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中国离印度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龙与象的陌生和敌意
一座喜马拉雅山,从地理上隔离了中印两国,1962年的一场边界战争,让两个国家的人民有些敌视和陌生。
同样多的人口,同样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龙和象的对比,瑜亮情结,让两个国家的人民很难客观、平和看待对方。
由广州民间思想者兼教育企业家信力建组织的民间印度考察团终于成行,有曾经在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的陈思任领队。我们一路在旅行车上是辩论、唱歌、讲笑话、讲黄色段子、讲个人经历。由于有一个台湾裔美国籍的单身美女Ivy同行,几个文学男青年的争风吃醋,一路上是欢声笑语不断。
这次印度之行,我有一个意外收获是减肥,因为印度餐实在太难吃。印度人在吃上真是太环保,猪肉不吃(因为猪是神圣的),牛肉不吃(因为牛是他们的母神),他们只吃鸡肉和鸡蛋还有一些羊肉,鱼也吃一些,蔬菜也很少。像鸭子、鸽子等动物,也基本不上他们的餐桌。
你如果去印度一周,你可以写一本书,你如果去印度一个月,你可以写一篇论文,如果你在印度呆上一年,你发现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就是印度导游听说我们回国要写文章的忠告。
回国已经两个多礼拜了,我一直在构思印度之行怎么写,实在太难动笔。
2006年我第一次去日本,感慨贼多,我曾写过一篇《我们离日本有多远?》的文章,没有想到引起不小反响,当时感觉中国要赶上日本,是一件绝不容易50-100年以后的事情。
这次也是第一次到印度,穿行在印度次大陆,这个地球上的人种博物馆,从德里到印度茹阿贾斯坦邦的首府—杰普尔,再前往亚穆纳河岸的印度古都----阿格拉市,参观世界建筑之奇迹泰姬陵,后前往对岸的亚格拉城堡参观。次日早餐后乘搭上午的火车前往占西,参观举世闻名的“性庙”所在地----克久拉霍,再赶回德里第二天和德里大学的教授座谈。
由于去达兰萨拉的行程取消,整个队伍兵分两路,一路11人第二天乘飞机前往印度教
圣地----瓦拉纳西。印度教圣地----瓦拉纳西是印度最为特别的一个地方,可以说你不到这里,不看恒河晨浴,就没办法理解印度教对于印度人真正的意义。
我和老虎则飞去了孟买,开始了两天自由行,我们两人觉得:如果你没有去印度这个最大的最繁华工商业城市孟买,你则没有足够的自信开笔写印度。
两天后我们两路人马又在德里汇集,第二天参观新德里,包括总统府、国会大楼,政府大道、德里门、莲花庙,晚餐后去机场飞回广州。
文明古国的第一印象是:失望!
1月30日我们坐南航的飞机降落在印度的德里机场,机场内还算可以,出机场好算顺利,但一出机场则是比较杂乱。在我们去往酒店的途中,晚上10点多还一路堵车。
印度马路上跑的车比中国差很远,大多属于中国奥拓和夏利的水平,他们本国的TATA牌汽车居然很多,当然日本车、韩国车、美国车、欧洲车也能很容易见到。
有一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对于印度观感太贴切了。我们原来从媒体中一直以为印度是比中国要落后一点,基础设施差,但他们的软件业和电影业比我们发达。但当你踏入印度的土地,你发现,中国落后西方很远,但印度这个国家落后中国也太远,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差20年,整个市容、市貌用三个词来形容:混乱、杂乱、脏乱。
在印度我们就没有见过一条像中国一样的高速公路,德里和孟买也没有开通地铁(导游告诉我们德里好像开通一段10公里的),公共汽车和公交车站也是脏乱差,基本见不到人行天桥、斑马线。
马路边的摊贩多如牛毛,路边的垃圾遍地,在印度,你感觉不到城管和环卫局的存在。好像公路局、市政园林管理局也不存在,因为好像所有的道路、绿化都没有人在维护。
印度的出租车也比中国差,大多是没有空调的类似中国奥拓和夏利的车型,有空调的车则猫在五星级酒店等外国游客。
极大的贫富差距,但富人和穷人安之若素
在印度你能感受到极大的贫富差距,五星级酒店内富丽堂皇,酒店之外脏乱差。在印度,我们住的的酒店、度假村都是私人的,管理得非常好,服务生彬彬有礼,但是小费不可少。但是酒店之外,则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在德里和孟买两个大城市,贫民窟是经常可以见到,但是印度富人住的漂亮别墅也不少。印度让人觉得奇怪的一个现象:富人住别墅、养一大堆仆人,每周去五星级酒店吃中国餐(印度人很喜欢吃中国餐),穷人在贫民窟也安之若素。
幸运的是,我们在孟买住的五星级酒店吃中国餐,遇到一个北京来的中国餐大厨,他在印度10年了,女儿也在印度读中学,这个北京大厨居然对政治特别关心,他见到我们两个来自中国的游客像见到亲人一样,我们在餐厅热谈中印对比两个多小时,临走时还恋恋不舍。我们问他怎么看待印度富人和穷人安之若素的现象,他说:印度的穷人认命,不仇富。
治安良好的国家,理直气壮的乞丐
我们在印度有一个让人吃惊的发现:印度的治安居然比中国好,但是印度外国游客出没的地方则是乞丐遍地,包括印度的火车站站台。印度乞丐和中国乞丐有一个很不样的地方,就是他们理直气壮,也许他们把乞讨当成他们的职业,他们也不用担心城管和警察来驱赶他们。印度导游告诉我们:这些乞丐虽然让人有些烦,但他们不盗窃,他做导游很多年了,也没有遇到游客失窃的事情。
印度治安最大的问题是宗教冲突,尤其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这是他们多少年也化解不了的心结。
弱势又腐败的政府
Organised Anarchy这个英文词组,是典型为印度政治学而生的,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
这是一个面子里子一致的国家,你看不到政府为面子修建的形象工程。在任何一个外国游客出没的地方,乞丐都是快乐“工作”着,不在意这个国家的高达“形象”。
中国1949年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国家,*的军队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在消灭国民党军队和其他地方军阀的同时,也扫荡了一切权威和组织。毛泽东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最有严密的、大一统的政府。
也许和印度建国的历史有关,1947年印度不是像中国一样靠内战建立,印度是靠甘地和印度国大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印度在统一之前,就没有一个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而且印度在建国之前,在这块土地上,居然有524个小的公国。而且印度这个民族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印度这块土地,有无数的人种和种族,号称是地球上的人种博物馆。
正是因为印度的建国是这样一种历史,所以印度的中央政府一直不够强势,而且印度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从法理上又是独立的。你想,国大党虽然从建国到1998年一直在中央政府执政,但是不少地方邦政府,却是其他小党比如*执政。
尼赫鲁当初走第三条道路,建立了计划经济为主半政府管制经济体制,它在建立起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同时,又保持了私有制,并没有把民营经济消灭得一干二净。但是政府为了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无处不在的许可证制度。
印度导游告诉我们,以前在印度开一个商店、开一个印刷厂,都要向政府申请许可证。
这种政府对经济无处不在的管制,为印度政府的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北京的政治厨师告诉我们:印度政府又腐败,又低效。
印度的国营铁路也是如此,我们为了退掉去德兰萨拉的火车票,两个团友陈诗峰和他太太去德里火车站办理退票手续,结果跑了一个下午和晚上,居然没有退成,为此陈诗峰太太一回到酒店就委屈得哭起来。
这是一个语言交际成本奇高的国家
印度的语言也是极其复杂,据1962年印度人口调查的一个统计,印度人讲的语言有1652种,印在钞票上官方语言就有15种,每个邦又有自己邦的官方语言。
英语在印度扮演的其实是一种语言粘合剂或者胶水的作用。不同语言之间就是靠英语来沟通和粘合,但是英语在印度又没有成为像中国汉语这样流行和普及,在印度只有30%的人能讲英文,但是只有10%的人能流利使用英文。印度的上层是以能讲英语为荣,但是印度的下层却讲的是印度语或者旁遮普语等其他地方语。英语就这样扮演着一种语言粘合剂的作用。
你想印度这个国家的语言交际成本多高,治理成本有多高。
人人过度滥用自由,导致人人不自由
正是因为印度政府的弱势,你可以看到印度感觉不到城管和交警的存在,感觉不到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的存在、感觉不到市政园林管理局、规划局、环卫局、公路局的存在。在印度人人可以在家里屋顶上可以装卫星电视。
印度人是过度滥用自由,让这个国家的效率很低,德里大学的教授座谈时和我们讲:在印度你推进一件事情很难,但你要阻止一件事却很容易。
在西方国家工人和教师罢工之前有严格的程序,等所有程序完成后才能罢工。
但是在印度,工人、教师人人可以罢工但是罢工之后没有人理你、解决你的问题。
人人可以示威,人人可以堵路,但是示威之后也没有人理你,示威之后问题还是无法得到解决。
人人可以沿街摆地摊,阻碍了交通、污染了环境也没有人管你,结果是你的自由滥用妨碍了别人的自由。
发育不良的民主
印度人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但我却认为印度的民主是发育不良的民主?如果以英法的民主的发育程度为100,印度民主的发育成熟程度大概有40左右。
因为从1947年印度建国,尼赫鲁就任第一任印度总理,国大党在印度就是一党独大,中央政权一直掌握在国大党手中,直到1998年印度人民党才第一次通过选举完成了政党轮替。所以印度一直没有形成类似美国的有效的两党竞争的政党制度,如果任何一个国家虽然有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但是如果没有形成有效的几个政党竞争的机制,我认为这种民主是发育不良的,民主制度的优势是无法发挥出来的。西方政治学有一句谚语:两党竞争的制度就如两个魔鬼竞争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魔鬼变成了天使。而的一党独裁的制度,这个党上台的时候可能是天使,天使独裁久了慢慢就变成了魔鬼。
印度虽然国大党一党独大,但国大党也没有把其他政党一网打尽,很大小党比如*也能在一些邦通过地方竞选获得地方政权,比如西孟加拉邦,*就在这个邦执政很多年。
1957年,印度喀拉拉邦出现了第一个*执政的邦政权。而在西孟加拉邦,从1977年开始,左翼阵线已连续执政28年,是印度执政时间最长的地方政府,其现任首席部长巴塔,是印共(马)中央政治局委员。
土地私有化,让政府征地很难
在印度土地是私有的,政府征用土地很难,而且经常要通过司法程序,周期漫长,所以印度政府征用土地搞基础设施很难。
但是其他土地私有化的西方国家怎么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我想这和西方国家相对高效公平的司法制度有关,在这样的制度下,政府可以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公益用途而又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你看到,如果一块土地如果是政府所有,进城的农民把它占住了,盖了贫民窟,多少年之后,这块土地就变成了他的了,政府再想把他赶走就基本没有办法了。
迁徙很自由,没有暂住证,没有人能把一个乞丐从大城市赶走!
在印度,迁徙自由贯彻得非常彻底,任何边远地区的农民都可以到大城市去,他也无需办暂住证,他的孩子也可以在城市获得很一般但免费的公共教育和质量很一般的免费医疗,高考也无需到老家去。
效率低下的法院
因为印度继承了英国的法律制度,办案重证据和程序,重视法庭辩论。律师在法律程序中扮演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律师就利用法律的漏洞,往往能把诉讼周期拖很长。这也让很多贪官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出现冤案的几率也相对很低。
高房价和高酒店价格
印度大城市的酒店价格是特别贵,比如德里和孟买的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普遍在300美金以上,像我们本来想入住孟买遭受恐怖袭击的泰姬陵酒店,一天的房价要500美金以上,还没有订到房。孟买的房子也特别贵,比如在一个好地段租一个三居室的公寓,居然每个月要人民币三万以上。
印度也深受计划经济之害,改革开放,比中国晚了整整13年
很多中国人听多了印度人宣传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就理所当然认为印度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其实印度也深受计划经济之害。
尼赫鲁当选总理以后,向苏联学习,走上了计划经济之路。
独立初期,印度政府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接受了铁路、邮电、港口和军火等企业,这是印度最早的国营经济。当时,尼赫鲁政府曾打算用高额补偿金的办法将一些私人大企业收归国有,以组成一定规模的公营经济。对此,一些私人企业家反应强烈,他们放慢或停止了投资,因而导致生产下降。(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在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印度政府也采取一些限制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措施,如实行垄断和贸易行为法、工业许可证制度等,这也给腐败打开方便之门。印度导游告诉我们以前在印度开一个印刷厂、一个商店也要许可证。印度在五六十年代对外资的限制很严。
我们一直以为印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后来发现大错特错,印度也深受计划经济之害,在1991年才全面开始市场化改革,
1991年到1996年辛格担任印度的财政部长,他是印度经济改革计划的设计师。辛格说话语调缓和委婉,清晰流畅。即使是担任印度上议院的反对派领导人的时候,辛格为人也十分谦恭和蔼。
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后,印度陷入悲恸之中,经济也岌岌可危。国家经济在保守主义的官僚政客们的控制之下每况愈下。当时的印度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剩下大约10亿美元。在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的支持下,辛格大胆实施了经济自由化改革,采取卢比贬值、猛砍国内产品津贴等措施,颇为见效。他积极推崇“混合经济模式”。他认为经济改革意味着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而不是简单地将盈利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
应该以“市场说话”终结多年的“指令说话”。辛格推行的改革措施无异于一场经济革命。这场经济革命带动了印度经济的复苏,印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在辛格任期,印度经济一直维持着每年7%的增长率,辛格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经济改革之父”。
在1995年之后,印度的经济才全面市场化,银行私有化了,移动通信也私有化了,外资开始全面进入印度,印度开始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开始加速,而印度的市场化改革从1991年才开始,比中国整整晚了13年。
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多牛啊,让每一个人通过利己之心实现客观利他的目的。
我常常讲什么是市场经济?就是老百姓每天用钞票投票的经济。你每天上那家餐厅,你就是用你手中的钞票在投这家餐厅的票。你每周买一份南方周末,你也是用钱在投南方周末的票。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就是政府松绑放权,中国人在经济上开始拥有钞票投票权的过程。
高度发达的新闻自由
目前在印度新闻是高度自由,任何人都可以办报、办出版社、办电视台,任何人都可以在家装卫星电视。媒体高度自由,在我们住的每个酒店都能看到CNN和BBC。
免费但很差劲的义务教育
印度的公立教育基本免费,政府为了吸引家长把孩子送上学,很多地方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印度大学教育收费也非常便宜,我们在德里大学遇到一个上海去的留学生,她一个学期的学费才几百元人民币。但是印度的公立教育的由于老师待遇差,好的老师都流失到私立学校去了。印度有钱人基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免费但很不放心的免费医疗
印度现在实行的免费的公共医疗,但是条件比较差,结果有钱人都上私立医院,穷人上公立医院。
混乱、杂乱、脏乱中隐含着某种秩序
在印度,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这是一个混乱、杂乱、脏乱的国家,但你呆了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这个国家在混乱、杂乱、脏乱中隐含着某种秩序。比如在孟买天天堵车,但我们在孟买两天发现,堵车是堵而不死,车总能慢慢向前。比如印度的贫富分化得很厉害,但穷人和富人和各得其所,并没有仇视。比如印度人整体虽然比中国人穷,但盗窃和抢劫等暴力犯罪却比中国少。比如政府发福利,排队的穷人队很长却竟然有序。
印度的火车票居然是实名制
印度的铁路印度的铁路网比中国密,但不如中国铁路现代化,车站管理也很脏乱,但他们的火车票居然是实名制。他们的车厢分很多等级,高等级车厢服务很好,居然像飞机样提供免费的餐饮和点心,最后服务生送餐巾则是要收小费了。
曾经有一张印度火车的照片在中国流行,那辆火车上扒了很多印度人,但其实这张照片也是误读了印度,印度的铁路系统没有糟到这个程度。
我想中国火车实名制也应该问题不大,你上火车后再验身份证不就行了?
繁荣的电影业,寄托民众对未来梦想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
印度人特别像中国80年代民众,特别喜欢看电影,也许在电影中,他们可以实现他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可以寄托他们的情怀。我昨天还看了一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DVD,拍得还真的不错。
印度人的收入和物价
印度人的收入普遍比中国低,一般的建筑工人3000卢比的工资,相当于人民币450多元,出租车司机收入50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800元。
但印度的物价也普遍比中国便宜,整体比中国便宜30%,但是房价和酒店价格却比中
国贵不少,这是个特例。我问印度的导游为什么印度一般的物价比中国便宜,而高档酒店和高端地产价格却比中国贵很多?印度导游告诉我们:因为印度土地是私有的,所以商人想征一块比较大的地建酒店和房地产小区特别困难,所以供给不足导致价格奇高。
种姓的阴影
在社会文化层面,制约印度的发展问题还有种姓问题,在中国,你单看一个人的姓和名是不可能知道他是什么阶层;
但是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属的种姓,甚至信仰什么宗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他的相貌、肤色和眼神,大概也能够判断他的种姓。
1950年印度宪法颁布,其中一个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不能在种姓上有任何的区分、有任何的区别对待。但是现实的情况,按照我在印度这几年的一些体验,就是种姓的影响在这个国家仍然存在,并且影响了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方面,比较开明一点的人会觉得也许我们现在现代化了,我们对这些古老的东西不是很在意了。在德里大学,特别是那些最开明的学院里,大家都可以一起玩,不同种姓如吠舍、婆罗门和萨帝利的都可以一起玩,但如果是低种姓的首陀罗或者贱民的学生就比较困难。在印度,种姓以外的,或者跨种姓、跨宗教通婚的,历来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酿成了不少的家庭婚姻悲剧。
印巴分治带来的创伤,冲突的宗教
英国原来统治的印度是大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独立,孟加拉属于巴基斯坦。印巴分治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947年8月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诞生二个新生国家巴基斯坦自治领(Dominion of Pakistan,后来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联邦(后来的印度共和国)。其他细节方面,英属印度时期的孟加拉省分别划入东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旁遮普地区分别划入西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和印度旁遮普邦。
分治条款既没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
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由于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带来无穷后患,土邦归属造成克什米尔争端,1971年孟加拉正是由于印度军队的加入,才使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这又给印巴关系留下了仇恨的种子。
宗教问题也让印度消耗掉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印度各宗教之间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厉害的,如印度教徒对神牛奉若神明,因为牛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的宠物。但是穆斯林习俗是要宰牛吃,两者之间的冲突,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牛或者是其他宗教圣物而起。印度历史上很多次宗教的大屠杀都跟这些仇恨有关,每一次类似宗教的问题发生了,政府都要动用很大的资源,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平息下来。
华人在印度
华人人在印度最高峰时是1950年,大概有五万华人在印度,在加尔各答最多,而且有唐人街,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华人在印度受到歧视,华人在印度的数量急剧减少。北京厨师告诉我们,在德里大概有一千左右华人,在孟买的华人也差不多有一千左右,在加尔各答要华人多一些。但是这里的华人没有把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算在内。
1959年达赖带了很大一批西藏人进入印度,印度政府给了达兰萨拉这个小地方给他们定居,达赖在达兰萨拉这个小镇上建立起了流亡政府。
在德里有一块藏人安置区,地方不大,像城中村,很多西藏人在这里定居,里面有不少5-6层的小楼,里面很多西藏人卖旅游纪念品,也开餐厅和商店、宾馆,还有网吧。
目前在印度的流亡西藏人有十多万,他们持有联合国发难民证,他们凭这个去世界各地旅行。
这是一群没有祖国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们未来的前途在哪里,要么被印度同化,如果还想在那块飞地保持、延续自己的文化则非常困难。
印度人对中国复杂的心态和情感
印度上流社会以讲英文为荣,也没有什么民族自豪感。
印度精英阶层对中国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些瞧不起,又不得不钦佩中国这30年在经济发展中比印度快而让两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拉大的事实。
比如我们在德里大学座谈,他们圣史提芬学院院长一见我们就对北京奥运会赞扬一番,印度的导游也觉得中国在奥运会上能拿金牌第一感到印度和中国在体育上的差距感到吃惊,当然中国有举国体制在其中起作用,这是印度和其他西方国家无法比的。
那些来过中国的印度人对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的确感到非常吃惊,也对自己国家有很多无奈的地方。
一路陪同我们的印度的导游也和我们谈到印度实行市场化改革引来取得的巨大进步,辛格告诉我们:你如果5年前来过印度,你会觉得印度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德里和孟买都在大搞基本建设,包括地铁,如果你再过5年后来德里和孟买,应该会有更大的变化。
做印度总理比做中国总理难
正是因为印度语言复杂、种族复杂、宗教复杂,没有占主流的语言和民族,没有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征税也不容易(印度中央政府有1/3的税收来自孟买这个城市),所以要统治治理印度这个国家是非常难,我是觉得做印度总理比中国难很多倍。
印度不会有大的动荡,已经进入良性的改良循环中
其实印度一直比中国落后,当年周恩来在尼赫鲁面前就很有自信。
印度虽然一直比中国贫穷,但印度一直没有大的像中国反右、三年自然灾害、文革这样的人为灾难,这也是印度的基本制度在起作用。
为什么讲印度这个国家不会有大的动荡?
甘地的遗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非暴力思想深入人心,印度当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印度人明白不能通过暴力去解决问题,他们的民主也发育的很不完善,但他们的民主制度也在改进当中,特别是1998年印度人民党通过选举第一次活动政权,印度的民主开始形成了两党竞争制。
印度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缺陷,效率比较低,但也在缓慢改进中。
印度的政府的确也很腐败,但随着政府放弃对经济的管制,政府腐败的路径也越来越少。
印度的土地私有制让印度基础设施很差,但这几年,孟买、德里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进步很大。
印度的穷人虽然穷,但他们有迁徙自由,有不是很好但是免费的公共教育和医疗保障,也*示威言论自由,另外他们也有结社自由(印度有几百个小党),有投票改选政府的自由(虽然政府的改选不一定带来政府的立即脱胎换骨),穷人造反之心也就没有了,没有人愿意揭竿而起了。
印度的资源还算丰富,海岸线很长。它的土地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可耕地面积确实中国的两倍,老百姓不会饿肚子。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比中国要环保很多。
1991年辛格开始市场化改革,也让印度人感受到市场经济的甜头,这些年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老百姓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在增强,他们很多地方很像中国80年代。
印度已经进入了良性但是缓慢的循环中,需要的是耐心和忍耐。
去印度的中国人,千万不要得出是是而非的结论
很多中国人去了印度之后,往往会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那个在印度呆了十年的北京政治厨师,当年他的爷爷在文革时受迫害而死,但他就觉得中国政府这种高度集权体制至少目前对发展经济很好。比如土地私有制,阻碍了印度的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的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就很好,对发展经济、搞基础设施管用。
但我当时问了他几个问题,让他一下无法回答。
我问他:
中国这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不是政府放权给老百姓松绑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政府再强势,(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又回到文革,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政府给老百姓更多民主和选择自由的结果?
是不是实行市场经济允许老百姓用钞票投票的结果?
是不是我们全面学习西方的结果?
是不是我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观念的结果?我们引进西方那么多东西,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成就不能归于社会主义和高度集权吧?
土地政府所有和所谓集体所有其实也等同于准政府所有所有,当然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速度,但这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又到底有多大呢?而且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已经过度透支了中国的资源,破坏了环境,也透支了中国的未来。我们其实是用跑百米的速度和西方竞争,我们的后劲在哪里?这种外延式发展道路还能持续多久?
印度病和中国病是完全不同的病:一个是民主自由消化不良症,一个是民主和自由的缺乏症。印度需要的是让民主和法制的制度发育更完善、消化更好。
而中国是需要给老百姓更多的民主和自由。
中国有全世界最强势的政府,所以政府给民众放权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印度却是世界最弱势的政府,所以政府适度强势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土地政府所有的国家,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比如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也基本上达到了世界上比较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再在这上面再投资,边际效益一定是递减。
但农村的基础设施呢?农村的自来水有谁帮他们建?农村的水利设施有谁帮他们维护?农村的下水道有谁帮他们建?农民的教育和医疗社会保障呢?他们养老怎么办?他们生病一场就要重新返贫。他们的迁徙自由呢?他们在城市做最脏、最累的活,城市却没有他们立足之地。
中国没有种姓制度,但中国的农民就是第二种姓。
为什么土地私有制在西方就没有影响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呢?你所谓的土地政府所有或集体所有,所谓的征地方便快速,其实就是利用政府的强势剥夺农民来发展经济,来搞你们城市的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农民而言,城市不属于他们,而中国的乡镇却在荒漠化,连漂亮女孩子都走光了。
如果你就是那个被征地的农民呢,你还会这么说吗?
所以,我最怕很多中国人去印度得出类似北京厨师一样的结论:
为了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可是到底是谁的发展是硬道理?农民发展了吗?)
还要维持土地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不能给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
他们生了病就会把地卖了的,土地就是他们的最后保障,(其实谁保障过农民?)
还要继续加强政府集权,征地更容易,可以修更多的高速公路和开发区。
不能像印度一样搞民主自由。
不能搞一人一票选举,不能搞多党制。
不能搞地方自治,要保持党中央政令畅通,上面干部可以到下面挂职。
不能搞迁徙自由,要让农民小伙子年轻的时候在城市干最脏最累的活,老了在山沟里生老病死。
要让农村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在城市要么做流水线上的工人,要么做城里人的二奶和桑拿里的按摩小姐,年老了也让他们回农村去生老病死。
要保证有北京户口上海户口的人高考更容易、就业更容易、更有保障。
印度这个这样落后、人口多、种族复杂、语言复杂的国家都能实行民主制,没有大的动荡,一直很稳定,中国这个国家更能实行民主和自由、法制。
民主和法制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法制保障民主,就不是民主。
尊重他人自由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