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花鼓舞蹈审美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湘西南花鼓舞蹈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巫傩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独特的美感。因此本文也将从湘西南花鼓的风格入手,探究其舞蹈表现形式上的审美特征,为其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湘西南花鼓舞蹈;审美特征;探析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131-01
我国的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而花鼓舞蹈正是其中的典型体现。其舞姿洒脱、奔放、有没,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强,在营造气氛方面非常突出,也是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代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在我国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对其审美特征的分析,也有助于优秀的舞蹈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被更多的人所认知。
一、湘西南花鼓舞蹈的内容构成
从湘西南花鼓舞蹈的内容上看,在早期是通过“巫师”来进行表演,他们在行使巫术的过程中来进行唱戏,也是巫傩文化的体现。而当时的内容通常偏向于祭祀内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体现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是历史事件,通过当地方言来改编和创作,刻画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其本质上来看,虽然湘西南花鼓舞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终究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它可以不具备华丽的表现方式,也可以没有宽阔的舞台,只需要一小块场地,就能了解到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绪,让观众能切身感受到一个个戏曲故事中发生的情感变化,用最朴实的方式来让群众认可。
二、湘西南花鼓舞蹈的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也是湘西南花鼓舞蹈发展的重要依据。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善于利用各种辅助道具,通过道具,配合肢体语言,来展现出舞蹈本身的情感。以折扇为例,这是舞蹈中的常见道具,通过折扇不仅可以表现出一些经典的艺术形象,还能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就以简单的开扇动作来说,如果表演者表演的是喜悦的情绪,那么开扇不仅迅速,而且具有力度;反之,当心情沉重低落时,甚至會采用双手开扇。可以看到这些动作实际上都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都是一种最自然、最朴实的和谐之美。可以说,湘西南花鼓舞蹈不仅是一种传统舞蹈,更是从传统舞蹈中所脱颖而出的艺术表演形式,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1]。
三、湘西南花鼓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生活写照。所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舞蹈也不例外。好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流传至今,原因也在于人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共鸣”。湘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人们的性格直爽、豪迈,在生活和劳动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唱腔和舞蹈动作。从舞蹈动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地人的性格,不做作,不保留,通过最基础的动作来表达最纯朴的情感。而这些具备了非常显著的审美价值。例如“双飞燕”、“风摆柳”等动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和劳动中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出了优美的艺术内涵。
(二)艺术特色。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会因为环境和时代变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此来对艺术形式进行划分。同样,湘西南花鼓舞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结合了艺术的特点。相比于其它地区的舞蹈艺术来说,它的最大不同在于艺术神韵和艺术特色。因为他们的舞蹈是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反映的实际就是简单的生活经历。他们不喜欢那些繁文缛节的东西,也不追求那种富丽堂皇的生活,只需要通过简单和纯朴的表现形式来宣泄情感,来将情感融入到舞蹈当中[2]。因此,这也是湘西南花鼓舞蹈可以长久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舞蹈表现形式。湘西南花鼓舞蹈不仅包含了舞蹈,它更加注重的是歌舞结合,载歌载舞。因为歌曲和舞蹈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通过歌曲可以表达舞蹈的特色,而通过舞蹈可以展现出歌曲的内涵。湘西南花鼓舞蹈的歌词不仅包含传统的部分,更多时候还会加上一些即兴元素。例如台上和台下进行交流时,如果台上的演员能够很好地调动气氛,调动观众的积极性,那么在合理的情境下,他们会唱出一些独特的歌词,来紧跟着台上的表演,甚至会一同演唱。例如当演员的搭档没有到场时,演员在合适的时机会在观众中寻找搭档,观众也会非常配合地上台演出。而这正是对台上演员的一种尊重和认可,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化的赞赏和褒奖[3]。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相反,会喜形于色,当他们激动、兴奋时,他们的歌声也会变得更加欢快,舞蹈动作也会更加自由。
四、结语
湘西南花鼓舞蹈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宝藏,也是广大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针对财产。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和传承。虽然在现阶段,各种新兴文化的出现,让这些传统艺术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作为艺术瑰宝,其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仍然是独特的,其优势必然能被更多人所熟知,所认可,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李曾辉.湘西南花鼓舞蹈审美特征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7):94-97.
[2]胡雪.安徽民间舞蹈——花鼓灯的审美特征[J].大家,2012,(8):104-104.
[3]丁思文.人文视角下的花鼓灯舞蹈特征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6):11-12.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