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弑师案后的追问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看到付成励被警察带走的时候,我特别难受,很想冲上去抱着那个孩子问一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回忆半个多月前的那个傍晚,40多岁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处长李秀云眼眶有些湿润。

  10月28日晚6点40分左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室内,该校法学院教授程春明正准备上课,政管学院大四学生付成励手持菜刀冲入教室砍伤了他,程春明所中的两刀在颈部右侧偏上处,刀口约1尺长、2寸深。颈动脉、颈椎被砍断,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悲剧发生后,各种传言开始出现。有学生在校园网上发帖称,程春明曾与嫌疑人的女朋友保持暧昧关系,但这种说法一直未得到校方的证实。

  不断发生的极端事件,一次又一次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病造成的校园伤害。

  

  阴影挥之不去

  

  本刊记者最近在中国政法大学采访时得知,尽管惨案已过去一段时间,但离事件较近的师生仍然不能走出阴影。一名与付成励同班的女生对记者说,她们班的女生经常面对面沉默、流泪,她们不相信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会杀死老师。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回忆说,他住在北京主城区,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昌平校区主持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开了3个小时。“这起悲剧对学校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我们先是让保卫处处长介绍事件经过,然后对这个事情的现状和可能引起的反应作出分析,为妥善处理此事,我们作出了十项决定。”他说。

  这些决定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做好程春明教授的善后、主动发布信息、做好事发现场学生的心理干预、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等。

  校方及时处置后,事件引起的校园恐慌和负面影响得以减到最小。石亚军说,事发第二天,没有一个课堂因此事而停课或者出现异常。学校对教课老师提出要求,即不要在课堂上讨论这件事情,因为警方还没有结论,以避免给学生造成二次伤害。此外,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及校方态度,学校还在校园网上破例登了一则讣告。

  因为事件来得突然而惨烈,一些学生聚在校园里,摆放鲜花、蜡烛,悼念受害者。学校积极疏导,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空间和方式。

  惨案发生后几天,受害者的亲戚朋友纷纷从外地赶来,人数达到40人左右。记者了解到,中国政法大学将家属们全部安置在学校条件最好的国际交流中心住宿,对他们的生活、起居、饮食、交通、医疗,都作了严密的安排。

  李秀云说,学校努力与受害者家属营造一个相互关心的氛围。学校处理事件合情合理,以情感人,得到受害者家属理解。

  学校对付成励的同班同学也做了大量工作。校领导亲自出面做解释工作。心理学老师对案发现场的19名同学及相关同学进行了跟踪辅导和心理干预,为了避免别人触及她们的伤口,学校保卫处将众多媒体记者拦在宿舍楼外。

  阴影仍然留在政法大学部分师生的心里。本刊记者了解到,如今学校一部分老师有这样的疑问和担心,即以后还能不能对学生进行正常管理,在论文打假、考试作弊等方面还能不能正当处置有关学生,因为已经有学生扬言要报复老师。鉴于这样的情绪和担忧,政法大学专门成立了风险评估与排查小组。

  石亚军书记说,付成励弑师案发生后,学校正准备进行深层次反思,到底学校在管理上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不得不说的师德

  

  除付成励用菜刀将教授程春明砍伤致死外,10月份国内还发生另外两起学生杀死老师的惨案。人们在问,为什么作为法学精神的传播地,政法大学会出现如此惨烈的悲剧?而新时期师生关系的话题更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程春明和付成励,在学术和学习方面都是优秀的。程春明1988年到法国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回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教授法理学和比较法等课程;
付成励于1986年出生,2005年考入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事发前正准备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李秀云说,在全国高校扩招的狂潮中,政法大学近8年来一直没有扩招,生源不仅稳定,而且质量较高。这些学生在他们原来的环境里,肯定是百里挑一的好苗子。

  悲剧出现在这样一对师生之间,令人愕然。对于他们二人的矛盾,目前都集中在政法大学一名女研究生身上。但种种传言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说,虽然这宗弑师案的原因和内情还在探究中,但从外在表现看,这不能淡化为一宗简单的校园暴力事件,而是社会病在校园的一种具体体现。在他看来,如今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存在难以化解的敌意,缺少沟通和对话,这是很致命的危机。

  一位知名教育学者分析说,近年来我国各大学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扩招,而教师队伍变动不大,这使得师生关系变得疏离。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开始侵蚀校园,使师生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连续3起弑师事件过后,从媒体及网民的讨论焦点看,学生挫折教育与老师的师德问题仍然是中心话题。

  中央民族大学一位教授对本刊记者说,少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师德败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比如,现在导师的权力太大,很难被限制和监控,”她说,“导师不仅掌握经费、项目及文章推荐权,在某种程度上还掌握学位授予权,所以有些导师开始剥削学生,利用学生干活,甚至长时间让学生给家里的病人陪床。一些导师就像八爪鱼一样,什么都要分一点、占一点,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反击。”

  有专家甚至提出,应该在学校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进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建立师德监督网站,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和警戒,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对不合格的老师予以“一票否决”。

  

  预防校园悲剧

  

  付成励事件过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广泛采访了一些教育专家、犯罪专家和心理专家,他们认为当前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作出努力,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积极预防犯罪,让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心理学博士、北京青年压力管理中心主任熊汉忠多年来一直研究大学生的行为及心理模式。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学生频发危机事件,原因之一是大学生自身普遍缺乏预防意识,没有作换位思考。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理性的思维。

  尽快在高校开设婚恋教育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她在研究中发现,我国高校有三类问题较为突出,即盗窃、情感及自杀。其中因恋爱产生的大学生过激行为更为常见,但由它引发的悲剧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面临这个问题,他们已届法定结婚年龄,但得到的辅导十分有限。”她说,“几年前在云南大学杀害同学的的马加爵忏悔时就曾提到他的性苦闷。前几年,中科院一个博士把女友从高楼上推下去摔死,还有大学生往恋人脸上泼硫酸,其行为触目惊心。这是因为少数大学生很容易钻牛角尖。所以大学应尽快开设婚恋教育课,请学者专门授课,还要有24小时咨询热线,讲解有关性、婚姻、家庭、恋爱等内容。”

  李秀云也表示,允许大学生恋爱、结婚还远远不够,必须给予指导。她说,大学生们离开父母的时间很长,身边又都是同龄人,面临同样的问题,无法给他们有效的意见。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给高校学生开婚恋课很有必要。

  大学生需要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包括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李玫瑾说,她与一些制造血案的大学生进行过交流,发现他们很悔恨,都知道自己走错了路,但为时太晚。大学生们因为年轻,很容易一时脑热犯下过错,拥有生命的时候,却不知道珍惜和敬畏。

  “现在一些学校都开设了法律课,但只讲授予法律条文,对法律精神和尊重生命很少涉及。”李玫瑾说,“我亲眼看到几个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他们说自己还没到18岁,可以在学校和社会上杀人而不用负责任。这反映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太空洞,离教书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远。”

  知名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目前很多人都已经对教育问题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力量去扭转目前的形势,这需要国家在具体政策设计时认真考虑。

  增强学生处理各种危机的能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向红笳说,应该让大学生知道,他们一辈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何有智慧地处理渡过这些危机,而不是武断地采取各种极端行动,是检验一个年轻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大学里,有可能一句玩笑话就引来一起命案,学生的心理普遍脆弱。”她说,“前段时间,民族大学有一名学生就因为转系不成功而自杀了,这让所有人都痛惜不已。”像付成励这样的大学生,不仅杀害了老师,毁了自己的前途,还让两个家庭陷入悲痛之中,令人深思。

  应该特别爱护大学生里的贫困生群体,做好他们的相关工作。向红笳说,贫困可能会刺激一个年轻人奋进,也可能会让他自卑,如果外界刺激令他无法忍受,就可能会引发悲剧。杨东平教授特别提到北京的40余万流动农民工子女。“他们得到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可能不是很完整的,面对这个巨大的城市,他们迷茫而失落,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隐患”。

相关热词搜索:追问 瞭望 新闻周刊 弑师案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