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万福寺古刹的煎茶道盛宴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ad/chad201802/chad2018021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ad/chad201802/chad20180214-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ad/chad201802/chad20180214-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ad/chad201802/chad20180214-4-l.jpg
  十七世纪的明末清初,中国高僧“隐元禅师”应德川幕府之邀东渡弘法,于1654年率弟子20多人,在郑成功的帮助下从厦门搭乘战船抵达日本。不仅在京都宇治市建立一个完全的中国式寺院“万福寺”,还将明代盛行的“瀹茶法”传到日本。当时京都宇治的制茶师特别将抹茶的“蒸青”制成方式,与中国“炒青”绿茶的揉捻工艺结合,制作出蒸青煎茶而广受喜爱,成了日本煎茶道的滥觞。
  其实“煎茶”二字最早出自于中国唐代大茶圣陆羽的《茶经》,不过日本的“煎茶道”却与唐代的煎茶全然不同。有学者解释说明代所品饮散茶多为炒青绿茶,但日本绿茶并无炒青工序,而使用与抹茶相同的蒸青方式,却因为所习为中国炒青茶的瀹茶法,再加上“煎”字还包含煮或焙火等意思(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名诗《试院煎茶》),因此日人就随而称“煎茶”了,信不信由你。
  有人说明太祖朱元璋对茶艺最大的贡献,就是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成为主流,不再如唐宋将茶叶碾成粉末,而直接抓一撮茶叶入壶,并以开水沏泡饮用,称为“瀹茶法”又称“撮泡法”,堪称品茶方式的一大革命,茶艺也从唐宋时期宫廷或文士的雅尚清玩,普及为全民生活的一部份。
  隐元禅师俗名林隆琦,为福建省福清县人,抵达日本后,于1661年受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家康赐予宇治寺地,以中国福州黄檗山万福寺为样本,辟建万福禅寺,创立了黄檗宗,与临济、曹洞并称为日本禅宗三大派,而当地也因此得名为“黄檗”,在地铁搜寻站名时格外醒目。难得的是寺院整体建筑布局或供像风格,均为明代样式,就连寺内所有对联匾额都以汉字书写,包括山门外“不许荤酒入山门”的石柱,没有任何一字采用平假名或片假名。
  隐元禅师曾担任日本后水尾法皇的师父,法皇授予其真空大师、华光大师等称号,圆寂后又授予他大光普照国师、佛慈广鉴国师、径山首出国师、觉性圆明国师等谥号,在日本佛教界可说声名显赫、倍极荣光了。
  不过,隐元禅师对日本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将瀹茶法乃至明代的文士茶风带入日本,不仅为日本带来喝茶方法的变革,更带来观念的革新:有别于相对严苛繁琐,且仅在贵族或武士间风行的抹茶道,逐渐发展为士农工商皆能参与的煎茶道,隐元禅师也普遍被尊为煎茶道的始祖。尽管在日本国内的认知,本名月海元昭的“卖茶翁”才是煎茶道的始祖,但他本为黄檗宗的禅僧,年逾半百才卸下寺院重担,挑起茶担赴京都卖茶。此后又经田中鹤翁、小川可进两代的努力,煎茶道终于在日本江户时期确立。
  而且从1955年开始,“全日本煎茶道连盟”为了纪念隐元禅师的贡献,每年五月都在万福寺举办“全国煎茶道大会”,至今已堂堂迈入62届,因此说隐元禅师开创日本煎茶道,并不为过。
  我也曾受邀前往万福寺采访接连两天的“日本全国煎茶道大会”。连盟理事长为“松莛流煎茶道”的家元(即「掌门」之意)中村松继,他说煎茶道没有太多繁复的礼法与形式,注重的是饮茶时的心境,尤其着重个人的才学修养,以及个性品味的发挥,进一步体会茶道藝术之美,因此很快就受到日本骚人墨客的喜爱,而从明治初期逐渐兴盛,至今已发展为近百个流派。
  副理事长德山圭峰补充说,从60年前仅有20多个流派加入连盟,今天已有38个流派参加,包括深耕台湾多年的“方圆流煎茶道”,以及与台湾茶界交流密切的“美风流”、“小笠原流”、“松风流”、“瑞芽庵流”、“三彩流”、“静山流”、“黄檗东本流”、“二条流”等在内。
  有人说煎茶道与最典型的撮泡法,即早年盛行于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并传至台湾的“工夫茶”十分接近。而方圆流台湾支部长蔡玉钗也认为:煎茶道在精神与礼仪表现接近工夫茶,更不乏明代品茶、赏器、吟诗赏画与闻香等,同时融入生活艺术的“文土茶”精神,只是使用器皿略有不同,且表现更为精致罢了。
  大会重头戏是首日上午9时,于大雄宝殿举行的开幕式,仿佛宗教仪式般的庄严肃穆,所有与会人员均穿着和服,除了献花、献茶、敬“和篥子”,还有住持引领诵经。接着由来自日本各地的三十八个煎茶道流派,分别在寺院本堂、法堂、方丈、禅堂书院、松隐堂、伍云居等不同位置摆设茶席,分成两天进行茶席展演,并开放一般民众购票入内参与。
  煎茶道茶会可大别为前席、正席、副席、小馔席、挥毫席五个部分,不仅茶人与茶客之间有较多的互动,还保留了明代文士茶“以文会友”的特色,用茶则依高低等级分为:玉露、煎茶、番茶与非茶之茶(即花茶、玄米茶、昆布茶等)。一般冲泡玉露的小壶称为“急须”,而最受日人喜欢的急须就是明清时期流行的“巨轮珠”,明治年间日本藏壶大家奥兰田玄宝就有“无有巨轮珠,无以事茗事”之说。而清末至近代则因台湾乌龙茶的影响,在闽粤间流行的“水平壶”又成了日本茶人最喜爱的急须。
  既然是一年一度的盛会,各流派莫不卯足劲呈现最幽雅的一面,因此游走各茶席间,无论花艺布置、茶具选择,以及搭配的字画、手绘折扇等,都呈现各流派的不同风貌。而“美风流”茶席所有茶器、字画与插花等,均出自家元中谷美风亲手创作,在和谐的氛围中,展现煎茶道多元缤纷之美。

相关热词搜索:万福 古刹 茶道 日本 盛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