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创新教学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弥补分专业教育的不足,公共选修课在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公共选修课有其自身特点和现状,要求任课教师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目标,创新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选修课 教学创新
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历史来看,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瓶颈,因此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院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是指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美国劳工部为实施《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提出的未来劳动者应具备五种基本能力: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此外,还提出应具备的三种素质:基本技能(读写算、听和说)、思维能力、个人品质(责任感、自信心、社交能力、自我管理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涵盖了这五种能力和三种素质。高职院校目前都采取分专业教育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公共选修课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以弥补分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
一、公共选修课的特点
公共选修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及教学要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因此形成了公共选课的自身特点。首先,公共选课的开设可以不受专业限制,不论何类型的院校都可设置内容丰富的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如《影视文化》、《女性学》、《书法》、《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管理沟通》、《宏观经济学》等文社科类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品味,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不受知识体系限制。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系统学习某方面知识。因此,可以以培养素质为出发点选择开设的课程及授课内容。如《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倾听能力为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艺术鉴赏》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观察能力为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篮球》课程可以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协作和团队精神为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内容,等等。最后,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班(以下简称公选课程班)与一般的教学班级相比:班容量较大,可多达200人;稳定性差,只是因同时选修某一门公共选修课,在上课时间段是一个集体;班级管理组织缺失,公选课程班一般没有任何班级管理组织形式。
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
高职院校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能,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并且专业技能很容易的的到量化。如何实现学生高素质,已不是通过专业技术课程学习能够完全实现的,这需要有较为全面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1.学生选课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较低,2010年在满分为750分的情况下,理科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定在180分,文科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定在了200分,这也间接反映了部分高职学生在应试教育阶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直接导致进入大学以后对开设公共选修课认识明显不足。这既有态度上的原因也有能力上的原因:态度上不重视、选课不慎重,甚至让他人随意代选,即使亲力亲为也可能不具备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力,因而对所选课程不慎了解,提不起兴趣,直接结果就是课堂学习气氛较差、出勤率低。
2.课程建设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师资严重缺乏,直接导致公共选修课开课数量不足;课程目标、内容取舍、教学研讨也因没有相应的教学团队而难以进行实质性的探讨;学生因选择余地小而“被选课”,学习兴趣不足。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大多还处于鼓励数量扩张的初级阶段,教师开课没有竞争,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公共选修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公共选修课的特点与现状,对任课教师来说即是困难,也是机遇与挑战。教师对教学管理、内容安排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因此,公共选修课的任课教师要抓住机遇、潜心业务、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管理、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使公共选修课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为专业课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参与指导学生选课
高职生源状况决定了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选课质量,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教学效果。为此,任课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对学生选课活动的指导,如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个人博客、网上飞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形式,有技巧的向学生宣传自己所开设课程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等,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选课时对所选的课程及任课教师有较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与学生进行这样的沟通,也有利于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2.建立公选课程班级管理组织
公共选修课程的学生来自于全院的各个专业,只是因在同一时间选修同一门课程后,而同一时间上同一门课,公选课程班没有任何班级管理组织。公共选修课的任课教师要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己所开课程的特点、目的,组织学生无障碍的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制定管理职责,这不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锻炼能力。如以系部或专业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可引导促成专业学生之间学习竞争氛围;以随机组合建立学习小组,并要求坐在某一固定区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等等。
3.教学内容讲究趣味性
公共选修课课时数一般在30学时之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注意学术性,更要讲究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课上认真学习,课下也对这门课程格外关注,甚至进行自主学习。每一门课程都有与其有关的生动故事、典型事件,教师要广泛阅读积累,熟悉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采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主体地位。科学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首位是学习方法
鉴于公共选修课的特点,要把课程的学习方法放在教学首位。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就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可以以某部分内容为抓手,以点带面,完成教学任务。
公共选修课是为改变高职院校分专业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等教育弊端,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与必修课同等重要。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高职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拓创新,提高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文等.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杜威[美].民主、经验、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段伟等.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南[M].科学出版社,2008.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