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中图分类号】R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妇产科护理学》是当前护理学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对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各类病症以及生理状况进行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1]。此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专业性,因此,对此门学科进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若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校的护理系學生50名以及任课教师6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研究报告。
1 一般资料以及主要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的护理专业学生50名以及任课教师6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选取的教师和学生均为女性,其中,50名学生的年龄区间为16~20岁,平均年龄为(18.64±1.07)岁;6名教师的年龄区间为26~48岁,平均年龄为(34.25±1.54)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本次研究主要对入选对象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
1.2 主要方法
本次研究首先对选择的对象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当前在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含那些内容,然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形成资料,都所有资料进行收集归类,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进行资料总结,得出影响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2]:首先,在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该使所有入选对象对此项研究进行了解,并在访谈过程中如实反映问题;其次,在访谈过程中,应单独进行访谈,以免访谈的结果受客观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再次,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应对有效资料进行整理,资料的整理尽量精炼简洁。
2 结果
通过本次访谈可以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教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访谈可知,影响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具体可包括如下内容:首先,从教师因素来讲,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观、人格魅力以及师生关系。其中,教师的教学观主要是通过新的方法和思维,对学生独具特色的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模式进行构建。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对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进行吸引。师生关系主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其次,从学生因素来讲,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学习能力、兴趣以及方法是构成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内因,学生学习的能力、兴趣以及方法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教学因素方面来讲,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硬件,教学方面的因素是影响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外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3 讨论
此次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与质性分析法同出一辙[3],主要是对研究对象所形成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而系统化、程序化的将中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将分析出的各类影响因素做如下探讨。
首先,从教师因素进行讨论。教师是整体护理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观点、教学行为以及个人特征都会深刻影响到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学习,教学观牵动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反映着教师的特征,因此,若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观,从而指导正确的教学行为,创立一个良好的师范形象;其次,从学生因素进行讨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些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开展,并且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以及能力成为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内部原因[4],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进而使护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从教学因素进行讨论,教学因素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外部因素,在教学外部因素中,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的目标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创造有利条件[5]。
综上所述,针对中职《妇产科护理学》这门学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若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认识,并从其影响因素出发,从而使教学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施用慧.妇产科护理学有效教学影响因素的执行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81-83.
刘芳芳,曾春英.对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有效教学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163-164.
陈海瑛,谷青芳,刘晓英,郭晓琴.妇产科护理学》本科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30):2807-2809.
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4-97.
侯晓梅,赵耀,陈玉兰,杨明晖,李燕.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 , 2016 , 26 (3):212-213.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