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机的标杆
发布时间:2018-07-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入役的第三代战斗机中,由美国研制的F-14、F-15、F-16、F-1 8以及前苏联研制的苏27、米格29都是军迷们所熟知的型号。围绕三代机研制发展的故事都非常经典。而在它们中,对其余三代机的研制产生影响最为广泛的,也许就是麦道公司研制的F-15“鹰”了。
作为前奏的F-X
三代机在美国的故事是从越战开始的。1964年“东京湾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全面提升了参与越南战争的层级。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军飞机参与轰炸越南,“百系列时代”飞机“领衔”的美军作战飞机体系在中南半岛上空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点。虽然诸如F-4“鬼怪”、A-4“天鹰”等杰出的二代机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当时美国海空军的作战飞机体系都不适应战场的需求。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时,美国空军就发觉到自己的飞机不够用了。在越南战场,首先“亮红灯”的机种是战斗轰炸机。除了遇到米格便“吓出一身冷汗”的F-105“雷公”外,当时美国空军序列内承担对地支援任务的战斗轰炸机还有相对老旧的F-100“超佩刀”。由于F-100的航电系统比较简单,且执行与地面防空火力“面对面”的近距支援任务,所以损失的很快。除了战斗轰炸机,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也遇到了麻烦。由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F-4“鬼怪”式战斗机除了早期缺乏机炮,还暴露了大迎角机动性差、导弹性能不稳定等缺点。而用于截击的F-102/106系列截击机则被证明缺乏多用途能力。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是一位管理学大师。这位二战期间曾担任李梅团队参谋的前福特汽车公司CEO对前述的一堆问题并不慌张。在他眼中,军种的未来需求与越南前线返回的情况,都被变成管理学的量化信息,然后进行决策处理。
他认为,空军需要的下一代战斗机应当是一种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廉价型号。同时根据他团队内多位助理国防部长的分析,麦克纳马拉认为这种战斗机的研制还是与同期美国海军的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存在共通点的。于是在1965年底,美国提出了麦克纳马拉时代的“F-X计划”。
“F-X”指的是“试验战斗机”。在这个计划中,美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应当为美国空军、海军两个军种研制一种通用的低价战斗机。它可能使用变后掠翼或者固定翼型,拥有不低于马赫数2.7的最大飞行速度,0.75以上的推重比,并大致拥有27000千克的空重。这型战斗机将替代17-100/105甚至F-4承担更多的对地打击任务。
令人不解的是,F-X项目显然与当时已经接近成军的TFX项目战斗机(后来的17-111)拥有许多类似的指标要求。两者的区别仅仅是F-X不具备空优功能。
此时的F-X注定难以走远。1967年初,退役空军上校博伊德领衔的“战斗机黑手党”在美国国会以及国防部进行了持续的游说。他们认为,这个与TFX差不多的战斗轰炸机显然缺乏实战价值,美国空军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与米格战斗机格斗取得制空权的空优战斗机。因此,F-X项目中的推重比、空重等指标都是落伍的。
博伊德的观点代表了美国空军内部相当一部人的想法。关于F-X究竟需不需要空优能力、空优能力如何实现的争辩,实际反映了冷战中期美国空军对于战斗机这一装备类型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过程。
这场争辩,与同时期美国海军对舰队防空战斗机的论证发生了叠加。在1967年直接导致了F-X项目的指标发生了变化,即推重比提升到1以上,空重减低到18000千克,最大空速下降到马赫数2.3左右。同时美国空军还决定F-X项目将使用低翼载设计。这赋予了下一代战斗机可观的航程与机动性潜力。
这时,三代机在美军发展的第一个交叉点来临。美国海军经过论证放弃了先前进行的VEX项目(海军版F-111),转而研制一型与F-X类似但并不相同的舰队战斗轰炸机——VFAX。后来这个项目的需求被整合进了美国海军同时进行的新VFX项目,之后又在美国空军晚一步进行的轻型战斗机项目(LWF)中得到部分实现。而V17X后来发展成了格鲁曼F-14“雄猫”战斗机,美国海军在LWF项目中挑选的战斗轰炸机后来发展成了麦道公司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