坪环境,晚期发展成海滩环境。
观测点 1:虎峪风景区 (2-2-1)
分界线上部分为石英砂岩,具有成层性,石英砂岩上一般植被较少、风化不好。沿着分界线下面是太古界斜长角闪片麻岩,生长植被,风化较好。交错层理发育。
34
(2)
串岭沟组(chch):主要为页岩含有少量碎屑和碳酸盐岩,下上分别为常州沟组和团山子组,整合接触。形成于潮间—潮下或泻湖环境。
(3) 观测点 1:虎峪风景区(2-2-2)
岩性为页岩,具有明显的层理。
(3)团山子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和泥砂间的砂岩。顶部与上覆大红峪组整合分界。形成于咸化泻湖和潮间混合坪沉积环境。图 2-2-2)
观测点 1:虎峪风景区。
35
(2-2-3)
此为白云岩常见风化形成的刀砍纹(俗称老太婆脸)
观测点 2:秀水湾村东 S309 公路 135 千米处, (2-2-4)
长城系团山子组白云岩,无大型生物,具有泥晶—微晶结构,颜色较深,含燧石条带少。此处波痕明显,层面呈有规律的波状起伏,波峰狭窄尖锐,波谷宽缓可判断流水方向,所见白色是现代流水把风化层冲掉的结果。
(4)大红峪组(未观察)
36
(5)高于庄组(未观察)
2、 蓟县系 (1)杨庄组(未观察)
(2)雾迷山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包括泥晶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 粒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底部与杨庄组整合分界。沉积环境属于气候温暖条件下潮间——潮下环境,局部为泻湖环境。
观测点 1:燕山天池东滦赤公路龙潭湾隧道西出口80 米东
(2-2-5)
灰白色中-薄层状泥晶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形成于距今14 亿年左右,非常陡峭,倾角可达到 75 度左右,与点西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构成角度不整合。
观测点 2:干沟西口村西侧约 2 千米
37
(2-2-6)
纹层状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看见奇特的自然景观天生桥是构造作用于溶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其中看见的白色岩体是断层角砾岩,可见许多方解石脉。
(3)洪水庄组(未观察)
(4)铁岭组(未观察)
(三)古生界
古生界地层形成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其延续时间共达 1.75 亿年,分别为 75、70 和 30 百万年。晚古生代也叫海西构造期,按照欧亚地质学家的意见分为三个纪,即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其延续时间分别为 45、90 和 40 百万年。然而古生界在京西地区分布不均一,早古生界的寒武系(昌平组、馒头组、张夏祖、炒米店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广泛出露;晚古生界的石炭系、二叠系零星出露;
38
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缺失。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
1.寒武系 (1)昌平组(本组未观察):主要岩性为灰岩、泥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早期形成于潮间,中期为潮下,晚期为潮上。
(2)馒头组: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页岩,还有白云岩、灰岩、砂岩。底部与昌平组整合分界,早期形成于干燥炎热条件下潮上塞卜哈环境,晚期为潮间泻湖环境。
观测点 1:下苇甸村西南永定河南侧铁路旁南西方向 (2-3-1)
中寒武统馒头组,在局限干燥环境中形成颗粒比较细小的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紫红色泥岩与灰黄色泥晶白云岩组成多个沉积旋回,下部为泥岩,上部为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39
(3)张夏组:主要岩性为鲕粒灰岩、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底部以页岩结束,与馒头组分界。形成于正常海潮下带浅滩高能环境间夹局限海潮下低能环境。
观察点 1: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北口 300 米南西方向 (2-3-2)
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状灰岩。鲕粒状灰岩是在水动力条件很强或相当强的条件下形成的,分为正常鲕粒和表鲕粒,基质部分大多是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观测点 2: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北口 10 米北东方向 (2-3-3)
中寒武统张夏祖竹叶状灰岩(不含氧化圈),含灰质较
40
多的地方抗风化能力弱,含白云质较多的地方抗风化能力强,露在外面。与上寒武统炒米店组整合接触。
(4)炒米店组:相当于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的合并,主要岩性为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形成于正常海潮间带——潮下带环境 观察点 1: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北口 10 米南西方向 (2-3-4 )(2-3-5)
条带状灰岩、主页状灰岩,此处的竹叶状灰岩因为暴露在地表而有红圈(2-3-4),白云质条带在风化面上呈褐色或红褐色,因强烈风暴作用,有的地方形成放射状竹叶分布。岩体内含有生物礁(2-3-5),呈透镜体状,是藻类形成
41
的,盆内作用形成,长约 2~3 米,宽 1~2 米,可观察到叠层石。发育缝合线与层面一致。
1、 奥陶系 (1)冶里组:主要岩性为灰岩,包括竹叶状灰岩,泥质灰岩,还有少量页岩。形成于潮下浅海低能环境。
观察点 1: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南口 200 米南西方向
下奥陶统冶里组,岩性为块状灰泥石灰岩、厚层状白云质泥晶灰岩(含白云质的泥晶灰岩比较脆,而纯净的泥晶灰岩比较软),这里的厚层状灰泥石灰岩较纯,被开采作为石灰和水泥的原料。张性裂缝充填方解石。
(2)亮甲山组()
(3)马家沟组: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角砾状灰岩,角砾状白云岩,底部与亮甲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初期形成于海侵开始的蒸发云坪环境,早期为潮上——潮间环
42
境,晚期为潮下静水环境。
观测点 1:太平山南坡煤炭沟采石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性为中厚层状泥晶灰岩、薄白云质灰岩,164 背斜整体产状平缓,两翼倾角小于 10 度,核部被开采,在背斜的转折部及翼部由于受压而成为构造透镜体。
2、 石炭系、二叠系 (1)
太原组:主要岩性为页岩、砂岩,形成多个旋回,与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分界, 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观察点 1:太平山南坡采石场陡崖上方北侧
中石炭统太原组变化为:黄色板岩——砾岩——黑色板岩——砂砾岩——砾岩。可见风化壳,形成于近海海陆交互的滨岸环境。
(2)山西组:由陆相砂岩、页岩、煤构成的多个旋回组成,与太原组整合分界,形成于滨海平原沉积环境,受河流作用
43
控制。
观察点 1:太平山南坡第一个平台坡度变陡处,中石炭统太原组与上石炭统山西组分界点,这里可看到山西组的三个韵律,从下到上为:砾岩——砂砾岩——粗砂——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煤线——下一个韵律开始。其中砂岩较薄,泥岩较厚。
(3)石盒子组(未观察):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近海平原河湖相沉积。
(1)
双泉组(未观察)
第四节
中生界 中生界地层包括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中生代总延续时间为 1.75 亿年,三纪的时限分别为 40、65、70 百万年。从三叠系到白垩系的地层形成环境从相对温暖和干旱到温暖,再到比较潮湿变冷。大量生物得到发展,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在京西地区,三叠系、白垩系零星分布,侏罗系广泛发育。
1、 三叠系 (1)
杏石口组(未观察)
2.侏罗系 (1)南大岭组(未观察)
(2)窑坡组(未观察)
(3)龙门组(未观察)
44
(4)九龙山组(未观察)
(5)髫髻山组:主要岩性为中性粗安质熔岩、角砾凝灰岩,夹有凝灰质砂岩、砾岩,与九龙山组不整合接触,形成于火山喷发堆积和小水域湖盆环境。
观察点 1:青松岭(分水岭)
这里是寒武系与侏罗系分界点,髫髻山组火山角砾岩,颜色紫红,块状,砾石成分 80%,火山碎屑 20%,整体为安山质凝灰岩,上部含英安质,云英质,所以颜色较浅,还有少量流纹岩,整体为中性,上部含流纹岩略显酸性,整体以中粒为主,有一定的磨圆性,分选性较差。由于流水不强烈而形成弱定向排列。
(6)土城子组: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凝灰岩,与髫髻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为河湖相沉积与火山
45
喷发堆积而成。
观察点 1:燕山天池宾馆正门公路西侧
此处为正断层,由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砾粗砂岩发育两层,厚 2~2.5 米,期间夹一层灰绿色凝灰岩,厚约 10 厘米,砾石成分为石英、花岗岩、白云岩。
观察点: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中生界侏罗系角砾熔结凝灰岩(属火山喷出碎屑岩类),为紫灰色石英粗面质,生成与距今 1.4 亿年左右。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岩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
(7)张家口组(未观察)
3、白垩系:在京西地区分布较少,未观察。
第五节 新生界 新生界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地球今日之地貌是新生代地史发展的结果。在京西地区,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广泛,主
46
要分布于现代河流的沟谷中,构成河床、河漫滩等,常见为山间河流沉积。主要岩性为砾岩。
第三章岩浆岩 首先介绍一下岩浆岩: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岩浆由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并经过冷凝固 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岩是失去了大量挥发分的岩浆冷凝物。由侵 入地壳表层的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固 结而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火山岩或熔岩。
(一)侵入岩 1.岩株:岩株是外形与岩基相似而规模小于 100 平方公里的侵入岩体。它的下部可能与岩基相连,是岩基上面的突起部分,与围岩的接触较陡。
此次实习观察到得岩株主要是房山西北部的花岗闪长岩、
47
石英闪长岩岩株。在房山官地村北侧采石场的房山岩体位于房山西北部,直径 7.5~9 公里,面积 54 平方公里,是暗色细粒石英闪长岩体与花岗闪长岩体组成的复合岩体,细粒石英闪长岩体占 4%,在边缘成离散分布,花岗闪长岩体是主体,占 96%,先形成。很多地方可见捕掳体(图 3-1-1),是早先形成的变质岩。
(3-1-1)
2..岩基:岩基被认为是一种形状不规则的巨大侵入岩体,其面积大于 100 平方公里,有的对径可达千公里,地表出露长呈长圆形,向深处扩大,目前尚不知其底。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未观察岩基,无实例)
3.岩床:围岩为成层的岩石,岩浆顺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扩展后冷凝,固结成岩。侵入体成层状或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厚度常为数米到数百米。岩浆的成分常为基性。其规模差别很大。
48
此次实习观察到的岩床主要分布在虎峪风景区和延庆燕山天池盘云岭。
在虎峪风景区为花岗细晶岩岩床(图 3-1-2)。
(3-1-2)
在延庆燕山天池盘云岭可观察到的岩床上面的围岩是粉砂岩,下面的侵入岩是角闪正常斑岩,其间有冷凝边和烘烤边,冷凝边靠近侵入岩,发黑,烘烤边靠近围岩,略发白,上面的侏罗系粉砂岩先形成,然后角闪正常斑岩侵入,角闪正常斑岩中长石、白云母斑晶居多。正常冷凝边、烘烤边 1~2厘米。
4.岩墙:是岩浆沿与岩层斜交或垂直的裂隙侵入而形成,与围岩成不整合接触,成分从酸性到基性全有。岩脉是岩墙的同义语,是用于更小些的不规则岩体,无论岩墙或岩脉皆是常见的小型侵入岩体。岩墙常成群出现,在一地区往往有一定的排列方向,这与构造裂隙的有规律分布有关。
49
此次实习观察到得岩墙主要分布于下苇甸村和虎峪风景区。在下苇甸村西南铁路隧道东北口 300 米处,有中性侵入岩浅层侵入形成的岩墙,闪长玢岩岩墙侵入到白云质灰岩中(斑岩的斑晶为石英、碱性长石等,玢岩的斑晶为中性斜长石、暗色矿物等)(图 3-1-3)。在虎峪风景区的岩墙是燕山期闪长玢岩侵入太元古界片麻岩形成的(图 3-1-4)。
(3-1-3)
(3-1-4)
(二)喷出岩
1、火山熔岩:熔岩是火山喷出的液态物质的总称,成
50
分复杂,分为基性和酸性两大类。
在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有上侏罗统土城子组火山熔岩,主要为深灰色玄武岩,还有流纹岩,石变后呈黄白色。安山质火山熔岩有气孔,可见斑状气孔杏仁构造。
2,火山碎屑岩:固态喷出物就是火山碎屑,来源是多方面的,部分来自熔岩喷至空中冷凝形成,部分是火山口周围已凝固的熔岩和早已存在的岩石被冲碎而成。固态喷出物成岩后统称为火山碎屑岩,其中,由火山灰组成者成为凝灰岩,由火山砾及火山渣组成者,称为火山角砾岩。
在燕山天池大坝东西两侧有中生界侏罗系熔结凝灰岩(属火山喷出碎屑岩类),为紫灰色石英粗面质,生成于距今 1.4 亿年左右,熔结凝灰构造,似流动构造,有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
在青松岭的寒武系与侏罗系分界点有紫红色的火山角砾岩。整体为安山质凝灰岩,上部含有英安质、云英质,所以颜色较浅,还有少量流纹岩,整体为中性,上部因含少量流纹岩略显酸性。(图 3-2-1)
51
第四章变质岩 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壳中已形成的三大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在原地固态情况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重新形成的岩石。
本次实习观察的变质岩主要有:太古界斜长角闪片麻岩(虎峪风景区)
花岗片麻岩(十三陵石油工人疗养院附近)变质程度高,有混合岩化现象,中性为主,含石英,白色矿物为角闪石,上
52
为长城系砂岩,角度不整合。
第五章构造 京西地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极其发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貌景观。
(一)
褶皱构造
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它是由岩石中原来的近于平直的面变成了曲面而表现出来的,是地壳上一种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它在层状岩石上表现得最明显,形象的给人们树立了岩石曾发生过塑性变形的概念。研究褶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而其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此次实习背斜主要观察点为门头沟妙峰山和太平山 164 背斜。
观察点 1:门头沟妙峰山背斜,此背斜核部呈箱状,核部最老地层为青白口系景儿峪组。(手图)
观察点 2:太平山 164 背斜,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整体产状平缓,核部被开采,在背斜的转折端及翼部由于受压而成为构造透镜体。(手图)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较新,外侧岩层较老,成为向斜。此次实习主要观察点为妙峰山。
观察点 1:门头沟妙峰山向斜,与背...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