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要当“三个专家”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博览群书》杂志创刊33 年了,今年第4期是《博览群书》出版第400 期。上世纪90 年代,我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博览群书》杂志是光明日报旗下一份著名月刊,我和光明日报编委会的同志们,以及《博览群书》杂志的编辑团队,都对这本杂志倾注了很多心血。抚今追昔,我和光明日报的很多老同志,也和《博览群书》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几代读者一样,充满感情和感慨。
1995 年《博览群书》杂志创刊10周年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博览群书》1995 年第1期上,题目是:“努力办好《博览群书》,满足更广大读者需要”。今天,在国家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媒体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博览群书》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实需要一次深刻的回望与前瞻。
在移动互联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加速重构。《博览群书》作为一份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著名期刊,如何面对移动互联时代对纸媒的挑战,相信《博览群书》和光明日报的同人们都有思考和创新。
这里我想强调,无论移动互联技术怎样影响时代,人们对社会事件的权威报道和解读仍有强烈需求,对优秀作品的权威介绍和解读仍有强烈需求,对经典著作的权威介绍和解读仍有强烈需求。这三个“权威”和三个“强烈”,说明《博览群书》仍大有机遇,大有空间,大有可为。这里我对《博览群书》提三点希望:
其一,《博览群书》要当调查研究的专家。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首次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总书记在许多场合所强调的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于《博览群书》所主要面向的人文社会学科而言,有助于学科摸清家底、接融地气、有所突破、造福大众,也有助于外界了解学科、参与学科、支持学科。《博览群书》要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鼓励优秀的调研报告,鼓励具有调研意识的创作,鼓励情况全、数字准、观点新、有教益的作品,反对为发论文写文章,反对为捧人写文章,反对脱离实际写文章。我注意到,近来《博览群书》在全国读书类新闻出版物中,率先推出“名家名作与春节”“名作中的父亲”“名家·名作·名川”等带有鲜明调研印记的系列文章。这些雅俗共赏、贯通学科、助推文明的栏目应做大做强,发扬光大。这是《博览群书》在提升学术风气和学术质量上应有的举旗亮剑,奋发有为,不仅是《博览群书》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自强之路,更有助于推动中国人文社会学科像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其二,《博览群书》要当会讲故事的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洞察世界与中国得出的结论,具有深远意义。应该说,中国人文社会各个学科,不仅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的光荣使命,其学科历史、探索与发展,本身就是中国故事。
《博览群书》要鼓励和引导学术界讲好学术故事、学科故事、学人故事和学风故事。这些故事讲好了、讲深了、讲下去,会填补学科空白,激励学术进步,化成学科财富。
就《博览群书》所面对的大量图书和作品而言,任何学术著作、学术文章,其价值都源自学科突破与进步,讲清这个“突破与进步”不正是一篇篇好故事、一段段学术史吗?如果说,23 年前我对《博览群书》提出“努力办好《博览群书》,满足更广大读者需要”时,当时主要瞄准的还是广大青年学习文化、掌握知识、提升文明的需要,今天的《博览群书》面对的读者学历已经今非昔比,面对的世情国情已经今非昔比,面对的学科面貌已经今非昔比。推动各个学科讲好学科故事,让《博览群书》变成各个学科历史最权威的、生动的、优秀的讲述者,从而启发更多的学术刊物力避枯燥乏味,讲好学术故事,让学术面貌一新,让读者亲近学术,让学术影响读者,这不正是《博览群书》的崭新舞台,不正是《博览群书》服务读者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的提升吗?
其三,《博览群书》要当善于批评的专家。
《博览群书》创刊时,中央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寄予厚望。胡乔木同志在发刊词中写道:……出版机关的工作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内容广泛的(夸大些说就是“包罗万象”的)书评刊物。我体会,胡乔木同志所说的“内容广泛”,不能只包含对好书的表扬,也应当包含对低劣之作的批评,甚至也包含对优秀作品中个别败笔的“挑刺”。具有学术高度的、建设性的批评不仅可以起到对低劣之作的剖析与震慑,也能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推动作品水平的提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读者对图书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内容空洞”和“价格高”,其次为文字差错率高、内容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过分炒作、内容低俗和装帧低劣。这些现象虽无法抹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无法抹去大批优秀出版物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精湛与美好,但对于质量低劣等现象,有关媒体应当支持配合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严肃批评,形成合力。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两者是统一的;二是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要很好遵循。
应该说,每一代人都在通过图书等文化媒介为后人留下自己的文化记录,展示自己的境界、视野与品格。就《博览群书》而言,只有这样敢于批评、善于批评,才是对时代文化弊端的亮剑,才是对时代声誉的珍视,才是对广大读者的愛护,才对得起胡耀邦同志当年亲笔题写刊名,才对得起彭真、方毅、胡愈之、茅以升、卢嘉锡、吴阶平、张爱萍等许多前辈大家的亲笔题词和殷殷期待,才对得起33 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忠诚守护《博览群书》的广大读者。
(作者为光明日报原总编辑,曾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河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