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地区农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三江平原长期的潮湿低温环境使得该地区病虫害多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基于此,综合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地理、人文等因素,分析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三江平原农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三江平原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12
  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曾因“北大荒”而著称,经过多年的辛勤开垦,这片土地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三江平原每年病虫害导致地粮食减产高达10%,对农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1],病虫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1 三江平原现状
  三江平原又被称为“三江低地”,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多,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地势低平河流缓慢以及温度低季节性冻土的存在使得地表长期过湿、积水,沼泽众多,成为得天独厚的粮食种植基地[2]。
  近十年以来,三江平原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优化资源配置,使得该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该地区仍面临环境压力、生态失衡。由于盲目开垦、乱砍滥伐以及工业污染,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由于盲目的农业开发,草原面积锐减,出现草原沙化、盐碱化。草原面积的减少使风蚀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水旱多发,对三江平原的生态效益造成严重损失。
  2 主要病虫害
  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庞大,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农田环境复杂、植被种类丰富多样使得农田害虫种类繁多,农田害虫同所处的生态环境表现出相关性。作物生长过程中害虫的种类达40多种,二化螟、大青叶蝉、地老虎等害虫数量尤其庞大,可形成較大种群。
  3 病虫害发生的规律
  3.1 时间集中性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虫害的发生与时间呈现着密切的相关性,病虫害主要发生于降水集中的6—8月,该时段无论是从降水、温度、环境等方面都为病虫的繁殖提供了适合的温床,该时段适合大部分害虫的繁殖,因此各类病虫剧增,发生了虫害泛滥之灾。
  3.2 空间集中性
  据有关数据显示,害虫的生长繁育表现为一定的区域性。具体表现为,有些害虫喜欢群居,经常以群居生存;有些害虫喜食某种作物,便会因食而居;有些害虫喜欢某种温度,又会因温而居[3]。因此,由于各自的特性表现出了差异,差异性使得特性相近或者相似的物种继续抱团生活,使得害虫呈现出空间集中性分布。
  3.3 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
  由于长时间使用杀虫剂,很多病虫已具有了一定的耐药性,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病虫得以继续存活,并使得他的后代同样具有抵抗力,长此以往,优胜劣汰,病虫的存活率升高。
  4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4.1 土壤板结
  由于长期施用或过量施用磷肥,使磷和土壤中的有机物镁、钙等细微物质结合固化、板结成块,造成土壤密度大、通透性差、营养失调,死棵烂苗等病害发生,长此以往使得病虫有了更加充分的繁殖环境。
  4.2 土壤酸化
  常常由酸雨、化肥等造成,酸雨以及人为过量使用氮肥都会造成土壤酸化,危害是造成缺钙、镁等病害的发生,使作物长期营养不良,病虫害增多。
  4.3 土壤盐渍化
  人为过量施肥可导致的土壤积盐过多,进而作物缺水而死,即俗话的被肥料撑死。作物腐烂吸引了更多病虫以及微生物的滋生,加剧了病虫害的程度[4]。
  4.4 大剂量、高频次不科学施用农药
  大剂量、高频次地使用农药,在杀死了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虫害的天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4.5 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生存时间短、繁殖速度快的病虫,其抗药性相对更强,因此使用单一杀虫剂使得病虫已有抵抗性,杀虫效果不佳,这也是病虫泛滥的一大因素。
  4.6 作物自身免疫力下降
  频繁地施用农药,使作物免疫力降低,植物死亡率
  大大升高,病虫害繁殖速度也大大升高。
  4.7 作物生长环境的改变
  长时间用杀虫剂破坏了作物原有的生态平衡,原来生态环境中的病虫遭到破坏,新的物种代替繁殖。
  5 预防措施
  5.1 科学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对作物的生长、虫害的防治均有帮助。种植人员需要清楚作物在各个阶段分别应该施用什么肥,以及不该施什么肥。应当多使用无机肥,少使用有机肥,要适时适量,做到科学合理施肥。
  5.2 避免误区
  使用农药除虫害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是从根本上杜绝虫害、一劳永逸的好方法[5]。要想使作物少得甚至不得病,必须从少用农药做起,同时治虫离不开药剂的配合。
  5.3 田间精细管理
  要做到深耕、细作,及时清理杂草,合理有效地施肥。无论是用药的浓度还是时间、方法、温度,都要注意精确把握,尽量使其发挥最好效果。
  5.4 灯光诱杀
  充分利用害虫们趋光的特点,利用黑夜中点灯的方式捕杀害虫。可以在作物旁边安装捕虫装置,以此来减少或者取代药剂杀虫,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5.5 生物防治法
  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天敌的作用,在病虫害成灾的地区,放养该生物的天敌,用这样的方式来控制有关病虫的数量,以此达到“以虫制虫”的目的。
  5.6 优先选取抗虫害种子
  在挑选种子时,应特别注意优先选取具有抗药性的种子,使得种子本身具有抗病虫的优势,在生长过程中更能减少虫害所带来的困扰。
  5.7 避免重茬
  种植作物时切记尽量不可重茬,重茬不仅会使作物产量受影响,还会使病虫耐药性增强,不利于控制虫害的数量。
  6 结语
  农业中治虫直接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因此治虫是增量增产的保障,人们能做的是充分运用现代的科技将技术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增产、丰收,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步伐,继续赶超发达国家,使我国农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造福。
  参考文献:
  [1]郭泰,王成,张静涛,等.佳木斯综合试验站大豆千亩示范创高产[J].大豆科技,2011(6):52-53.
  [2]张亚萍.大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7):48-49.
  [3]郭泰,王成,王志新,等.2011年佳木斯地区大豆生产春播技术指导建议[J].大豆科技,2011(2):59-62.
  [4]代瑞平,刘海.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1(1):20-22.
  [5]孙明义,张成军.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1):1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相关热词搜索:病虫害 农田 技术研究 防治 规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