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讯息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在一项针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七成以上的学生平时阅读以青春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学,而阅读经典名著的不到30%。而且这其中半数以上的中学生也只是随便读读而已。
  这对从事教育的人员而言实在是个不小的危机。因为名著的阅读不仅关乎学生自身,更是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中学生如果不去读名著,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即便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也有60%的中学生明确表示他们没有全部读过。更何谈让他们多读名著呢!
  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谈名著而色变。甚至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还有12%的中学生表示不是很了解,63%的中学生只看过一两本!究其原因,也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名著距离当今时代太遥远,其语法、修辞与现代语言有所不同,而且文字背后寓意深厚。不反复咀嚼是无法理解句子、段落的含义的。如果是西方名著,因民族、文化等的差异,更会造为理解上的障碍。“我不喜欢读名著的理由”选项中,48%的受访中学生认为读不懂,32%的中学生认为读名著过于辛苦,不像是青春文学那样浅显明晰。其次,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紧张使得他们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在“每天的阅读量”的问题选项中,45%受访的中学生选择“少于半小时”,仅有22%受访者选择“多于一小时”。再者,中学语文课上教师对名著的忽略。超半数的受访中学生说老师们不会对名著进行讲解,同时85%的中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对经典名著进行讲解点播。
  在“你为什么喜欢青春文学”问题中,答案各种各样,可是归根结底后发现,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学生们以读青春文学的方式来获得放松,逃避现实的压力。下面以两本被广泛提及的小说为例:
  《三年k班》讲述了万年第一的美少年谢井原、活泼开朗的英语科才女+美少女京芷卉,迷样的出众转学生柳溪川、帅气的体育特长生钟季柏以及稍稍花痴的小女生云萱,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吊车尾的三年K班开始了他们的高三旅程。《最好的我们》讲述了女主角耿耿和男主角余淮同桌三年里发生的各种深刻、鲜明的故事。书中色彩缤纷的高中生活、花样百出的学校活动、美好的友情与青涩的萌动是中学生们憧憬与向往的。现实中的中学生活,紧紧地与考试、升学联系,因此便不难理解他们对青春文学的偏爱。
  但同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一个主观问题“写出你喜欢的作家的名字”栏,中学生的答案却出人意料。笔者统计了提及总量超过半数的名字是诸如“泰戈尔”、“高尔基”、“笛福”、“雨果”、“老舍”、“巴金”等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这仿佛是一个讯息,透露出中学生们对于古今中外经典作家的亲近。同时,平常阅读名著的中学生中,73%表示是自己喜欢,剩下的27%表示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且在所有的受访中学生中,88%赞同阅读名著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这两点问题反映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既然中学生们表现出了一种亲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们读名著、爱上名著。
  首先是社会的阅读风气,如果民众不去读书,对文学作品漠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要求学生多读名著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们对文学、对名著的无视也会影响到名著在时代的发展生存。如果把名著仅仅限定在教科书及补充阅读材料的范围内,认为学生要读的名著就是这个范围内的每一部的看法是狭隘的。阅读应该是一件无边的行为,而名著是其中一个巨大的宝库,数目庞大,难以限定。媒体的视野也要开阔,不仅是当下主流作家的作品,而且还要广泛地介绍经典,東方西方。
  其次,家庭的引导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在针对200名家长的访问中发现,半数的家长不关注孩子的阅读书目,家中藏书百册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在采访中甚至还有家长回答说“大人读不读书无所谓,关键是孩子要读书”这样不负责任的话。与此相反的是,那些藏书多的家庭,家长也富有一定文学素养,他们对孩子的阅读很是重视,会定期购进孩子所需要的书籍,“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进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主体的学校,应该承担起鼓励支持学生阅读名著的任务。面对名著与时代、当下的距离,教师要想办法搭桥设梯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带领他们进入名著的世界,对其进行点拨与指导。而这前提是,教师必须阅读大量名著,具备与个体相关的知识储备。充分展示每一部作品的内在丰富的世界,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读懂名著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为了中高考而讲述的题目里。

相关热词搜索:夹缝 讯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