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让人变得更爱独处?

发布时间:2018-07-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们大家可能对“社交网络”这个词都不陌生。从最早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息,到后来的微博、微信,社交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发便捷,也越发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交网络甚至可以让一个人在网络上具有完整的形象和交际圈,并与现实世界的社交持续地交叉和重叠,交友、工作、学习、购物和洽谈业务等,现代生活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低头对着手机和电脑完成。
  就在人们由于社交网络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对其越发依赖的同时,有关社交网络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比如,社交网络会浪费掉很多时间,使人每天可能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刷微博和朋友圈的信息;社交网络的侵入性非常强,让我们私人的秘密越发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下,隐私无法保障,甚至还可能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批评你可能早就听说过,不过,要是提到社交网络会让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变得更加孤僻和不合群,你相信吗?你可能会说,社交网络不就是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吗,怎么会适得其反呢?
  然而,答案是肯定的。有许多针对大脑工作模式的观察研究证据表明,社交网络确实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以及我们对他人的态度。

社会脑


  事实上,人们的社交活动,无论是在虚拟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对其思考和认知方式有很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脑假设”理论认为:人类之所以天生就拥有如此复杂的大脑和惊人的脑容量,与我们人类的社交天性有关。比如,从远古社会开始人们就过着群居生活。事实也证明群居生活更有利于生存。但是这种生活也带来更多思考,比如,在一个群体里,你更信任谁?谁会帮助你?谁欠你的人情?等等。所以,在此情形下,有大量且很多非常細节的社交信息需要注意。人类就需要大量的大脑灰质来处理这些信息——这就是“社会脑假设”。
大脑成像研究支持了社会脑假设。

  后来,大脑成像研究支持了社会脑假设。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在群体生活里出现“思考”行为时,大脑皮层的中线结构和颞顶部交汇处的神经活动会有明显增加。而当一个人处理自我感知、自我意识、自我身份,以及处理对所属群体的整体认知时,包括腹内侧前额皮层和前扣带皮质部分的活动又会明显增加。这些结果都表明:社交活动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处理社交信息是我们大脑的重要工作,并且不同的大脑区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人类需要社交活动,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社交联系,比如将罪犯单独关禁闭,这被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精神折磨。但是,另一方面,过多的社交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因为社交活动无疑是耗费精力的:如何与人建立友好关系对大脑而言是很大的工作量,需要同时投入巨大的脑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在需要社交活动的同时,也需要拥有足够的私人空间。当社交活动让大脑筋疲力尽时,人们就会开始主动寻求私人空间,让自己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充个电”。
将最烦单独关禁闭,这被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精神折磨。

社交孤僻


  显然,大脑会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来保证我们可以把社交活动的利益最大化。但这就好像做蛋糕,多放入十倍糖量,并不会让蛋糕增加十倍美味一样。不仅如此,还需要看到,社交网络还会放大社交的过程和社交关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在2010年,有精神科医生就指出,社交网络成瘾已经可以被分类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其具体表现包括:患者每天花费5小时以上在各类社交网站中,几乎足不出户,甚至为此丢了工作。在一个病例中,患者因为社交网络成瘾去就医,但又忍不住去翻看社交网络的最新动态。看着看着,最后竟主动中断了自己的治疗。这种情况与药物成瘾的现象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社交网络成瘾理解为让自己完全置身于社交媒体之中,认为只有在社交网络中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宁愿切断与社会建立联系的其余一切方式。再用一个更简单的方式来概括:这样的人是孤僻地存活于网络世界当中。
  针对这些网络成瘾的情况,有科学家作了这样的解释:一个有意义且成功的社交意味着大脑可以获得现实生活的奖励。好的社交会刺激催产素的释放,因此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感;同时,被埋在大脑深处的“中脑边缘奖赏通路”也开始分泌多巴胺,给予我们对快乐的感知力。有一些研究也给出了具体的证据:一个成功的虚拟网络社交,比如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很受欢迎的文章或者发布了一则被多次转发的内容,同样可以在大脑内形成类似的快乐体验。
患者每天花费5小时以上在各类社交网站中,几乎足不出户。

  然而不幸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从网络上获得喜爱和欢迎比从真实生活中获得喜爱和欢迎要容易得太多太多。我们往往需要维持长期的良性社交,才可以在真实世界交到可以带来良性互动的朋友。而在网络世界中,一个帖子,就可能有成百上千人来给你点赞和评论。这种即时的满足感自然不言而喻。其实,这与吸毒成瘾的体验类似,是让我们在激活奖赏通路的同时,减少花费很多代价来换取奖赏的行为。天长日久,大脑就会习惯于这些愉悦信号的产生,然后去干扰负责抑制或者自我控制的区域,以便继续保持这些快感。2013年,苏黎世大学的神经学家通过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可卡因毒品成瘾会减弱眼窝前额皮质的活动,从而导致同情心和对社交渴望的减少。所以,如果社交网络中毒也有着和毒品成瘾类似的机制,那么,社交网络也将会为个人的真实社交活动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换句话说,社交网络成瘾会使人变得越发孤僻或不合群。但是,这些理论仍然需要更进一步证明。

相关热词搜索:让人 独处 社交 更爱 变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