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愈发地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时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教育状况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中的自信心培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和性格的后天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世界简单敏感又复杂多变,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成长状况及时地调整和完善教育方式。本文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激励教育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
受到传统教育文化氛围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强调“严师出高徒”,实行严格的教育方式,发现孩子的缺点并帮助其改正。但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模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性格。只有养成良好的自信心,才可以帮助孩子勇于表现自己,相信自己并支持自己取得成功。例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和缺乏自信的孩子平等交流,帮助孩子敞开心扉,了解孩子缺乏自信和自卑沉默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最终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二、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合理运用鼓励性教学用语
幼儿的自信心正处于初步形成的朦胧阶段,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不恰当评价和教学用语以及其他孩子的言论,都属于影响幼儿自信心建立的外部因素,从而导致幼儿的自信心破裂和自尊心受创。“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激励和表扬下,人的自身潜力发挥可以达到平时的2~3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保护,营造出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氛围和班内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要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合理运用鼓励性教学用语,积极鼓励孩子,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教學案例: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在室内的墙壁上制作“幼儿花园”,将每个孩子的头像和名字划分出一片“花园”,在完成活动后为孩子颁发一枚小红花,并且在墙上对应的“花园”中画上一朵花,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三、通过播放影视动画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注意力经常分散,缺少集体性的交流和活动环境,对此,教师可以播放童话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在集体观看动画片和听教师讲童话故事的氛围中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避免孩子过于沉默内向,而限制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案例:教师可以为孩子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增强幼儿集体相处时趣味性和积极向上的氛围。《猫和老鼠》动画片主要讲述了汤姆猫和杰瑞鼠的搞笑故事,孩子在观看时情不自禁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这样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孩子讲睡前故事,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为教师和孩子敞开心扉地对话打好基础。
四、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许多幼儿缺乏自信,过于自卑而拒绝参加集体性活动,会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自信心,合作交往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开展合作交流游戏活动和各类角色扮演的游戏,用幼儿分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合作,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合作游戏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逛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把孩子分成组,扮演顾客和超市的收银员以及导购员,让孩子体会购物时的等价交换原则以及基本的社会交流技能,使得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对话台词,通过游戏扮演,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积极地交流对话,建立其自信心。
五、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家园共同自信教育
幼儿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构建家园共同自信心教育环境和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会被孩子模仿和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除父母外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启蒙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营造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对于幼儿的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重视幼儿教育中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通过运用激励教学方式和游戏教学方式,提升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黄阿珍.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自信心培养策略[J].家教世界,2013(02).
[2]朱智贤.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廖学文.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简介:乔婷,女,专科,达拉特旗第十五幼儿园,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责任编辑 刘艳)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