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小众”和“大众”的分化:文学的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0-06-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最近,一些盘点和总结2008年文学的活动纷纷举办,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给文学新的关注。在经历了2007年关于“文学是垃圾”和“文学已死”等种种喧嚣和争议之后,2008年的文学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一方面是这一年有太多的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吸引了人们的关切,另一面,是文学本身的活跃程度也相对较弱,而且文学本身的分化也越来越清晰。“大众”阅读的文学作品和“小众”的文学的差异性已经越来越明显。除了茅盾文学奖引起了社会的热议而成为不多见的公共话题之外,文学被社会了解的程度已经不太明显。因此,如何认识文学的状况,是值得我们关切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茅盾文学奖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公众的关注其实是公众对于我们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经相当不熟悉的一个征兆。正是由于在平常的阅读中对于文学状况并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像茅盾文学奖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实和每年我们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相类似。其实这种关注正是说明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都并不了解。这其实是近年来持续发展的文学在“大众”和“小众”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分化的必然的结果。我们在八十年代所理解的“文学”经过了多年的变化已经变成了今天一个由一些对于文学有相当兴趣和爱好、有所谓“高雅”趣味的中等收入者的“小众”所构成的稳定但相对较小的市场,这个市场其实早已走出了前些年的困境,运作相当成熟和有序,这一部分的文学需求相当固定。

  

  这个“小众”市场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纯文学”的市场。这个市场也能够有效地运作,是文学出版的重要的方面。在这个市场中有号召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作家也不超过十个人。如莫言、贾平凹、刘震云、王安忆、王蒙等作家都是在这个“小众”市场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其中如王蒙、莫言和王安忆在全球华文的文学读者中也有相当广泛的影响。而这些“小众”的文学的作家也接近于西方的“小众”职业作家,在一年半到两年的周期中定期推出一部长篇小说,以适应市场的运作的节奏。茅盾文学奖获奖的作品实际上其对公众阅读的影响力作用的就是这个“小众”的市场,而且照顾了这个小众市场的各个方面。如贾平凹的《秦腔》是一线作家的重要的作品,而麦家的《暗算》则是一度改编电视剧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作品。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则是有实力的作家的厚积薄发之作,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则是女作家写地域风情的作品,虽然并不成熟和具有代表性,表达也比较刻板,但也有一定特色。茅盾文学奖所反映的正是当下的特定的文学生态的一个方面。

  

  但这个“小众”的市场也面临一些问题。不少作家和作品缺少这个“小众”市场的关注,得不到回应,往往作品出版后也没有读者的回馈的现象。所以,最近引发关注的三十位各地作协的作家在网上发表自己作品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个“小众”市场的局限,而像周大新或者迟子建这样一些写作多年,在文学界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前几乎并不在这个“小众”的文学市场中具有影响。今年由于我们上述的代表性的作家都由于创作周期的原因没有推出长篇小说,所以人们普遍感到今年的文学创作相对平淡。今年出版后受到文学界积极评价的一些作品如严歌苓的《小姨多鹤》、阎真的《因为女人》、毕飞宇的《推拿》等作品也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读书人的注意。这也说明了这一市场所接受的只是我们上述的不到十位重要的作家,“小众”阅读空间实际上是有限度的。

  

  与此同时,当下也存在一个“大众”阅读的文学市场。这个市场的主力是青春文学和如玄幻、穿越、职场等类型小说。在这个市场中有相当多的读者,有不少是青少年和相当多数的年轻的白领,如郭敬明今年出版的《小时代》这样的作品在青少年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有相当的争议性。但这种公众的争议本身就说明他的作品为社会所瞩目。这种以青少年所遇到的心理和生活的问题和挑战为题材的作品一直受到欢迎,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是青少年写青少年读的,能够切合青少年读者的要求,而青少年读者也一直是“大众”文学市场的主力,他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整个社会阅读的市场走向。而过去被人们忽略的类型文学在当下也有不错的发展,如玄幻和穿越小说这样的幻想和架空的文学,以其过去中国文学缺少的想象力受到欢迎,而职场小说在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的状况下也受到了迫切需要对于自身的发展有更多借鉴的“白领”的欢迎。而这种“大众”又和网络中的各种不同爱好的文学写作和阅读的群体构成互动,形成了新的潮流。

  

  从当下的文学现状来看,这种“小众”和“大众”市场的分化和平行发展的格局已经悄然形成。如何认识这个格局下的文学的走向必然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状况。现在应该正视的是传统的文学的“小众”化和新的“大众”的文学的关系,在建构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学生态的同时,在两者之间有更多的沟通。

  

相关热词搜索:小众 大众 分化 新变化 文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