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与平面设计留白中的“有无”对比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虽然只有少数作品才能接近“形而上”的内涵,但是,不是只有“形而上画派”才会涉及它。所有的艺术家都会思考“形而上”这一问题。所以从本专业的角度对“形而上”进行适当的探索,并分析了平面设计中留白现象。
关键词:有无;留白;形而上
前言
艺术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而不是工艺品,就在于作者把自我的精神层面融入到作品之中。如塞尚、毕加索、梵高等艺术家都在自己的绘画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形而上”。中国古代画家在“道”或“禅”的指引下创作自己的绘画。当代中国画坛中同样活跃着如张晓刚、方力钧这样的艺术家在不遗余力的寻找着“形而上”。马蒂斯在他的《画家笔记》中也曾这样描述道:“绘画最重要的方面不是模仿自然,而是把知觉变成一种永恒的形象”。“形而上”也就是艺术家通过“形”的精神性的表达,是极致的独一无二的。在平面设计中也是如此,“留白”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视觉现象,表达的是一种“虚”和“实”、“有”和“无”的关系,也直接反映了设计师的审美和设计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形而上”的阐释
中国和西方对“形而上”本源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易经·系辞》中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着谓之器。”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我认为道和器是两种境界,两者以形为基点分割开来,也可以说道是器的质变,是器的积累,一般人通过量的积累可以做到技,所谓修者,习也。而能达到道的高度的人却寥寥,它靠的是悟性和修为。“道”是什么?道”是中国哲学中最古老,最普遍的范疇之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道”也有着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认为“道”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超越一切相对的绝对。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论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它看不见,摸不着。具有玄奥的色彩。同时,老子也点明道是“气”,“气”是阴和阳的结合。这个解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
二、“形而上”在平面设计留白中的价值
(一)留白中有无的内涵
我们常把“留白”也称为“空白”,所以有必要阐述一下“空白”。“空白”不仅仅是“空”,符号学上“空白”也是一种符号,用来表示空白、间隔等。在这里,我们便可以发现:空白不仅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而且有时候更胜千言万语,于是才有“无声胜有声”的说法。道家一般认为“无”是美的最高境界,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含有深刻辩证思想的命题,体现了老子哲学的精湛与深邃,一般认为是具有高度抽象思辩能力的见解,对“无” 境界之美的肯定也充分展露无遗。而“大美无言”这句《老子》原文中没有,是后人由《老子》原文意思衍生来的,其意应为:最美的东西不张扬,也不需要言语解释。由“形而上”的哲学讨论转化为“形而下”的实际应用,当始之于中国画,其特殊的表现技法和审美观念,为“留白”这种艺术形式预留了生长的空间。现代设计中之所以重视“留白”也是因为:设计者是为别人设计,这就需要与受众进行思想交流,而这种交流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观念”的交流。
留白是一门艺术,只有巧妙的留白,讲究空白之美,才能够更好地衬托主题。与现代版式设计的留白手法相一致。例如,版式设计中,留白留的不合理,观者就不能清晰地确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更没有美感可言。通过事例的阐释我们可以了解现代版式中的留白和老子的“有”、与“无”是讲究技巧的。留白不是“无”,它比“有”更能表现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它指引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带读者走进一个有意境的空间,充分展现了以“无”显“有”的境界。
(一)“形而上”在留白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家木心曾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上帝不了解这个世界。艺术家创作了世界,但艺术家了解这个世界”。艺术活动是主观的,艺术家创造的世界正是他们所感悟的“真实的世界”。设计作品是静止不动的,是没有生命的。如果只是客观再现物体本身,毫无艺术可言。好的设计品是需要有强大生命力的,要想脱俗,避免匠气,只能运用主观情感赋予设计品生命。留白中的“形而上”正是给平面设计以灵魂的因素。可见,情感因素在创作实践中是及其重要的。在 20 世纪初,基里科与卡拉共同创立了形而上画派。这个画派深受尼采的唯心主义和弗洛伊德心里学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创作把幻想的梦境与真实结合在一起。他们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画的表现具有无理性,无秩序性,就像另一个超然的世界。马克·夏加尔是形而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对童年的回忆,表现的内容多是幻想出来的世界,所以画面没有任何的逻辑性,他所表达的是种永恒的美。基里科的绘画深受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的影响,他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创作,画中的内容与现实相差甚远,绘画里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形而上画派的作品把理想与幻觉融为一体,主观意识很强烈。后来莫兰迪加入了形而上画派,他深受印象派的影响,在经过漫长的探索后,莫兰迪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形式,他的静物画以微妙的“冥想”著称。如今平面设计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单纯作为美化社会生活的手段,更重要的为了寻求和揭示人生、天道、自然的主体意识,使设计作品需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仅靠直接的外在表达,只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毫无生趣,因此恰到好处地运用“有”与“无”的对比可以达到很好的传达效果。“留白”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设计从整体空间上考量,为艺术设计创作提供思维空间,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定位。
三、在平面设计留白中接近“形而上”内涵的方法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社会中,人们想要表达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观者不得不被迫接受冗杂的信息。但是结果往往会导致观者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吞没,更不用说能找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了。万物皆需要通过对比来实现,黑与白,高山与土丘,均是通过对比实现。“有”与“无”的对比,实际上是主体之实与空间之虚的对比,即虚与实的对比。在设计中,想要表达“有”,就一定要有“无”的衬托,以“无”显“有”。早在我国古代绘画论中就有说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画面在疏密的布局要有意识地留取空白。画面太满、太密,观者看后视觉上必然会产生疲惫的感觉留白留的恰当,不仅有利于强化观者的感受,而且使主体更加突出版面中留白得当,意犹未尽的含蓄美感也会油然而生。在吕敬人老师的书籍设计作品中,像《敬人书籍设计》、《黑与白》、《梅兰芳全传》等,从版式的角度来讲,无一不是运用了留白的手法,版面大面积的留白(或者是虚空间),以凸显版面中的主体部分,虚实相互映衬,给观者在视觉上不仅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令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
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留白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审美和文化特征之一,在这里留白艺术表现形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在整个视觉现象领域独树一帜,并且实际作用于商业、文化、生活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法。这种设计手法注重一种“虚”和“实”的设计空间,在图形设计上,“有”和“无”的图地关系也部分依赖于这种表现手法。在设计中通过留白等多种设计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拓宽了艺术表现形式,还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高天超.绘画中“形而上”探索[D].吉林艺术学院,2013.
[2]李杨.对“形而上”的阐释及其文学意义[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1-15(11期).
[3]于建锋.平面设计中的留白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