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工艺在旅游度假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A2/O工艺是一种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某旅游度假村为例,采用分段进水接触式A2/O工艺对该度假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指标可稳定达到一级B 标准,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明显优于普通A2/O工艺。
关键词:A2/O;旅游度假村;生活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3-0086-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48
Abstract: A2/O process is a matur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a resort for example, by step-feed contact A2/O process on the resort life sewage, the ope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shock load capability, the water level of B standard stability index can be reached,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ect is go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A2/O process.
Key words: A2/O; Tourist resort;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长,旅游度假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游客的流通导致了旅游度假区生活污水排放上升,为确保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质量,采取有效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十分必要。基于此,笔者对A2/O工艺在旅游度假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1]。
1 旅游度假村污水水质、水量
某旅游度假村自然风光优美,没有农业种植和工业。整个村支撑产业也就是以旅游度假为主。旅游旺季时,度假村每日接待的旅游人数多达1000人。根据该村往年自来水用量,旅游型人口波动规律等信息,确定污水处理工程中污水流量设为140m3/d。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2 工艺选择与工艺流程
2.1 工艺选择
首先通过对乡村产业的分析,来确定水质含量。该村庄没有畜牧业、工业、农业等产业,所以在水质中碳氮比、碳磷比的含量不高。其次,要根据乡村的特点进行施工工艺的选择。由于乡村依托于旅游业,所以在对环保的要求极高,所排放的污水的质量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后,由于旅游具有季节性,所以一定要根据淡季、旺季的特点进行施工工艺的而选择。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本文选取了以A2/O为主体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利用该工艺能够将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的优势相结合,以分段进水的方式,将系统中的脱氮除磷能力加以强化,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降低旅游淡旺季污水流量的变化[2]。
2.2 工艺流程
污水通过污水口流进污水处理系统,首先要通过格栅井,对污水中较大的杂物进行处理,然后将带有细小颗粒杂质的污水排到沉砂调节池中,利用沉砂调节池中的沉砂处理能力,在池底设置泥斗,采用人工清砂的方法。对污水中淤泥的清理,随后利用提升泵,将污水同时排进厌氧池和接触缺氧池中,进入厌氧池的污水,能够通过二沉池进行释磷的处理,进行泥水分离,将上清液排入出水循环池,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这样的做法既能够维持系统中活性污泥浓度,又能够使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磷再生;通过对剩余污泥定期排出,完成磷从系统的脱除的工作。再通过进行污泥回流工作,将其与的污泥进行排除,将污水排进出水循环池。进入接触缺氧池的污水在接触好氧池之间进行消化液回流的工作,进入接触缺氧池的工作方法与进入二沉池的工作方法原理相同,二者都是通过与原污水混合配流后发生反硝化作用,以此来实现脱氮功能。接触好氧池主要是对未被厌氧和缺氧微生物进行BOD5、硝化、吸收的处理。然后进入二沉池,最后进入出水循环池。进入出水循环池的污水能通过循环回流,对污水反复进行处理,直到水质达到污水处理的标准后,就能够排除。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 主要构筑物的设计
3.1 格栅井
水深为1m,在设计中设有粗、细两种格栅,粗栅隙为30mm,细格栅为15mm,与整个乡村的污水排放口相接,在设计中还要注重对流量计量感应设备和排洪管道的增加,一旦发生暴雨或者污水流量过大的情况,流量计量感应设备能够通过感知对超过进水量的部分进行跟踪,在自动开启排洪管道,减小对系统的冲击[3]。
3.2 沉砂调节池
平面尺寸为4m×2m,水深为3.5m,最长水流停留时间为4h。在沉砂调节池的底部设置两个泥斗,利用人工进行不定期清理沉砂处理。安装两台提升泵,分别将处理过的污水通过泵压,输送到厌氧池和接触缺氧池中。
3.3 厌氧池
平面尺寸为6m×3m,水深为3m,最长水流停留时间为7h。在池中设立布水管,以保证污水在池中始终保持一个较好的流态,有效的减少了回流淤泥在排进时对水流造成的限制作用,和短流等不利流態,能够让在厌氧池中的污水自动流进接触缺氧池[4]。
3.4 接触缺氧池
平面尺寸为6m×3m,水深为4m,最长水流停留时间为8h。进入该池的污水主要来源于厌氧池、原污水、接触好氧池回流硝化污水,在池中设置布水管。采用软性纤维填料进行填充,使填充高度保持在2m,能够有效的保证污水能够进行自动出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